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羽毛拉皮術的一些專業文獻的回顧
2010/12/16 21:16:57瀏覽854|回應0|推薦0

    最近第二代的羽毛拉皮線新上市,其實在2006-2007年時,在柏林的世界整形外科醫學會就看過有關的廠商參展,但在台灣似乎一直沒有類似的商品上市。在幾年前,羽毛拉皮術曾經流行過一陣子,但因為使用的是不可以吸收性的材料,同時持續有效的時間大約可維持2-3年,那原先植入的線材要不要取出?一直是困擾外科醫師的問題。雖然新加坡的Dr.Wu說不用取出,但隔兩三年再放一次羽毛拉皮線,那許多年下來,不就滿臉都是羽毛線嗎?這點Dr.Wu就沒有解答了。

    雖然這些問題一直存在,但羽毛拉皮術的簡便有效,無論對患者或是醫師都具有極大的誘惑力,趁著閒暇把一些關於羽毛拉皮術的科學性文章做一個整理。

     第一篇就是俄國醫師Dr.Sulamanidz在西元2002所發表的文章。但這篇的作者中有兩位Dr.Sulamanidz,所以哪位才是A咖作者,就搞不清楚了。

     在這篇文章中Dr.Sulamanidz提出的理念就是光使用填充物只會讓凹陷的部位像糊上一些東西,如果不作拉提術,那會讓臉型更加鬆弛變大。他所使用的是APTOS,這種線材使用2-0(縫線粗細)的聚丙烯材質,中心的粗細是4-0。另外在技術上,Dr.Sulamanidz提出在不同的部位,必須將APTOS放置在不同的皮下深度,才會得到好的效果。

    Dr. Sulamanidz在西元1999年至2001年共在341位患者上時施這項手術,只有2.5%的合併症併發率(真是超級低),追蹤到兩年的效果還是很好。Dr.Sulamanidz提到在處理法令紋時可以先用法令紋刀將法令紋分離後,再用羽毛拉皮線將下垂的面頰拉緊,這倒是以往沒想到的合併式方法,以後也可以參考使用。同時Dr.Sulamanidz也提到在其他手術如上眼皮及眼袋手術時合併使用羽毛拉皮術,可得到加乘的效果。

    第二篇是由新加坡的整形名醫Dr.Woffles T.C.  Wu2004年提出的Woffles threadDr. Wu覺得APTOS太短了,所以不方便使用,而且效果不好,因此自創Woffles threadWoffles thread是六十公分長,2-0的聚丙烯所構成。他所提出的方法與APTOS的方法不同,是用雙股提拉的方式,而且在遠端有所固定縫合。這篇初期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與後來Dr. Wu在醫學會所敘述的方法不太一樣,應該也是經過了一番改進。

    但這篇文章中,Dr. Wu並沒有說明Woffles threadAPTOS優秀的原因,讓讀者頗有一頭霧水的感覺。就我讀起來的感覺,Woffles thread比較長,可以做loop形式的拉提,但對有些患者反而容易引起皺摺,也是被其他醫師所詬病的地方。大概這就是為什麼Dr. Wu後來改變Woffles thread手術方式的原因。

     Dr. Wu提出了一些合併症,包含了小的肉芽腫,輕微凹陷(dimple)等等,沒有其他神經或血管的損傷,而且他認為可以取代傳統的拉皮手術,但所使用不可吸收線,也是造成使用醫師以及患者的主要疑慮。

 

 

   第三篇是由Dr. Barry Lycka,所提出的350APTOSDr. Lycka提出初期老化的三大特徵包含嘴角下垂(Jowls),上眼皮下垂,以及頸部下垂。而羽毛拉皮術可以在初期老化中扮演重要的抗老化功能。在技術上,他提出在放置羽毛線時,可以運用弧形或Z字型的方式(zig-zag)增加羽毛線與組織的作用面積。術後不可以按摩,大笑或用力咀嚼,同時用膠帶固定5日。在他的案例中百分之90的患者都相當滿意,只有10例有不對稱的現像。一般在1224個月後,患者都能維持70%得滿意度。而追蹤三年以上的患者,都能有60%以上的滿意度。

    Dr. Lycka的結論認為在初步老化的患者,或在拉皮手術之後有少許不滿的患者,羽毛拉皮術的效果最明顯。不須要太多的手術時間,不須要全身麻醉,同時具有快速恢復的特點。

    第四篇是由內視鏡拉皮術大師Dr. Nicanor G. Isse所提出的文章。Dr. Isse的名聲是如雷貫耳,但這篇文章的立論卻十分簡潔好讀。Dr. Isse提出了80例患者系列的研究,其中有兩例有羽毛線突出皮膚的現像。因此Dr. Isse提出了改進的手術技巧,他的技術有兩個重點: 1.在與毛線固定於深顳筋膜(DTF)的部位,加上一片不可吸收的聚丙烯類織品,以免有縫線滑行的狀況。2.至於要採用單純羽毛拉皮術或是合併內視鏡拉皮術(骨膜上或下拉皮),就得視面頰及法令紋部位的皮膚及皮下組織而定。這就有些難意會了,看來下回有機會遇到Dr. Isse時,再當面請教他。另外Dr. Isse與其他作者在手術技巧上不同的是在法令紋及面頰的部份,他認為羽毛線必須穿過malar fat pad,而不單純是在皮下組織,這到是比較不一樣的地方,而且一邊面頰是放六條,跟一般於四條不同。

     第五篇是由Dr. Claudio L. DeLorenzi所提出羽毛線的原理闡述及技術運用。這篇所提出的理論及技術是所謂的Coutour thread,算是第二代的羽毛線,雖然還是不可吸收的聚丙烯材質,但已經近似於目前所提出的PDO材質,只是在材質與構型上有所不同。他認為第一代的羽毛線(APTOS)是將皮下組織綑成一團(bunch up),而一旦羽毛線的張力及彈性消失,皮膚變回復原狀。而第二代的羽毛線的結構,包括了組織擴張(tissue expanscbn)以及後續的組織收縮(tissue contrature),細胞凋亡(apoptosis),才是羽毛拉皮術的真正作用。我的天呀!我以為羽毛拉皮術應該是很簡單的,可是背後卻有如此多的理論,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而且組織擴張(tissue expanscbn)更會引起一連串細胞更新,凋亡,細胞內骨骼(cyto skelcton)的變化,所以羽毛拉皮術的背後原哩,還值得近一步探討。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患者的選擇,最佳的患者年齡在35-55歲之間,輕至中度的皮膚鬆弛,但皺紋不能太多,因為羽毛拉皮術是不能除皺的。而在檢查患者時可以用手指輕推皮膚,如果推不動的話,羽毛拉提術就大概拉不動了。而在手術技巧上,作提出絕對不可過度矯正(over correction),否則羽毛線上的齒狀結構會被破壞。這與平常使用縫線懸吊(suspen sion)時須要過度矯正(over correction),再讓組織慢慢鬆脫的觀念不同。在作者的病例系列中,80%的患者覺得十分有效,但有10~20%的患者,連作者都覺得術前後無差別(這真是誠實又老實的醫生,但卻更讓人信任)。作者提出無法察覺(non-detectable)並非是看不見變化,而是無法察覺到手術過渡期的變化,這倒是可以與患者溝通的重點。

     第六篇是韓國醫師用大白鼠對羽毛線及一般縫線反應所作的研究。同時也使用cadaver skin來作比較。結果在cadaver skin上,羽毛線的最大維持量(MHS)是一般縫線的4-5倍。在大白鼠的皮膚上,植入後四週的MHS,羽毛線是一般縫線的8-10倍。在莢膜形成及Myofibroblast,羽毛線都數倍至十幾倍於一般縫線。這些結果對使用羽毛線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只可惜沒有12週的結果,否則這篇文章會更引人重視。

第七篇是由Surgical specialties Corportion的御用醫師Dr.Malcolm D Paul所提出關於使用羽毛線的手術方式。作者是專業的整形外科醫師,因此提出了十分精闢的見解及手術技巧。作者較支持使用開放式(開刀方式)的方法使用羽毛線,原因在於1.開放式較易於達成軟組織的塑形(molding)2.較易於調整( adjustment )羽毛線3.單一術式即可達成效果4.高度的患者滿意度。在中臉拉提的患者條件有四(1)中臉下垂(midface ptosis)(2)對下眼瞼至面頰距離拉長(lid/check junction elongation)的患者(3)須要支持下眼瞼(support lower lid)(4)對輕微法令紋,可使用非切口方式(close method)羽毛線拉提。

     至於在手術方面,Dr. Paul的中臉拉提,是採用骨膜下剝離,切口在顳部及口內各有一處。最重要得他不是只拉皮膚,而是拉malar fat pod,所以對太多皺紋的人,這就有限制了。Dr. Paul建議要over correction10%~20%,這就有一些語意飄渺了,反正就是over correction一點。但Dr. Paul有一招很新鮮,那就是手術後羽毛線的線頭留著不剪掉,等兩三天後患者複診時,可以再作調整,這就厲害了。在合併症方面,初期的腫脹及皮膚因拉提引起的皺摺較常見,一般在一至二週後緩解。雙側不對稱的問題可以再使用羽毛線作調整。這篇文章言簡意賅,而且插圖精美,可以列入重要參考。(附註: Dr. Paul使用的羽毛線式聚丙烯不可吸收材質)

     第八篇提到的是羽毛線的合併症,在羽毛線推出了近十年後才有第一篇專門討論合併症或後遺症的文章,這就難怪羽毛拉皮術在長久的以往一直不被視為夠學術化的方法了。作者提出了四個後遺症的案例,包含持續感染、疼痛、由外表可以摸到羽毛線,局部神經異常感覺,表面凹陷等問題。雖然只有四個案例,但將羽毛拉皮術所有的問題都展現無遺。所有的問題在移除羽毛線後都得到完全的緩解。在這些案例中,都有共同的問題就是〝沒有進步〞。作者同樣對羽毛拉皮術之所以效果不佳提出了解釋及討論。作者檢視移除的羽毛線,發覺羽毛線的倒鉤都有遭破壞的現象,但若是將全新的羽毛線放入組織中,再用力拉出,倒鉤卻都十分的完整,因此作者推論出羽毛線的倒鉤變形,與組織間的交互作用會是問題的核心。

     作者對羽毛線造成皮膚凹陷提出解釋,他認為羽毛線之所以會造成皮膚凹陷是在於不可吸收的羽毛線,植入皮膚後,會在羽毛線的表面形成莢膜,而莢膜攣縮就會造成皮膚凹陷,同時造成倒鉤失效。這個理論倒是讓人耳目一新,同時也讓我們考慮更多的層面來解決及解釋一個現象。

     

( 休閒生活美妝保養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wonhsu&aid=47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