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20 15:35:43瀏覽272|回應0|推薦0 | |
第七章 預防重於治療 淺談飲食與防癌 原作者:李世代 美國霍浦金斯大學碩士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輻射安全促進會 理事長 簡介:李世代 台灣人,一九五六年生,台灣大學醫學學士(M.D)、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碩士(M.P.H),曾任空降特戰部隊醫官、台大醫院住院醫師、群醫中心主任、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國科會國外進修科技人員、美國國家疾病管制中心(CDC)訪問學者、家庭醫學會及老年醫學會副秘書長、國家衛生研究院老人醫學研究規劃等職務;現任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兼社區醫學科主任、老年醫學會秘書長、家庭醫學會及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長期照顧雜誌總編輯、國際老人醫學雜誌編審委員、內政部、衛生署及台北市政府多個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多年來廣泛參與國內老人醫療保健、長期照護、社區醫學、預防保健、基層醫療、以及輻射醫療保健等專業學術實務多方面之規劃、研究、教育、訓練、及推廣工作。參與國外多個大型研究及推廣計畫,也著有勳績;著有專業著作數冊、專業論文數十篇、一般論述數百篇;曾獲頒衛生專業獎章、青杏醫學獎,以及國科會獎助及國內外論文、著作獎勵多次,其努力與成就備受矚目與肯定。 「腫瘤或癌症(tumor or cancer)」令人聞之色變,也令人感到恐懼無奈,因此了解其發生的危險因子非常重要。腫瘤或癌症發生的危險因子包括了飲食與營養(diet & nutrition)、吸菸(smoking /tobacco)、感染(infection,尤其是病毒virus)、荷爾蒙(hormone)、環境污染(pollution)工業污染(industrial pollution)及空氣污染(air pollution)、飲酒(主要是酒精之影響)、輻射線(radiation)環境輻射(environmental radiation)及醫用輻射(iatrogenic radiation)、遺傳(genetics)、食品添加物(food additives)、化學品或物理因子(chemicals or physical agents)、以及其他尚有某個比例之未知致癌病因的持續或慢性刺激(countinuous or chronic irritation)等。另外,年齡、性別之本然條件對癌症之發生亦有某一些程度之關連。這個攸關致癌危險因子,又大致可分成體質因素、環境因素與生活習慣等三大類,環境因素與生活習慣尤其重要,有六至九成的癌瘤發生與之脫不了關係,其中又以飲食和吸菸具最關連性的地位。腫瘤或癌症發生危險因子眾多,其可以單獨作用,亦可共同作用,大部分扮演致癌因子(carcinogen),有的亦扮演共同致癌因子或輔助致癌因子(co-carcinogen, syn-carcinogen),亦有扮演腫瘤或癌症的促長因子(tumor promotor)。 在現實的日常生活環境中,我們隨時可能會面對著種類繁多的致癌相關危險因子。根據美國的癌症死亡統計,約25~40%(平均30%)之癌症死亡率與吸菸有關;約10~70%(平均35%)之癌症死亡率與飲食營養有關,足見飲食營養的重要性,即使已罹患癌症的病人,在飲食營養的調配上仍極為重要。每一個人可不吸煙,每天卻不得不飲食,足見日常生活與致癌相關危險因子的密切。所以應該對飲食營養與腫瘤或癌症之間的關連性有所瞭解,一來可提高警覺,作好環境因素飲食營養與生活習慣配合措施,儘量減少腫瘤或癌症危險因子的侵犯;二來也可避免無謂的憂心掛慮,可以生活得更安心、更放心。 飲食、營養與腫瘤或癌症的關聯,可分致癌突變原、熱量、蛋白質、脂質、礦物質、維他命、纖維質、添加物、飲料物、及實務的製備過程等。約有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例與飲食營養攸關,如胃癌、大腸癌中約90%與之相關;乳癌、子宮癌、膽囊癌、胰臟癌,約50%與之相關;肺癌、咽喉癌、口腔癌、膀胱癌、陰道癌(子宮頸癌)及其他種種癌症約20%與之有關。 食物所含的成分包括有致癌突變原,如天然植物含黃酮類【flavonoid, 主要如霉菌毒素(mycotoxins)、黃麴毒素aflatoxin B1、B2、G1、G2等,其他尚有ochratoxin、patulin、penicillin acid、sterigmatocystin、luteoskyrin等多種天然毒素】、聯胺類(hydrazine)、騉類(quinone)、黃樟素(safrole)香豆素類(furocoumarins)、蘇鐵素(cycasins)、白英素(solanines)、可可鹼(threobromine)、異硫氰酸丙醯酯(allyl isothiocyante)、梧桐酸(aterculic acid)等;當然也可以是食物中不同成分的作用組合(亞硝酸鹽和胺類可組合成致癌物亞硝酸胺),可以是烹煮過程中變焦(charred)的蛋白質內產生致癌物。 類黃酮類廣泛存在於高溫地帶之穀物及豆類中(尤其是保存不當者),如一般豆類、玉米、花生等。類黃酮可作用於多種類之動物(包括人類),主要產生肝細胞癌。黃樟素少許存在於豆蔻、生蕨、肉桂、黑胡椒油等之精油,可令大、小白鼠發生肝腫瘤。香豆素類少許存在於香料與植物精油,可令大白鼠發生膽管腫瘤。存在於熱帶產地的蕨鐵植物之莖葉及種子,可令大、小白屬、天竺鼠、大頰鼠、兔子、某些魚類發生肝、腎及腸癌症腫瘤。亞硝酸胺微量存在魚肉類、魚類、酒類當中,可令幾種動物(包括人類)發生消化系統之腫瘤。 其次,食物成分及營養素也可能居有一席之地,如~~ ①食物成分及營養素可影響致癌突變原到達作用部位。 ②食物成分及營養素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 ③食物成分及營養素可改變傳輸系統。 ④食物成分及營養素可改變免疫系統功能或免疫狀況。 ⑤食物成分及營養素可與荷爾蒙交互作用。 ⑥食物成分及營養素可同時改變其他食物或營養素成分。 因此,飲食營養與癌症的發生,有正的一面,也有負的一面,主要是依其熱量、脂肪、蛋白質、纖維質(素)、食物添加物、礦物質、維他命、人工甜味劑、飲料、食物的製備等,各有其影響層面,茲分述如下~~ ㈠熱量:熱量卡數可影響誘發腫瘤與自然發生腫瘤的生長,只有少數例外情形~ 熱量攝取過多並不易與癌瘤發生串聯,但是經實驗性質誘發之腫瘤,大部分可經由熱量卡數的攝取限制來加以抑制,至於自然發生之腫瘤生長的抑制亦然。有些例外情形,包括有腎上腺的腫瘤不受熱量限制多寡之影響。肝腫瘤則因熱量受限而進一步受到刺激增長,確切原因未明,或許醣類極其代謝物、荷爾蒙、脂肪、肥胖與否等,居有相當之角色也說不定,如過多脂肪攝取所導致之熱量增加,易生肥胖,此與乳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膽囊癌、腎臟癌、或前列腺癌等之發生相關。已發生腫瘤者,在體重過重的動物身上常長得較大些。一般而言,超過理想體重40%以上者,會比具理想體重之常人多出一半致癌機會。 ㈡脂肪:脂肪攝取過多易罹患乳癌及大腸癌。 在西方女性身上,攝取過多油脂類食物易罹患乳癌及大腸癌,已經得到證實,但在愛斯基摩、伊紐伊特及印地安人等原住民身上則未有此發現。全世界的國家地區每天攝取油脂類之婦女,尤以歐美之白種人族系,恆有較高之乳癌死亡率。因為脂肪影響癌症的發生,可能與糞便本質改變、脂肪代謝產物在腸道停留或通過時間、改變膽酸和荷爾蒙分泌,進一步影響對其他致癌因子的感受性及腫瘤的促生,同時不飽和脂肪之不穩定性高,易生質變,有可能產生致癌因子。 膽酸的代謝乃經由腸內之梭孢桿菌之去氫作用將其轉成二級膽酸(secondary bile acid),而二級膽酸可以是致癌因子,可以是共同致癌因子或輔助致癌因子。所以攝取過多脂肪,可增加膽酸之分泌代謝,限制脂肪之攝取,可以進一步達成抑制大腸癌生長的目的。梭孢桿菌可因脂質的攝取而大量增殖。 另外,脂質的飽和種類與攝取的量亦有關聯,未飽和脂肪酸比飽和脂肪酸在致癌上更具意義,當脂肪攝取量增多時,未飽和脂肪酸的效應相對減少,反型之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比例及角色未明。此點與致動脈硬化自有不同。 至於膽固醇則與癌症之關聯性不強,但太低的膽固醇值,對防癌及抗癌仍不太有利。一般作降低膽固醇努力時,以不低於180mg/dl為標準。 ㈢蛋白質:動物性蛋白攝取過多者,易罹患淋巴癌或某些地方的結直腸癌。 動物性蛋白攝取過多者,尤其是牛排,則罹患淋巴癌的死亡率可能會稍增加,某些地方的結直腸癌亦有此趨向。當然這尚得考量生癌之組織來源、腫瘤類型與惡化程度。多攝取高量之蛋白質意味著攝取更多的肉類、脂肪類,更少的纖維質類,這當然可間接影響到癌症的發生機會。而且,癌症病患血中及尿中,可出現氨基酸改變,再者,不當之蛋白質攝取可改變荷爾蒙的分泌及細胞免疫力,所以蛋白質的攝取也攸關著發生癌瘤的風險。 ㈣纖維質:纖維質的大量攝取可減少大腸癌的罹患。 非洲黑人大腸癌的罹患率比歐美白人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其飲食內容纖維質含量的過度差異。當然纖維質的攝取也間接影響到蛋白質、脂質、精緻醣類的攝取。纖維質進入腸道,會改變腸道正常菌叢(normal flora)、改變腸道停留或通過時間、改變糞便量、及改變膽酸(bile acid)代謝等。是以多攝取纖維質,即間接減少脂質的攝取,利於癌瘤的防制。 ㈤食物添加物中,含致癌突變原者,易生肝、膽、腎、膀胱之癌症。 美國的癌症死亡統計當中,小於1%的癌症死亡率與食品添加物有關。食物添加物存在的目的,乃為達成防腐、調味、調色、抗氧化、及保存的功效,當然也可能是食物加工、製備、處理過程中意外存在者。前者如黃麴毒素、香豆素、蘇鐵素、黃樟素、奶油黃、亞硝胺、紅色二號……等,可能致肝、膽、腸、腎、膀胱等癌症。後者如抗生素、殺蟲劑、荷爾蒙劑、生長促進劑……等。另人類所用之化學品,如氯乙烯、DDT、多氯聯苯、茵特靈(Aldrin)、代艾得靈(Dieldrin)及一般農藥等,均可能殘存於食物中,進而侵害人體,其中有些即可能致癌瘤。另外須強調的是~防腐劑的存在對防癌及抗癌的影響不一定全屬負面的,亦有其正面之處,因其可殺滅或抑制霉菌及其他微生物的增殖滋長,減少毒素產生機會,同時減少致癌的風險,常用的保存劑當中,抗氧化劑、BHA(Butylated hydroxynisole)、BHT(Butylated hydroxytoluene)等可為代表。BHT一方面可促生腫瘤,另一方面可抑制致癌過程。 ㈥礦物質:某些礦物質可致癌,如鉻、鎳、釙、砷、鎘、鋅及放射性元素等。 缺乏某些礦物質也可能較易罹患某些癌症。某些礦物質與癌瘤相關,可能致癌之礦物質中又以鉻及鎳的活性最強,如攝取高量的鋅可致乳癌及胃癌。生活的自然環境中,受污染的食物、空氣、飲水、塵土、鹼水、器皿、建材……等,都可能有致癌的礦物質元素的存在。另外,缺乏某些礦物質元素也可能較易罹患某些癌症,如缺硒(Selenium, Se)者易得結直腸癌、乳癌。缺鐵(Iron, Fe)者易得胃癌。缺碘(Iodine, I2)者易得甲狀腺癌。亦有缺鎂(Magnesium, Mg)或缺鋅(Zine, Zn)者易罹患食道癌。 礦物元素佔人體所需營養素種類的大半,不過,對於多種的過度或微量礦物元素,由於理想攝取量或建議量相當有限。加上其分佈常不易掌握,故往往不易明確釐定或拿捏。 ㈦維他命:維他命中A、B、C、E與腫瘤或癌症的發生有某種程度的關係。 有些維他命缺乏時,會促進腫瘤生長,有些維他命缺乏時,反而壓抑癌瘤生長。缺乏任何型式之維他命A易導致胃癌、鼻咽癌、肺癌的發生,主要是維他命A可刺激免疫系統,抑制致癌因子與遺傳物質(DNA)連結,進而操控癌前期的細胞分化,保護皮表以防止化學致癌過程,故缺乏維他命A將增進癌瘤之感受性(susceptability)。 維他命群中,與致癌瘤攸關者有菸鹼酸(niacin)、生物素(biotin)、葉酸(B9)、氰鈷胺酸(B12)等,因為這些維他命B群與遺傳物質中必要部分之合成有關,如B9缺乏時,染色體易破損,且B9對於子宮頸細胞發生癌前轉化(dysplasia)時,有正面之幫助作用,故缺乏任何型式之菸鹼酸、生物素、葉酸、氰鈷胺酸等維他命B群,將增進對癌瘤之感受性。 相當高比例的癌症患者,其白血球中維他命C之含量偏低;不同癌症發生骨轉移者,其體內維他命C含量比不會發生骨轉移者低;且大量的維他命C可防膠原纖維(collagen)之崩解破裂、或有助於癌瘤轉移之防制;另維他命C亦可防止致癌物~亞硝胺之生成,故缺乏維他命C,將增進對癌瘤的感受性。 維他命E與癌瘤之發生有生物學方面的證據,但尚缺乏充分的流行病學證據。生物學證據上,飲食中未飽和脂肪酸不多且癌細胞數不大的情況下,維他命E可抑制肉瘤(sarcoma)之癌細胞發展成腫瘤。另外,維他命E可強化細胞之抗原性以令免疫系統較易辨識,也有助於防止致癌物亞硝胺之生成。其抗氧化作用可減少致癌物所引起之染色體的破壞,故維他命E兼具防癌與抗癌的功能。 ㈧人工甜味劑:人工甜味劑對腫瘤或癌症的發生並不如想像中嚴重。 動物實驗證實,大量攝取醣精(saccharin)可致膀胱癌。無糖甜精(cyclamate)的主要代謝物有致癌毒性。阿斯巴甜(aspartame)則尚無致癌證據。飲料劑只要不過量食用,應無至癌瘤之慮。 ㈨飲料劑:主要是指酒精性飲料之輔助致癌或促長癌瘤,其他之已知飲料劑則無足輕重。 美國癌症死亡統計當中,僅3%屬酒精所致之癌症。酒精雖非致癌因子,但卻是很好的輔助或共同致癌因子,也能促長癌瘤。主要是以呼吸及消化道之癌症,如口腔癌、食道癌、咽喉癌等為主。其他如胃癌、肺癌、肝癌、結直腸癌等則多少有些關聯,是以酒精性飲料對致癌或促長癌,具有相關之健康意義,應少飲為妙。 日常之飲料劑以咖啡最為重要,雖然曾有研究提出~飲用咖啡可稍增膀胱癌(男女不一)及胰臟癌的風險,但也有人持反對或質疑的看法,且其一直被重複強調,故應可無庸過度擔心。 ㈩食物的製備:烘、焙、烤、炙、燻、煎、炸之食物,易生致癌突變原,增加致癌風險。如食入煎炸肉塊時,尿液中即可出現細胞突變之證據。煙燻過程易污染多環桱(polycyclic hydrocarbon),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所以,飲食營養在實際日常生活中既不可免,唯有儘量減少攝取可能致癌或致癌風險高之飲食或食物製備過程,或儘量別長久如一攝取單一食物,以免食物中可能含有致癌毒素而累積,或讓肝臟得以從容清除毒素。另外,宜多注意到攝取對抗癌或防癌有助益支各種食物,含酚蔬果如葡萄、蘋果、草莓等;十字花科植物,如甘藍菜、花椰菜等;含硫醚類,如大蒜、洋蔥、韭菜等;含胡蘿蔔素類,如胡蘿蔔、山藥(懷山)、西瓜、及一般蔬果等;含Terpenes成分,如柑橘類;含纖維素類,如五穀、雜糧、豆類、一般蔬果等;均衡之維他命及礦物質元素之攝取,尤其是維他命A、B群、C、E。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生活起居正常而規律化、不吸煙、不嚼檳榔、不亂吃藥、限量飲酒(必須隨時可戒),注意生活及工作環境的品質,多攝取新鮮而健康之食物,勿傾向或選擇來歷不明、未經認證之食品,減少各種不必要的感染、減少不必要的輻射暴露。一旦遭遇健康問題,儘早就醫。如此一來,便能經常保持健康,將發生或罹患腫瘤的機會減到最低。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