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2 15:08:18瀏覽2593|回應25|推薦175 | |
愛他,就不要陪他一起毀滅!!
跳出家暴的陰影,清美就可以站在陽光中,持續溫暖著俊明長期被陰暗負面所侵蝕的心,等待他一步步走出來,揮別陰暗,邁向溫暖的陽光。 文‧圖╱邱麗文 很多家暴的受害者,都有個迷思,那就是:愛他,就要原諒他。但,事實總證明,這樣的抉擇,往往會毀了整個家庭。夫妻的關係,就像是共搭一艘船,而家暴的發生,就是其中一方發狂了,正用力拿尖刀準備刺破船底;這時,理智的一方,是應該在一旁苦苦哀求,不斷被毆打?還是應該立即跳船,游泳到岸上求救,再搭救生船來解救船破溺水的另一半呢?答案,似乎不必想了,如果妳(或你),正處於家暴的狂濤中,快快跳船吧! 電影《單程票》中的清美,出身於富裕的單親家庭,卻總是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直到碰上了喜歡拿戲偶逗她開心的俊明,才感受到被重視,於是不顧家人的反對,執意要嫁他。而俊明,從小就深感母親比較偏愛哥哥,導致一心想要出人頭地來扭轉母親的評價,當他碰到了體貼且溫馴的清美,深信這是安定家庭的最大後盾,於是積極贏得佳人的芳心。處在原生家庭的清美與俊明,都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所以都極度渴望建立屬於自己的完美家庭。於是,活在主觀想像的清美與好勝心強烈的俊明,各自帶著圓夢的心,又投射了太多的逃避與補償心態,建立了家園。 深感娘家人不欣賞俊明,清美內心生起不服輸的好強,格外努力要證明自己很幸福。除了天天與女兒親親抱抱,落實內心根生的渴望,也不斷向老公提出更好生活的構想。在清美的主觀中,俊明有了她,就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了。而,好大喜功的俊明,面對如此無休無止的家庭規劃,恐怕只有負擔與煩惱而已。 娶了有錢的清美,俊明並沒有佔到「減少奮鬥三十年」的便宜,相反的,他痛恨別人強調清美的家境。很明顯地,俊明內心有強烈的自卑感,除了從小不如哥哥的懊惱,如今又要面對靠老婆起家的質疑,於是,因自卑而發酵的自大,讓他總是習慣誇大自己的成就。偏執的他深信,只要滿足身邊人的一切物質享受,就是他最大的成功,於是他不斷擴充消費,買大房子、好車子,卻讓這些龐大的開銷,建立在還不穩定的事業上。 有一次,清美隱約感覺到俊明的財務危機,因為太害怕現有的幸福消失,情急之下,到處打電話探聽;此舉,等於掀了一切假象的底牌。兩人都有來自原生家庭的壓力,且在掀開底牌之後,都缺乏危機處理的智慧與應對,家暴就開始了序曲。 多數人,往往會陷入一種迷失,那就是:自己都沒有錯。「打人時,你在想什麼?」「沒有,沒有想什麼。」迷亂的心緒中,完全沒有理性可言。而偏偏,那個被打的人,還在用心思索誰對?誰錯?固執的清美,一直在思索著、隱忍著,直到俊明的拳頭已經完全沒有道理,她才帶著受創的身心,尷尬地回娘家。本以為,返家將是難堪又被嘲諷的,但是,卻發現自己被完全包容。本以為,自己在家是不被重視的,卻慢慢發現,是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與感受愛的方式不同而已。從小根深的原生家庭寂寞感,竟在歷經了家暴之後,有了不同的體會。 有了娘家的支持,清美也有了跳出家暴陰影的勇氣,往後,她就可以站在陽光中,持續溫暖著俊明長期被陰暗負面所侵蝕的心,等待他一步步走出來,揮別陰暗,邁向溫暖的陽光。 暴力的行使,其實不分男女,而在強勢與弱勢。而分男女的,只是方式;男人習慣用武力來發洩情緒,女人則慣於使用言語,導致各自運用擅長的武器,打起了婚姻中的玫瑰戰爭。男人的出擊,是偶發的狂風暴雨,打得女人傷痕累累;女人的出擊,是時時刻刻的機關槍叨念,是連發的耳膜穿心。還有更慘的親情悲劇,就是父母雙方的玫瑰戰爭始終不休,還聯手對共同的愛的結晶文攻武嚇,導致可愛的孩童,在人魔父母的摧殘中,也承受著家暴的痛苦,甚至,無法順利長大。 不受寵的孩子,總是在乎情,卻反而受情苦。敏感的孩子,在乎愛的表達,反而因表達而受傷。害怕會失去這個家,選擇不斷隱忍,最後果真什麼都沒有了。我們最怕的情節,總是不斷上演著,這是屬於婚姻的莫非定律。家裡不受寵的孩子,往往有很多的自我課題要面對!一定要學會自我面對,不能將婚姻當成逃避自我的避風港。其實,很多不受寵的心態,也來自相當主觀的感受,如果始終不自覺,也會將類似的感受帶到婚後的家,演出類似的劇情。給自己多一些關懷,自己獲得了幸福,身邊的人,才有可能幸福啊! 社會上,隱藏著許多長年活在家暴中卻不聲張的人,而街坊總認為這是 「家務事」,外人還是少管,更不可能主動幫忙撥打110或113,尋求警方及社工的協助。而當事人總認為,家暴只要忍一忍就過了;況且,事後加暴者都會深表後悔,甚至遠比過往還溫柔呵護,也就無怨尤了。但他們卻不知道,這對親賭家暴的孩子們,將有多大的傷害。 幸福的婚姻,是不斷經營得來的;只有互相的理解、支持,並不斷追尋更有智慧的相處模式,婚姻才有可能長久和諧。很多時候,家暴的發生,並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姑息,對情緒已如困獸般狂亂的人來說,完全沒有助益。受暴的一方,千萬不能委曲求全,應該立刻遠離,再從旁尋求協助的資源,才是有智慧的因應態度。只有自己先抽身,施暴者才有機會面對自己。(2007,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影片《單程票》觀後感) 後記:(2009,十月) 多年前,交往不久的男友因為無中生有的醋勁大發而當街揮了我一拳。當下,我就決定與他分手。因為從開始交往之後,他就不斷疑神疑鬼,並在我開會時不斷打電話來查勤,讓我深感困擾。我深知,這個揮拳,絕對不是偶發的,而是他性格中的黑暗面作祟;對此,我自認無能為力,只有靠他自己。 一如多數施暴者的戲劇化性格,他隔天就跑遍大台北,一朵一朵收購當時稀有昂貴的紫玫瑰,直到集滿了99朵,就飛車來到家門口,當著左鄰右舍的商家面前,跪下來道歉。媽媽是傳統重男輕女的性格,一見大男人下跪,就立即將我從房間拖出來,當眾大罵我的絕情寡義;而我,自幼累積的獨立自主特質早已讓我非常堅持信念,於是任由媽媽一直罵我,還是不為所動。 往後,面對他一次次的誇張道歉,我一直沒有鬆動,直到時間將這段感情徹底淡去。而期間,不僅媽媽一直罵我狠心,連一些女性朋友都不時表達:「如此積極又浪漫的道歉,怎麼會不感動?」「感情怎麼可能說放就放,一點都不會捨不得?」靜觀著「輿論」的迴盪,我逐漸理解家暴受害者為何總是隱忍居多,似乎,這才符合傳統社會的期望。而像我這樣果決的人,反而得到的質疑多過支持。 連著幾天,看著前立委王雪峰的「家暴連續劇」,內心感到很無奈。沒想到,當年推動家暴防治法,連任三屆立委,並且擁有社會高知名度與媒體發言權的前政治明星,面對家暴事件,還是選擇了「長期隱忍、再度原諒」的傳統收場。這,讓許多更弱勢、更無人支持與關注的家暴受害者,該如何自處呢? 據媒體的陳述,長期家暴導致王雪峰心智退化成小孩?導致她面對鏡頭變得遲緩而退縮?而這些,本都是可以避免的。當年,她在立法院犀利問政且催生家暴防治法時,都沒有看過血跡斑斑的個案嗎?怎麼高掛戰袍之後,內心也從此退返到對家暴如此無知的境地?這個新聞事件,真是家暴防治的最糟糕示範。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