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06 17:52:37瀏覽2364|回應3|推薦69 | |
馬政府時代推動「大故宮計畫」,準備大大地擴建故宮的展場與文創事業,我反對,當時的在野黨反對。如今,當初的在野黨翻轉成為執政黨後,改頭換面地把擴建計畫稱為「新故宮計畫」,而且更把位在偏遠地區的南院納在計畫中,成立「國寶館」。四月底在故宮舉行的兩場公聽會,我來不及參加,平常我也不是運動者,不過,我反對「大故宮計畫」,我一樣反對當今的「新故宮計畫」。「新故宮計畫」的內容可參見行政院的資料。 故宮的展場過小,建築陳舊需要維修,可能是合理的理由,特別是大量的大陸遊客光臨後,更需要舒展的空間。但是故宮才在扁朝時經過杜正勝院長花費鉅資整修過,難道當年是白整治?這確實需要經過專業人士與內部專家好好檢討評估。目前執事人員的處事態度與能力,我懷疑。 就以汽車空氣污染來說,當年杜正勝院長改變展場入口,讓客車可以在半開放空間的入口處下車,原本是方便訪客的安排。在「新故宮計畫」裡說這樣的汽車廢氣會損傷故宮的藏品。難道當年三隻小豬的杜院長沒有評估過?如果這樣會傷害文物,那麼擠在展場裡的訪客不就是第一線的受害者?這不是說館藏沒有空氣品質的保障措施?怎麼講都不通。如果要全區規劃為無排廢的園區,不妨將所有車輛停放在山下的停車場,如衛勤學校校址處,然後轉乘電動車上山至展場入口處。大陸許多景區都採用電動車遊園的方式,臺灣也可以。 展場面積不夠,也可以將「故宮餐廳」、「研究大樓」、「文獻大樓」等大部分樓板面積串連修繕為展覽空間,能夠轉移的單位,如文獻館、行政辦公、餐廳與其他遊客服務區全轉到山下原衛勤學校處,如果那裡改成上下車的樞紐,正適合作為遊客服務區。這樣就不用擔心將行政大樓蓋在土質不安定的區域。可惜,我沒有看到原衛勤學校校地的詳細規劃。 我最反對將華表大道改建為新的「華表廊道」,說是為了遊客行走方便,不過大部分團客都乘車到入口處下車,不走此大道,況且在此開闊大道上走走,正好感受一下故宮園區所建構出的文化氛圍,我認為「華表廊道」並非必須。新的「華表廊道」為地下一層、地上兩層的建物,骨子裡增加三千多建坪可能才是重點。抬高兩層後,將損害到原來的景觀。 把華表大道的擴建為「華表廊道」,雖然沒有前「大故宮計畫」的大規模傷害,但我對當今政府與負責人沒有信心,我不相信他們會維護既有的文化氛圍。「故宮」是中國古文物的保存、研究與展示的專業場所,就以這樣的特色聞名。前面的陳院長似是要將「故宮博物院」臺灣化,將原有文物分散保存展示。「新故宮計畫」中同時在南院建「國寶館」,那就是要分散原館藏。南院在扁政府的原設計是蒐藏南亞、東南亞的文物,如今又要借故宮文物去撐場面,姑且不論執政黨對故宮文物的敵視態度,看這樣草率安排,置當初南院規劃於何地?這樣心不甘情不願地借故宮文物的人氣,既有損南院的特色,人氣助益恐有限。 當今故宮的吳院長,是臺灣史的專家,雖然沒有表態要將故宮臺灣化,單從他在國史館任內連事務人員的任命都無法擺脫執政黨的壓力,又怎樣能讓人相信在龐大的「新故宮計畫」預算下能夠保存故宮原本的文化使命,能夠維護這好不容易建立的文化氛圍! 合理的發展計畫理當支持,不過,當故宮文物落在沒有心存敬意的人物手裡,「新故宮計畫」很難讓國人放心。 請參考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