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路途雖短,但很有意義
2020/11/14 00:07:11瀏覽2153|回應1|推薦10
看了電影《特魯曼》(Truman) ,竟然變成阿根廷影帝里卡杜‧達林與西班牙影帝哈維爾‧卡馬拉的粉絲。

這是一部描摩「生」、「死」的電影,達林飾演罹癌的電影主角,而特魯曼是他的狗。卡馬拉則是飛了半個地球過來,停留四天三夜,以見老友最後一面的摯友。

電影從二個老朋友見面開始─一開始便是意料之外的情緒衝擊。癌末的達林當著不知情的,一心還想勸慰老友「寬心靜養,努力加餐,早日康復」的卡馬拉,告知醫護:他要決定停止治療,他決定自行掌握終結生命的權利。

當這探病之旅急轉直下,變成協助老友「告別之旅」的時候,導演用幽默卻冷酷的角度,帶我們直擊當人類面臨那亙古以來的終極難題─死亡的時候,各種幽暗深微,將放未放,將死者與後死者都難以處理的情緒。

我們看到以為自己可以坦然面對,計畫「自己的葬禮」的將死者達林,如何迴避遲疑,在最後一刻退縮成「你把服務的細節與報價用 email 寄給我」。還有如何為他的狗特魯曼找到收養新的家庭,而費盡心思,患得患失,顧此失彼,出爾反爾。

而生者也未必輕鬆。我們看到餐廳裡迴避達林,假裝看不見他的朋友,撞見了也只好敷衍地問一句「最近好嗎」;達林任職的劇院老闆不知怎樣處理情緒,哀極生怒,開除了達林,只因為「我是第一個發掘你的恩人,你為什麼不第一個告訴我?」

但……我們為甚麼如此恐懼死亡?蘇格拉底不就說:「在人類所知的一切事物當中,死亡,或許是能發生在他們身上最棒的事。然而他們卻畏懼死亡,彷彿他們相當清楚死亡為邪惡之最。但這不是一種可恥而無知的想法嗎?以為我們知道自己並不知道的事?」

當我們不再那麼害怕,當一切事情都沒有下次,沒有明天,沒有「有空再聚」的託辭之後,很多事情反而輕鬆起來。達林偶爾碰到了他一直避不見面的朋友─因為他睡了朋友的老婆,導致他們離婚。不想以前有所虧欠的朋友,卻真心誠意地安慰他、鼓勵他。達林如釋重負,狂喜之下一再道歉,以感謝朋友大方的寬恕,朋友卻不以為然:為什麼呢?如果不是你,我也遇不上我現在的太太啊!

困窘的達林只好再次表達歉意─「我收回我的道歉!」
是啊,就像那則「揹女子過河」的佛經故事。僧人師徒為水所阻,師父見一女子力弱,便二話不說,將她揹在背上過了河。之後徒弟悶悶不樂地質問師父:為何干犯授受不親的教條。師父啞然大笑:

「傻徒弟,過了河,為師已經把她放下了,你怎麼還一直揹著啊?!」

是啊,人家早就繼續往前了,你還糾葛在那已然走味的情仇裡?愛恨與恩怨,寬恕抑道歉,記得或遺忘,還不都等是塵埃?

電影的高潮還是回到「親情」。達林決定做個當天來回的旅行─從馬德里飛到阿姆斯特丹,只為了跟兒子吃頓飯,祝他生日快樂。等到情緒發洩完竣,將死者在阿姆斯特丹的運河邊點燃一支菸,回答朋友問他「這次的一日遊如何」時,像是對自己的人生─不,像是對大多數人的人生發出以下的評語:

「路途雖短,但很有意義,不是嗎?」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yiutang&aid=152901954

 回應文章

安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1/14 08:48
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