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8 10:47:17瀏覽2593|回應20|推薦8 | |
昨天馬英九結束了中南美洲的外交之行,這次風波不斷的臺灣外交之行被臺灣島內形象的稱之為「久誼之旅」。對於臺灣來說,外交是她所有政府機關中最值得玩味的,一方面臺灣和世界上許多重要國家雖無外交之名,卻有外交之實。所以臺灣並不存在「生存空間」的說法,而一方面與臺灣有邦交關係的一些國家大多都是些無關輕重,在國際舞臺上發不了聲的小國窮國。臺灣和他們保持邦交更多的是維護其本身尊嚴的體現,所以對臺灣來說,邦交國是「多一個很好,少一個不少」的態度。 此次馬英九的中南美洲之行是在鞏固臺灣和幾個最「忠實」的邦交國關係,而這其中又已尼加拉瓜之行最值得研究,也最值得大陸學習。尼加拉瓜也是個「兩面派」的國家,曾經和臺灣斷交過,像這樣的國家在大陸和臺灣兩邊收錢的做法,屢見不鮮。所以臺灣對於尼加拉瓜並不是全心全意。果然此次馬英九訪問尼加拉瓜,尼加拉瓜元首奧爾特加再一次故技重施,先是預定的機場接機爽約,再是晚上的國宴又未到場。兩次被放鴿子讓馬英九和臺灣的官員好不尷尬,而此時島內的媒體和反對黨也不忘嘲諷一番。 對於尼加拉瓜如此無理的行徑,置身處地的想一下如果今天不是馬英九而是胡錦濤主席的話面對如此的情形,大陸人民一定會認為只是受到了奇恥大辱,自然是義憤填膺。 果然臺灣面對尼加拉瓜的無理提出了反擊,外長歐鴻煉要求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道歉,揚言奧爾特加明天若不現身,微小企展中心的兩百萬經濟援助「就算了」;並且聲稱此事不會就此甘休。而為了徹底挽回尊嚴,臺灣更是亮出了終極底牌,台駐尼代表吳進木向尼加拉瓜提出外交節略如果尼加拉瓜總統不向臺灣道歉,臺灣將撤銷對尼的經濟援助,召回大使乃至撤館,這間接的說明台尼可能會有「斷交」的危險。 面對臺灣的強勢,尼加拉瓜總統終於服軟,第二天立即向馬英九道歉兩次,下午的行程全陪,親自駕車載著馬英九去飯店,並且幾次強調態台尼邦交的重要性,當媒體質疑這兩天發生的事情後,奧爾特加更是搶過話筒澄清事實再次強調和維護與台的邦交關係。 至此台尼的「邦交大戰」終究以臺灣反敗為勝收場,一掃過去尼加拉瓜「五放臺灣鴿子」的恥辱。 其實仔細分析此次「台尼邦交大戰」可看見,作為遊擊隊出生的左派領導人奧爾特加,他在和臺灣的邦交關係更多的是看重經濟利益,有多少感情因素基礎很難說。所以之前陳水扁執政期間害怕尼加拉瓜被大陸挖走而實行的「金援外交」只能是飲鴆止渴。因為他掌握了你的心態,知道你害怕失去邦交國,不願意「斷交」。所以以此為威脅不斷吸進才是像尼加拉瓜這樣國家的想法,如果不給錢,我就和你斷交然後和大陸建交。 實際冷靜的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面對這種「無賴式」的國家外交,有的時候一味的妥協和忍讓反到適得其反,因為在他看來妥協和忍讓是無能和膽怯的表現,而他也會以此一次又一次的得寸進尺,你中了他第一著後面就會聯繫不斷的被他把持要脅,最後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而結果是他對你的優勢一步步占盡,你永遠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 新疆事件爆發後,西方國家再一次露出了他們的真面目,相比去年三一四拉薩事件,這一次西方國家的政府稍微安生了一點或許是有了前車之鑒,所以在措辭上面表現的相對客觀,但唯獨只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反華先鋒」德國,德國在7月7日就發表了無恥的聲明,無論執政黨和在野黨居然在沒有任何調查的情況下,聽一面之詞紛紛譴責大陸政府。這種盲目的偏見再一次印證了德國這個狂妄自以為是的國度的可惡。德國應該學學法國和美國,法國在沒有瞭解真實的情況下沒有做任何表態,而美國這一次也沒有發表帶有立場色彩的言論。那德國為什麼就如此信誓旦旦的迫不及待的發表立場呢?昨天「疆獨」份子又襲擊我大陸駐荷蘭和慕尼克的領事館,荷蘭政府表示道歉,而德國政府卻好像什麼事沒發生一樣。說來說去還是德國和默克爾根深蒂固的「反共反華思維」。 所以當中國大陸在面對像德國這樣的國家的時候,是不是應該重新考慮一下外交思路,我不認為中國大陸和德國的外交關係有重要到不可斷交的地步,兩者之間誰更重要,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又是超越德國的經濟實體。在經濟海嘯的大背景下,中國可以獨立承擔,而德國則必須依靠歐盟。兩者之間誰對誰的關係更重要高下立判。 上一次法國準備拍賣圓明園獸首的時候,中國群情激奮。大陸政府也表達了鮮明的立場。《人民日報》更是發表社論譴責法國的行為是「強盜基因的遺傳」,在國內國外的雙重壓力,加之大陸政府裁撤法國訂單,終於使得法國政府向中國政府發表聲明「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法國不支持西藏獨立」。而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在和胡主席會面時更是猶如作報告辦的闡述了法國和中國的外交重要性。薩爾科齊還稱讚「中國是偉大的國家」。 不論法方的這番舉動是有意無意,真心假意,但至少證明一點,在國際外交舞臺上,你不可能奢求彼此之間存在「真心」。外交是利益的交易,沒有利益也就沒有「感情」。中國用利益的籌碼狠狠的教訓了法國一次,果然這一次新疆事件後法國政府到現在還未表過態,看來上一次的教訓記憶深刻。如果那次事件繼續惡化,中法在外交上的級別會更加惡化,而民意的使然迫使中國政府作出強硬的手段也不是不可能。 美國政府在涉華事務中同樣也表現的很謹慎,新疆事件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只說要「雙方保持克制」並沒有偏袒任何一方的發言符合老美的一貫風格,可為何在全世界都如此的情況下,小小的德國膽敢如此放肆。 面對德國,我們是不是該學學馬英九那樣的強硬,在外交場上你不怕他,他就怕你。你越是怕他,他就覺得你越是好欺負。 如果因為拍賣兩個「獸頭」我們可以如此憤慨,那麼對於德國政府在涉華的言行已經完全可以歸納到外交事務,是對整個中國的無端污蔑,是比「放鴿子」更加嚴重的外交恥辱,我們為什麼要一次又一次的聽憑德國人在哪里大放厥詞,而我們還笑盈盈的到他們那邊去採購百億的商品。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