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19 11:32:37瀏覽162|回應0|推薦1 | |
「土裡公」的起源
鶴樂人,膜拜巨大石頭稱「石頭公」,廟前巨大年久大樹稱「榕樹公」「樟樹公」,崇拜抑養萬物的土地稱「土裡公」(鶴樂語發音),都是以神格尊崇。祭祀萬人塚為「大墓公」「百姓公」「萬善公」忠犬為「十八王公」,是代位祭祀無主忠義遊魂。 「公」被如此運用,由來已久。歷史上,商朝建國之前,商部落首領歿後稱作「先公」,建國之後,統領所有部落的君王,歿後稱「先王」,足見「公」是「王」以外最尊崇的稱呼。 土裡公在道教被排列最低神格,但是逢年過節及每月初二、十六日作牙,家家戶戶都膜拜祭祀,顯然土裡公最受大眾尊崇。因為「民以食為天」,古時農民認為糧食最重要,土裡長糧食,功德有如天那麼高大,「土裡公」的神格與天一樣高。周朝皇帝登基,向天地宣誓,「皇天后土」並提。語出周書·武成:“告於皇天后土”。 追溯華夏文化,人類母系群聚生活開始,歷經閃電雷鳴、山崩地裂、洪水猛獸的驚恐悸怕,加上病痛死亡,無知疑惑驚嚇恐懼充滿生活,群聚間揣測誇大傳述,逐漸累積神鬼概念,巫覡應運而生。每個群聚社會因生存機遇不同,發展出不同的神祗與鬼怪,以求族群安定,原始社會巫覡成為氏族巨大的凝聚力,後來演化成族群社會的首領。 據考古資料,在江西仙人洞及吊桶環遺址裡,發現大約公元前1萬8千年前後,就已經開始人工载培稻作及陶製品,證實中原地區兩萬年前,就進入農業文明。農耕技術萌芽初期,農人辛勤工作,遇到水患、乾旱、風雪、蟲、獸等自然災害,卻是顆粒無收,在草莽時代,人類所知有限,以為所耕種的物資,由土裡萌芽,土裡必有神明操控,為了耕種有成,巫覡便在田邊堆積土堆,豎立「長條石頭」為祭壇,代表該耕種範圍的自然神。由族群的巫覡(首領),在播種之前、以物資的種子,向石頭膜拜祭祀,乞求賜予種子能順利發芽、成長茂盛、收成豐富。後來農耕技術越來越進步,開始有好收成,以收成物資,呈獻祭祀謝恩。這就是「田頭田尾土地公」的起源。這種土台無遮攔的祭壇,歷史有名的祭壇,都是起源於「土裡公」,如姜太公封神台、諸葛亮借東風的祭壇等。初期「土裡公」沒有廟,後來發展為四大扁形石頭或石片圍成石屋奉祀,進入採石工業時代,改成小形石磚屋。 早期漢人在台灣墾地,也是用石頭代表土裡公,台灣經濟起飛前,田野間常見其遺蹟。這是「中原氏族」最早「民以食為天」的標記。 後人造字,「土」是象形文字,下面的「一」長橫代表地面,中間短的「一」代表土堆,中間「1」豎立代表長條形石頭,半節埋土台裡,半節冐出土台,代表種子埋土裡萌芽成長收成。最早殷商時代(約前1600—前1046])甲骨文字中,有祭祀「土」的記載,並沒有發現「社」字。 到了春秋學術年代,因為「土」是氏族社群的神明,「土」字冠上「示」部首成「社」稱為「社神」。傳說,春秋末期,孔子為告曾子孝道的要義,親撰孝經,「社神者,土地之主也」(約前500—前480])。其餘如「左傳」「公羊傳」等史冊都曾記載,也都是該時段前後,由此可知「土裡公」,進入學識時代,被稱為「社神」。 中土在漢朝以前,除「社神」以外,並沒有具體宗教及神明形成,春秋戰國時代只存在神仙家,時稱方士,修道練丹,追求長生不老,知陰陽,通鬼神,可靈魂出竅,擅占卜、相術、堪輿、巫醫等,漢朝人司馬遷名為方仙道。他們用的神鬼等是抽象無形的。 佛教傳入中國,始於(67年)漢明帝夜夢「金人」,於是遣使者求法,於洛城(洛陽)雍門西,建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並雕塑第一尊金身佛像,開啟中厡廟宇與神像文化。 道教起源更晚,漢順帝(125年~144年間),張道陵(張陵)在益州鶴鳴山修道,創立了「天師道」,尊奉老子為「太上老君」,時稱「五斗米道」開始。已經比佛教晚七、八十年。 不論「土地公」「社神」「伯公」「福德正神」「后土」等等如何稱呼,「土裡公」早在漢朝以前就存在,就算從殷商時代算起,都比佛、道教早1600年以上,所以「土裡公」不屬於佛、道教。而是華夏民族的原生「最高神格」的神祗。 隨文明演化,各地區引用故事各異,「土裡公」雕塑形像,座、立、服、飾雖然不同,但土地神像一致表達,有福有德、慈祥和藹,保佑地方風調雨順安和樂利的神祗。 民間信仰,膜拜的神明很多,每尊神明都有明確的出身。唯獨「土裡公」出身,卻眾說紛紜。一則傳說,與現代所膜拜的神相,以及祭祀方式極度累同。 周朝,周公輔政時,任用張福德為總稅官。稅政以收成優劣,分區取稅,收成好提高收稅,收成不好則減少收稅,遇災害免稅並賑災,使民心大定。任總稅官70年,上年紀後留著美髯,老來全白,手執拐杖,處理稅務總是笑容可掬,和藹可親,深得稅民愛戴,102歲往生,歿後,稅民崇敬他澤披萬民,德比土裡公,石雕他的形相,以土裡工規格祭祀。人民於經濟改善後,以每月兩次打牙祭方式,除元月過年上元節外,每年作牙二十二次,以他的生日二月二日稱頭牙,每月初二、十六稱作牙,十二月十六日稱尾牙,其餘節日都需祭祀土裡公。明朝以後,各地區各氏族依風俗習慣不同,膜拜的節日才有些變化。 隨著時代變遷,「土裡公」不僅是農人祭拜的神,由於農產處促進地方繁榮,百業興盛,具有「財神」功能,土地神的信仰,由司掌農產之神,轉化為財神,成為現代社會各行個業膜拜的神祗。 |
|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