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31 17:58:21瀏覽1847|回應0|推薦16 | |
讀史多年,深覺最精彩的時代,往往就是二種文化碰撞與糾纏的時候;而如果某個時期還有多個種族的遇合進退,則更是令人目不暇給,萬分著迷。 中國的「黑暗時期」─魏晉南北朝便是這樣迷人。講它迷人,自然是有點後見之明的味道。傳統史家叫它「五胡亂華」,著眼在當時代的生民塗炭與傳統文化的淪喪;而近代的治史者則改稱它「五胡興華」,除了彰顯「五族共和」的政治正確之外,也有歷經一千五百多年的沉澱,小衝突都已合理化成大歷史的「蓋棺論定」的味道。 而這是怎樣壯闊、殘酷、瑰麗、矛盾的大時代呵!「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在偌大的華夏大地,「秦」、「涼」、「魏」、「燕」的旗幟此起彼仆,夾雜著前後左右,東西南北,不知幾人稱孤,幾人道寡,在漢人本位的冬烘史家看來,簡直就是離經到烏魯木齊,例外到九霄天邊。 但,老子說得好: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晉失其鹿,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也才真看得出忠臣孝子,良將明相,小人偉人。 而且舉凡政治控制力薄弱的時候,就是人的思想大解放的契機。十六國、南北朝其實活力奔放,空前自由!政治軍事上的例子,大家大概都聽得厭煩了:聞雞起舞的祖逖、乘風破浪的宗慤、唱籌量沙的檀道濟、一箭雙鵰的長孫晟云云。 除此之外呢? 這是一個愛情自由的年代。時下「追星」的風氣那時就有了,年輕女性大膽的程度令人咋舌。西晉第一帥哥潘岳,年輕的時候在洛陽附近駕車遊玩,愛慕的少女們爭相把鮮花丟到他的車上,還手牽著手把他圍起來不讓他走。而有趣的是另一個型男大才子左思─就是寫出文學巨作「三都賦」,使得「洛陽紙貴」這句成語傳世的那號人物,非常羨慕潘岳的人氣,也想東施效顰一番。不巧他實在長得不怎麼樣,竟然就被愛俏的婆婆媽媽們當眾同聲唾棄,狼狽而逃。 這還是一個鼓勵愛美的年代,不只女為悅己者容,連男人也愛美的不得了。男人站著要「玉樹臨風」,躺下要「玉山傾頹」;後世用來形容楊貴妃的皮膚吹彈得破的「凝脂」,此時是被用來形容男人的皮膚美的。眼睛要黑白分明,「眼如點漆」、「黯黯明黑」;眼神也要炯炯有神,「豐眼爛爛如巖下電」。 從一個史例可以看出當時的男人,對外表及形象的重視程度。夏國的建立者,匈奴族的赫連勃勃,「身長八尺五寸,腰帶十圍,性辯慧,美風儀」。為了接待遠從江南來的東晉權臣劉裕的使者,他很下了一番苦功。他要回信給劉裕,便叫他的文膽寫了一篇好文章,然後全部把它背下來。之後當著使者的面,口述整封回信由秘書錄下。劉裕的使者回去自然把這一幕表演如實轉告,再告訴他的主子赫連勃勃的俊美風采,惹得漢族的劉裕只好連聲嘆氣:「我比不上他。」 還有呢? 還有宗教、科學、文化的重大突破。大旅行家法顯,在「唐三藏」玄奘二百多年以前,就前往印度求法;大數學家祖沖之,比歐洲早出整整一千年,將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下第七位。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儒教陰陽五行之說幻滅的空窗期,佛教在中國生根茁壯,佛經裡的思想觀念─命運、信仰、原則、真理、現實、平等、絕對、相對、有限、無限、因緣……這些豐富的語彙與思想被成功地嫁接,永遠成了華語,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乘著偶像劇《蘭陵王》的勢頭,以前最最冷門的歷史年代,突然變成名嘴也能朗朗上口的事物。特別這齣戲的時代背景,是耐人尋味的「東魏 – 西魏 / 北齊 – 北周」的年代。 北齊的奠基者高歡,是個鮮卑化的漢人,小字「賀六渾」─從這裡可以看出他胡化的程度,祖上出身渤海郡,家族世代以馴馬為生;北周集團的創始人宇文泰則是出自「六鎮」軍事集團的鮮卑世家子弟,知詩書,多才藝,而且「廣顙額,美鬚髯,髮長委地,垂手過膝」─活脫脫一個漢人帝王胚子。 胡化的漢人對抗漢化的胡人,本身張力已經滿分。不過這已經是「大分裂」時代的尾聲,從北齊蘭陵王高長恭被以鴆酒賜死,到西元589年隋朝征服南陳,重新統一南北,也只剩十六年的光陰。若從氐族李氏在四川建國起算,整整二百八十五年的分裂,種族文化的融合終於大功告成,為隋唐「第二帝國」的興起奠定基礎。 在這快三百年的分裂之中,不是沒有人試著加快融合的步伐。比較有名的,是前秦的苻堅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苻堅的統一大業敗於386年的淝水之役,而北魏孝文帝的496年遷都洛陽、禁胡服胡語等漢化措施,規劃宏遠,在民族的融合上具有重大意義;但副作用─胡化漢化二派的明爭暗鬥,則造成了他的家庭悲劇,還賠上了一個怕熱的胖太子。 除了這二人之外,沒那麼有名且半途而廢的,還有「武悼天王」冉閔─他建立的冉魏帝國,因為只有短短三年,甚至不被史家認可列入「十六國」。 與蘭陵王高長恭相比,冉閔同樣是漢人的血統,且在胡人的卵翼與文化之下成長。但他的胸襟其實不像開國帝王,言行反而頗有日劇半澤直樹的「加倍奉還」的味道。 蘭陵王戴著面具作戰,身先士卒,部下視之若神人;冉閔則是手擎利器「二刃矛」,腰跨名駒「朱龍」馬,以寡擊眾,萬軍辟易。蘭陵王選擇忠於傳統,最後飲鴆自盡;冉閔則是大開大闔,索性推翻胡人統治,創造自己的帝國。 他本名石閔─石這個姓,是來自於羯人所建後趙帝國的皇室─這個國家曾經短暫統一中國北方的大部近二十年。原來冉閔的父親叫做冉良,十二歲的時候便以勇悍知名,後趙的開國者石勒大為驚豔,便教他的姪兒─又有人說是他的堂弟石虎,收養了冉良,並改名為石瞻。 我們不知道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的冉閔,他有什麼樣的心裡創傷與拉扯─到底是胡是漢、為羯或華;只是可以確定:他並沒有把自己歸入胡人統治者的那一幫,這一點從以後他的種族政策便看的出來。 大概是基因特別優秀的關係,我們的漢人小王子也是從小體能戰技便出類拔萃,勇武過人。屢建大功之後,隱然成了後趙朝廷裡面漢人集團的實力者與帶頭者。石勒死後,石虎殺姪自立為帝,冉閔─當時還叫石閔,便成了金枝玉葉的皇孫。 石虎在位期間,繇役繁重,暴過桀紂,他一死便引爆了大亂。擁護小兒子石世與大兒子石遵的二派掀起內戰,冉閔便是大兒子派的前鋒。政變底定之後,論功行賞,他的頭銜高昇成「都督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輔政」─這已經有文武大權一把抓的味道了。 而羯人貴族的自相殘殺更加速了冉閔的上升。鎮守河北與關中的胡人貴族紛紛起兵,但也一一失敗。漢人武裝力量因此抬頭,而眾望所歸的對象便是冉閔。第二年,他便稱帝自立。 現在便是「加倍奉還」的時刻。新上台的漢人政府宣布: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也就是請不願接受這改朝換代現實的胡人遷出首都城外。於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冉閔一看胡人不肯為己所用,乾脆宣布最野蠻的種族清洗政策:斬下一顆胡人首級的,文官晉職三等,武官則升為低階的「牙門」將軍。一天之內,民眾互相廝殺,「無貴賤男女少長者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於時高鼻多鬚至有濫死者。」這簡直是一場大災難了!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