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考古返源的閩南人祖地
2021/11/28 07:46:43瀏覽315|回應1|推薦3
考古返源的閩南人祖地
萬壽岩遺址・船帆洞、靈峰洞、龍津洞 (位於閩江以南・福建三明市岩前村):靈峰洞的距今18.5±1.3萬年。船帆洞的,距今約3萬~2萬年。
船帆洞下層,發現距今約2萬年的「人工石鋪地面」,迄2021年,還是世界「最早石鋪地面」,這應該是盤古開天以來最早的文明。遺址共出土八百餘件石製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餘種動物化石,年代分別為18萬年和1-3萬年。

奇和洞遺址 (福建龍巖市灶頭村) 是距萬壽岩南約166km的另一個遺址, 在其支洞内發現,约距今6—1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群化石。
奇和洞人類遺蹟分三層:
第一層(最底層)遺蹟(距今17,000—12,000年前)發現有「人工石鋪地面」、「火塘」(炊爨燒火的土溝)和「水溝」,出土有石製品、「煤矸石」(碳化中的岩石)和人類牙齒遺蹟,少量哺乳動物化石,是舊石器時期過渡至新石器時期的文化層。

第二層遺蹟(距今约12,000—9,000年前)有「火塘」、「灰坑」(廢棄物處理凹坑),出土有人類牙齒、石製品、「煤矸石」、骨製品、陶器和動物骨骼,屬新石器時代,最早期的文化層。

第三層(距今约9,000—7,000年前)有「房址2」、「灰坑13」「石鋪地面3」等遺蹟, 3具人類顱骨,以及人類牙齒、石製品、「煤矸石」遺蹟,大量動物化石,是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層。
附帶一提:遺蹟所在,地名「灶頭村」,「合樂郎」稱「灶」,檯面除鐵鍋及煙囪位置外,供切菜及置放炊爨用具的位置稱 「灶頭」,「灶」在開發時期,內部燃燒面以煤矸石構成,煤矸石是陽性岩石,作為灶的內襯火燒得旺,一般岩石屬陰性作內襯,難以起火,焚燒時火勢較弱,古人以為是「灶」神所致,所以奉祀「灶君」。「灶」所在位置(廚房)叫「灶咖」。萬壽岩地區最早出現「灶」,所以被稱為「灶頭村」。

萬壽岩・船帆洞下層,發現約2萬年前的「人工石鋪地面」,在奇和洞出現3千年後的「石鋪地面」,而且數量也增加,代表「石鋪地面」的擴散,以兩遺蹟間距僅160km來說,應該可確定,奇和洞最文化是萬壽岩文化的延續。在水泥及瀝青出現以前,閩人生活重要文化,是住所前後「石鋪場地」成為曝曬衣物、米豆、菜乾、乾魚蝦、肉乾等場地;炊爨用「灶」;「灰坑」處裡廚餘及廢棄物。
「石鋪地面」、「灶」與「灰坑」的文化,隨遷台墾地的「和樂郎」「喀郎」遷移到台灣,早期台灣農舍周邊,都是石砌水溝、石鋪曬場、石鋪進出路。每戶農家都有「灶咖」,「灶」有單口雙口之分。人口少用單口「灶」,人口多用雙口「灶」,一口煮飯炒菜,一口水煮茶水及洗澡水。「灶咖」門外不遠必備「灰坑」 (約5尺見方凹土坑供處理廢棄物) 。「石鋪地面和水溝」、「灶」及灰坑」是早期盤古文化的特徵。加上萬壽岩遺址位於閩江上游黃沙溪,距閩江西南109km,武夷山嶺東南區域內,再沒有嚴重地障,可見「萬壽岩」應為「閩人之源」。

蓮花池山遺址(漳州市薌城區北郊),
距奇和洞遺址南方約142km的另一個遺址,這是漳州原住民祖先無疑。挖掘的最底層,出土距今约8—4万年的舊石器時代石器,多與其他同時期項目蓋同。最上層發現許多以燧石打制小型石制品,年代在距今1.3—0.9萬年。燧石具有高密度堅硬特性,原始人以燧石相互擦撞產生火花,點燃「乾艾絨」為取火工具,而撞擊斷破的燧石片或破口邊沿銳利,做為刀具切割食物,刮削植物或打擊製造各種石器,形成燧石文明。

開漳聖王的典故
只因陳元光是河南・光州(今固始縣)人,許多文章誤導閩人源自固始。陳元光的曾祖父・陳果仁祖籍山西・河東,本是「隋朝將領」,駐守河南・光州;隋朝末年李淵反隨,以五萬精兵降唐,唐高祖李淵得天下,尊陳果仁為開國元勳,官拜右領軍衛中郎將(未領軍軍職官位,領軍者為上將軍),定居河南・光州(今固始)。
唐高宗時期,廣東和福建的蠻獠叛亂,史稱「蠻獠嘯亂」(駐:蠻獠是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歧視稱呼)。669年,陳元光父親陳政,以朝議大夫・領南行軍總管官職,率府兵123名幹部與5,600名兵卒,入閩平亂。677年,陳政卒於任上。隨軍入閩的兒子・陳元光21歲,奉詔承襲父職,接續平定廣東陳謙與蠻獠首領苗自成、雷萬興等「寇亂」。
閩南平亂成功後,為使邊陲永固,陳元光認為鎮壓是「兵革徒威於外,禮讓乃格其心」,而且「誅之不可勝誅,徙之則難以盡徙」,「功愈勞而效愈寡」。呈請設郡縣以利地區的統治。
686年,武后下詔,創建漳州郡,轄漳浦、懷恩二縣,詔令陳元光為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此後,陳元光平定閩粵三十六寨,創建土堡屯兵,土樓為宅,安定邊陲。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漳州郡地界內,大多是山地丘陵,農耕難以發揮,水岸及海上漁撈、貿易卻逐漸繁榮興盛。所以漳州後人對武則天,高度尊崇,與中原人的負面評論不同。
711年,蠻獠後裔,又在潮州聚眾叛亂,叛軍潛達岳山。陳元光緊急親率府兵抵禦待援,兵力懸殊寡不抵眾,援軍到達前,已經身受重傷,撤軍途中死亡。漳郡黎民,聞之如喪考妣。漳州人依照盤古文化建祠祭祀,尊為「開漳聖王」。
陳政父子從中原帶來府兵總數不及7,000人,到了區域安定繁榮之後,都成為地區貴族仕紳。蓮花池山遺址,燧石文明始於 1.3萬年前,顯然,漳州有其原住民;漢武帝為了收攏閩越人民心,專程南來祭祀武夷君;甚至於陳政父子所平定的「蠻獠及其後裔、閩粵三十六寨」,一切都足以證實,閩粵原住民並不是外來人群。陳政父子開發閩粵功德無量,值得閩人依照盤古文化,建祠祭祀尊為「開漳聖王」。但是他帶來的人群,日後融為「鶴樂郎」,卻不是「鶴樂郎」來自固始。
還有一說,以「鶴樂郎」(閩南發音)諧音「河洛人」,誆稱「鶴樂郎」來自 黃河、洛河三角洲洛陽一帶「河洛地區」:考古證實,福建三明市岩前村萬壽岩遺址,才是「鶴樂郎」祖地。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sx7613&aid=170675819

 回應文章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1/29 22:05
這些資料多三、四、五手的訊息,多難以詳考訓詁,充其量您得致meta-analysis,只隔靴搔癢。為何不大書今天,特書明日?🌈🦋🍀
神農民族(wsx7613) 於 2022-01-31 10:42 回覆:
謝謝指教,考古已是全世界公認,追源朔古的高科技,如果這種公佈於世界流通的資訊媒體,稱難以詳考訓,那麼考古高科技學術,便沒有存在的意義啦?
至於現世狀,歡迎蒞臨wsx7613 的部落格指教
http://classic-blog.udn.com/wsx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