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傳說與姓氏
2018/10/27 18:40:00瀏覽457|回應0|推薦5

傳說與姓氏

孫子問:為何姓這個姓?我回答:老祖宗就姓這姓。孫子又問:那老祖宗又為何姓這姓呢?被孫子考倒了!

從考古資料探索傳說文化

「公王嶺化石」,是迄今中國最古老的人類化石,距離「藍田猿人」十幾公里,而且早於「藍田原人」,兩者生活方式,並未發現多大差異。

「藍田猿人」,中國陝西省藍田縣陳家窩村附近發現,大約生活在80至75萬年前。「藍田猿人」使用簡單粗糙的石器,包括大尖狀、砍砸、刮削等石質工器,在自然環境中掙扎求存。他們捕獵野獸,採集莖葉、果實種籽塊莖等為食物。

「北京猿人」,1921年8月由瑞典 安特生美國奧地利師丹斯基等人,先後在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北京猿人」,認為大約生活在五十萬年前,距「藍田猿人」2、30年。但2009年英國《自然》期刊發表的應用Al/Be測年法,認為大約生活在68到78萬年前。與「藍田原人」晚約十年。

「北京猿人」以骨、角等製造工具及武器。除狩獵外,摘採野果、嫩莖葉、挖掘塊根,以及捕抓昆蟲、魚蝦蟹、等小動物為食物。在「北京猿人」住過的山洞裡有「很厚的灰燼層」,表明他們長時間居住山洞裡,而且已經會使用和保存火種。

    考古資料,涉及兩個神話人物,「神農氏」及「燧人氏」。

一、「神農氏」:自「藍田猿人」開始,他們食用所能獲得的物資,經過約7、80萬年進化,終於能區別,個別物資食後,安全無虞會致死或生病痛。具慧根的部分直立人,經驗發現物資藥性,適應人體的現象,留傳累積而成中醫理論。所以「神農嘗百草」不只指一個人,應該是包含歷代,因某種植物或動物而致命或造成殘疾病痛,以及某種植物或動物可改善殘疾病痛所具備藥性醫理的所有人。稱「神農氏族」嘗百草比較貼切。

二、舊石器時期河套附近(內蒙古黃河中上游),某母系氏族的「燧人氏」與陝西「藍田猿人」地緣接近,遊獵生活到達黃河中游河南商丘發明起火,經過若干年代傳播,在黃河下游周口店,「北京猿人」居住的山洞發現灰燼層。起和保存火種技術,已由「黃河中游」擴展到「黃河下游」。由生活方式、地緣及時間軌跡,可推斷「燧人氏」發明起火的年代,應在「藍田猿人」與「北京猿人」之間,早於68到78萬年前的「北京猿人」。

    傳說中,發明起火的「燧人氏」,與黃帝的曾祖母「華胥氏」結合的「燧人氏」,時空間隔7、80萬年,如何成為夫妻?發明起火的「燧人氏」,當然不是商丘的「燧人氏」,只能說,後者應是前者若干代的後人。歷史追述者,以傳說的神話,掩飾混沌難明,盤古文化的矛盾。

自然法則的母系社會-

    原始人與所有動物一樣,男性具有侵略佔領生存環境本性,善於打鬥,隨戰鬥能力強弱,遊走於所能遇的女性間,與子女間關係自然疏離。女性由懷胎起,便有體溫呵護胎兒,子女依賴母親餵養照顧,所以母子連心是天性,故母系社會是自然現象。子女同母,不一定同父,是正常狀態。所以「華胥氏」踩到大腳印生伏羲、女蝸,現實世界裡的「汰弱擇強」就是大腳印。神格化為了鋪陳中原民族的神聖先祖。

    「燧人氏」是在商丘(今河南商丘市)發明鑽木取火。使原始人從遊獵生活,進化到以火為中心,創造熟食的生活圈,這個會用火會、會保存火種的人群,經世代繁延綿延,後人稱為「燧人氏族」,至第n代,因生活穩定吸引「華胥氏」率子女及「氏族」投靠某世代的一個「隧人氏」,兩人才結合。「華胥氏」「隧人氏」的名氏,是後人為表達「民族始祖」的來源而命名。群聚的原始人,因爭奪食物與宜居環境,以某種「音符」,說明食物位置,或遭受何方敵人攻擊,久而久之,該「音符」便代表某地區或某族群,包含代表該族群的首領,那些「音符」演化中成為「地名」,也帶表「族群名號」或「首領名號」。

    伏羲、女蝸兄妹隨母「華胥氏」進入「燧人氏族」生活圈,習得取火熟食技術,游離自立陳倉教人結網捕魚、飼養牲畜,烹製食物,構成型的家,成為部落頭領,畫龍為圖騰,標示「伏羲部落」,定居于宛丘(今河南淮陽,開創穩定生活。原始社會,同父母的子女結合,所在多有。伏羲與妹妹結合生子,並不是特例,但一個民族始祖的子嗣,只見少典一人,合理推斷,他們的子女中,也有優生困擾者,「女蝸」身為母親感受最深,意識到血源與優生的影響,為了改進優生困擾,於是規定了中原地區,第一個姓氏。因取火技術裡,包含取火及助燃,伏羲發明製造風的技術(後人爐灶以竹管吹風助燃,河洛人稱「輝更」客家人稱「逢共」),大幅改善取火成功率,故以"風"姓代表「伏羲氏族」的烹飪文明。並制訂規矩,男、女分際的責任,確立同姓不婚制度,婚後男主外女主內。從此開始,男女聯婚,便開始追朔血源。「地名」等同「氏族名號」等同「部落首領」,便成為「姓氏」起源。

     少典長大,脫離母親女蝸自立,因為人敦厚樸實,好行仁義,深受部族人民尊崇,有熊地區(今河南省新鎮)轩辕丘被擁戴為部落首領,繼承伏羲以「龍」為图腾。

少典依循女媧同姓不婚的規矩,與兩個有蟜氏族的女子通婚。

    正妃,有蟜氏女,名女登,於姜水(今渭河陝西省寶雞一帶),生下「烈山氏」(炎帝),長於姜水,剽悍勇武,智慧过人,便做了部落首领,改姓「姜」。「烈山氏」部落是以牛為圖騰,與「神農氏」類同,應為客家人先祖。姜姓是呂姓謝姓齊姓、高姓、盧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炎帝)母有蟜氏任姒姓,當首领後改姓

    另妃,「有蟜氏」,名附寶,於甘肅天水,生軒轅(黃帝)。長於姬水,後來佔領姬水為王,故姓,統領有熊地區(今河南新鄭,黃河南岸洛陽東南,鄭州與許昌中間,即河洛地區)部落,故又稱有熊氏,以龍為圖騰,即為河洛人先祖。(黃帝)因佔領姬水為王,故姓

依據史記,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共得到十二個姓,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可看出黃帝只對有功男子嗣封部落頭領賜姓,這是帝王封王賜姓的開始。

唐堯,最早姓「伊祁」,名放勳,起初被封後遷徙到唐(今臨汾襄汾),所以稱陶唐氏,又稱唐堯後改。堯有十子,長子丹朱,隨父姓,名朱,丹朱最初的封地在丹淵(丹水)故丹朱,堯的女兒娥皇女英嫁給,都是姓。可見唐堯開始,有些部族已因得姓,而開啟父系社會

舜生於姚墟,故,後居於媯水之邊,故媯姓曾在曆山(中條山別稱)耕田,後來受堯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陸西南),稱虞氏。後人稱「虞舜」

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夏后氏文命,堯時被封為夏伯,夏后氏、由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后」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

至禹因治水豐功偉業,被擁為王止。前此為王者,包含被推崇為禪讓的堯、舜、禹三王,都是個人以才能智慧與德行,贏得部落擁戴成為首領,最後更贏得周邊部落的擁護為王。

    三皇五帝時期,除「華胥氏」「隧人氏」「有巢氏」是原始人,其姓氏,應為後人為歷史起源而付予外。「有熊氏」即「軒轅氏」姓,封子十二姓。「烈山氏」姓姜。「有蟜氏姒姓。堯,「陶唐氏」祁姓。舜,虞氏禹,夏后氏姒姓。等等諸多氏族,因聚集部落強盛,盤據地域或河川為「姓氏」或因受封賜「姓氏」。

有人認為,上古八大姓是指:姓,不論八大姓,或含姓在內九大姓,皆依女旁,係屬源於母系社會。但如前述,九姓中,有六姓是以地名及受封賜姓氏,「姓氏」與母系社會似無多大關聯。

    「夏禹」尊重賢能為王,原預定以當代四大奇人之一,偃姓首領皋陶(最早提倡法治)為繼承人。然而「皋陶」卻比禹早逝。禹又命東夷首領「」為繼承人。禹崩,立「」為王,所以「夏禹」王位並未傳子。因諸侯不服,另擁禹子為王。

傳宗接代的父系社會開始

    夏朝第一位君主啟」,「夏禹」長子,,夏后氏甘之擁即位時,因啟」違反其父所立之王,引起有扈氏造反。啟在大勝有扈氏後。大會各部落首領,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施行君主制。王位世襲制(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此後天下不復舉賢。父系家長制由此開始。

    商湯滅夏建立商朝。湯,子姓,名,原商部落首领。商湯之父主癸,祖父名主癸,往上追朔均為子姓,並傳承部落王位。可知由宗族族長世襲已十分普遍

    商朝稱「殷商」,第一個有文字記載信史朝代。先祖契,子姓,名帝嚳之子,封於商,成為商族,商朝立國,國號取於地名。其後遷至亳,國號亦可稱作「亳」,遷至殷,自然也稱作「殷」。故稱「殷商」。

    周朝,始祖后稷,姬姓,名弃。父帝喾,母姜嫄,后稷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受唐堯封于「有邰」,建都「周原」,成為周族,發祥于陝西關中和甘肅東部一带地区地区,以熊為图腾。

牧野之戰武王大獲全勝,之後征伐列國,滅99國,共征服652國

武王滅紂,開始分封諸侯,但大量封國是在「成康之世」才出現的。據《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周初分封共七十一國,其中與周王同姓的姬姓就有四十國,兄弟之國有十五國。可見周初的分封是以姬姓為主體,而同時兼顧到異姓。其中

季歷(文王父)之兄太伯仲雍的後人封於~(武王之之伯公後人)

(今江蘇蘇州),

文王二弟虢仲虢叔封於~(武王之之淑)

東虢(今河南滎陽)、西虢(今陝西寶雞),

文王諸子分別封於~(武王之之弟)

(今河南鄭州,早滅)、      (今河南上蔡西南)、

(今山西霍州西南)、        (今河南淇縣)、

(今河南阜陽)、        (今山東成武東南)、

(今河南修武西)、          (今山東定陶西)、

(今山東滕州西南)、        (今陝西咸陽西北)、

(今河南濟源西北)、        (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西北)、

(今山西臨猗西南);

武王諸子封於~

(始封在今山西翼城西)、    (今河南平頂山)、

(今山西河津東北);

周公諸子封於~

(今山東曲阜)、            (今河南輝縣西南)、

(今河南固始西北)、        (今河北邢台)、

(今山東金鄉西北)、        (今河南延津北)、

(今河南鄭州東北);        召公之子封於(今北京)。

主要的異姓諸侯則有~

        殷貴族微子啟封於(今河南商丘附近),

        姒姓封於-(今河南杞縣),

        嬴姓封於-(今河南寧縣西北),

        妘姓封於-(今河南淮陽)等等。

其餘小諸侯國族繁不及備舉,這些大量分封的諸侯國,後來成為國姓,就是後來漢人的「姓氏」。後來演化成,百家姓甚至於上千姓氏。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sx7613&aid=11877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