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天災!更是人禍!讓大地休養生息吧!
2008/09/19 16:24:03瀏覽2350|回應15|推薦109

是天災!更是人禍!讓大地休養生息吧!

從921大地震之後,封山的呼籲就不斷被提出,務必讓受創的山林休養生息。而五年過去了,土地開發仍不停,災難,自然就要無窮無盡了。


文.圖/邱麗文

當各界還在為大考未延期,造成考生困擾而爭論不休,敏督利颱風已悄悄轉向了。就在警報解除,國人鬆了口氣之際,其所引進的西南氣流,卻在七月二日晚間瞬間瀉傾,驚人的雨量,讓中南部成了汪洋一片,而南投、台中等歷921重創的山區,更因土壤過於鬆軟且含水量超負荷,導致河水挾帶淤泥溢出河堤,產生了威力驚人的土石流。一時間,家園盡毀、死傷無數,倖存的居民也宛如身陷地獄,急待外界的救援與關懷。

黃泥取代了綠意

這場七二豪雨,在中部地區的每小時雨量,幾乎都超過一百公厘,遠比發布土石流警戒的四十公厘臨界值超過數倍,加上三天下來的總雨量,幾乎等於過往一年的總值,才會釀成如此嚴重的淹水、坍方及土石流。透過電視轉播,我們看到的中部山區,到處都是土石流走過的殘痕,黃泥取代了綠意,彷彿重回到921大地震後的場景。

為了提供災區居民及時的醫療照顧,我隨一群熱心助人的醫護人員來到中部災區,希望能夠略盡綿薄之力。初抵南投縣立體育場,大夥先將預先準備的白米、泡麵、乾糧、礦泉水搬下車,卻發現來自各地的物資已經非常多了,簡直就像個超大型的超級市場,讓我們一行人感到相當欣慰,畢竟,國人對急難救助的善心,並不如傳言的「冷漠與無情」。

離開南投縣立體育場,一行人轉往台中縣山區,發現許多重要的產業道路,似乎已變成滂沱大雨的洩洪道,如脫韁野馬般的洪水衝進整排商店、住家,有的只剩下扭曲的屋頂、有的已深埋在土石淤泥中根本找不到殘跡。當四輪傳動車更接近山區,到處可見翻覆、重疊的車輛,還有整片塌陷而中斷的產業道路,讓許多鄉鎮的居民無法得到外界的救援。我們也無法進入這些鄉鎮,只能先前往道路沒有受損的地區,待道路搶通後再折返。

一路上,不時都會發現正在搶通道路的怪手與工程車,還有一批批拿著鏟子的阿兵哥,頂著烈陽將土石清除,只希望能夠儘早搶修路基毀損的道路。幾天的山區往返,我們發現道路搶通的速度相當快,往往前一天受阻的路段,隔天就可以通過了,看著辛苦救災的國軍,大夥紛紛向他們行舉手禮,如果沒有他們的日夜搶通道路,我們的救援物資,也無法深入災區。

隨處可見,急難救助的善心

據了解,投入救援的國軍,主要執行受損道路修復、橋樑探勘、廢棄物清除、山地部落便橋搭設及空中人員、物資輸送等任務。看著一架架直昇機往返載運民生、醫療物資與人員、病患,大夥心中的擔慮已減輕不少,畢竟那些與外界隔絕的災民,還不至於因為缺乏糧食與醫療而造成更大的災難。

本以為,災民的處境就像傳言:無人聞問、無人關心。來到災區,卻發現並不是如此。除了國軍的救援火速進行,民間組成的救災團體也紛紛上山協助。像是台中縣的救難協會,就招募了龐大的志工,前往災區協助災民清潔及消毒,並在各鄉鎮設立救助站,發放便當、飲水。據了解,其中有許多志工來自北部與南部,甚至還有來自海外的外籍友人,大夥不分彼此,全力為中部災民盡心盡力,甚至還因為過度投入救災而受傷與生病。

在柔腸寸斷的中部山區,不時會看到台電的工程車正在搶修電力、中華電信的工程車正在搶修復話、中油的公務車正在載送桶裝瓦斯支援災區,還有郵局免費寄送的「救災包裹」……。讓原本寧靜的山區,因為眾多的關懷上山,出現了人聲鼎沸的情景,大夥總在會車時揮手問好,甚至探詢各方的情況。除了親赴災區的志工,也有許多民間團體發起義賣活動,協助往後的重建所需……。

當我們來到一處坍塌的道路旁,緊鄰道路五百公尺的地方正在發放物資。這時,有一批批從山裡走出來的山地青年,身上背著竹簍子,走向物資發放中心。他們是自願來幫忙的,將民生物資帶回村子,讓山裡的老人與小孩,不致因為道路中斷而餓肚子。據說,他們走回村子,單趟需要一個多小時,身上背著重達七十多公斤的物資,一個上午往返三趟,汗早已溼透了披在肩上的毛巾。當我們對他們說:一路辛苦了。山青們紛紛面帶微笑,回說:謝謝你們的幫忙。大夥都覺得很窩心,覺得這些默默照顧村民的青年很值得敬佩。

可是,中午休息看到電視新聞,卻看到有些衣著乾爽的災民頻頻對著電子媒體抱怨:直升機運送物資的速度太慢!大夥面面相覷,臉上的表情百味雜陳。我們的同胞,究竟在不滿什麼??

災民是被遺忘且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一群??

5年間,中部山區歷經了921大地震、桃芝颱風與敏督利西南氣流,讓當地民眾一次次飽嚐災難驟降的驚恐與流離失所的徬徨,心態上也變得消極與絕望,甚至塑造出一種憤世嫉俗的獨特性格,認為大夥都虧欠他們。所以,當我們與這些災區的居民互動,不一定都能感受到善意的回應。

這些年來,台灣各地只要發生天災,就會演變成政治性的話題。許多民意代表拿著救助災民的招牌,不斷批評政府,讓許多原本單純、老實的居民,也受到輿論的影響,認為政府永遠虧欠他們,導致再多的救援,都會惹來無端的抱怨。似乎,住在偏遠地區的居民,永遠都是被遺忘且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一群。

而政府當局,為了平撫這一波波的民怨,總會特別小心翼翼,並不斷編列預算幫受災區造橋鋪路,發放救濟金。民間團體也紛紛發起援助團體,提供這些居民醫療與重建家園的協助。或許就是基於這種補償的關心,讓許多災民在家中堆滿救濟物資之際,還不斷傳達不滿意的言論,讓許多辛苦投入救災的志工們感到有些心寒,甚至思索:自己曾經受到政府這麼多的照顧嗎?

土石流在高山地質破碎的地區特別容易發生,台灣中部經歷了921大地震之後,已有太多的區塊地質破碎,被公告為土石流的警戒區。這幾年,許多專家都反覆呼籲:中部許多山坡地已經支離破碎,根本不適合住人。但是,居民從來不理會這些警告,政府也因為怕惹起民怨而沒有堅持政令的施行。導致,災難新聞熱潮一過,濫砍濫建又慢慢發生了,種下了下一波災難的成因。如今,不一定要颱風過境,只要連續幾天大雨,就會有地區受到土石流的肆虐,造成橋毀路斷、農作受損,甚至人員傷亡。這結果,自然不只是天災而已。

是天災、也是相當程度的人禍

921大地震之後,許多專家都評估:未來二十年,中部山區的土石流警戒都難以解除,並提出了遷村、封橋、封山等等的建言,讓大地休養生息,慢慢回到自然生態的平衡,重回福爾摩沙的美麗。但是,基於當地居民的反彈聲浪,加上民意代表們的聲援,就擱置了。這五年來,山林的開發仍在進行,甚至連921的重建工程,也加速了對山林的破壞。像是新中橫的工程,是沿著台灣最大斷層之一的陳有蘭溪斷層開挖,近幾年只要發生重大的土石流災害,沿線一定災情慘重,加上許多農民利用沿線的山坡地,大量種植檳榔、高山茶、梅子等等淺根植物,更加重了土石流的災情。

許多人枉顧專家的建言,仍然在山坡地濫砍濫建、蹂躪山林,等到發生了天災,就到處訴苦,認為政府應該幫助他們投下大筆整治經費。而許多媒體,從不追究災民在山上不當開發之責,只一味由同情出發,不斷報導災民的弱勢處境,激發各界的溫情效應,覺得山上的居民好可憐,政府應該盡力幫忙重建家園,卻始終不將焦點放在落實生態平衡的治本政策上。

土石流的危害,除了是天災、也是相當程度的人禍。五十年來,我們沒有善待山坡地,不但濫墾與濫伐,忽略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更造成自然生態失去平衡。滿山的果樹與檳榔、大量使用除草劑,山坡地的不當開發、超限利用…。這次的七二水災,已經是大自然的沉痛警告,如果我們還要持續開發山坡地,不讓山林休養生息,相信,未來的災禍仍將持續不斷。

人命,是再多的救助都換不回來的

如果沒有親臨災區,光看到媒體大力批評政府的救災乏力,恐怕只能對政府更加搖頭嘆息。但,親自走訪了災區,看到國軍、民間與災民本身的付出,心中不免對媒體的選擇性報導感到遺憾。在這個充滿政治對立的社會中,能否少報點憂、多報點喜,讓我們有機會多感受一些正面的關懷與善心。

見到一箱箱的救援物資送抵災區,有些居民眼眶泛紅,不斷說:希望下輩子投胎當都市人,如此才有機會救濟別人。當場讓人感到鼻酸,卻又不解這些人何苦死守家園?人命,是再多的救助都換不回來的。五年發生了三次天災,已經不能算是巧合了,而是這些地方不適合再居住。

據說,每當雨量超過土石流警戒,水保局都會發布疏散通報,但是許多民眾都充耳不聞,因為不想離開從小居住的家園。眼見一次次土石流災情,威脅著一條條寶貴的生命,政府不應該再遷就當地居民「死守家園」的心態了。沒有人希望天災為人們帶來災難,但是台灣中部的山林歷經連續的重創之後,真的已經對大雨毫無招架力了。每當土石流災情傳出,不但枉送了人命,也花費了龐大的社會資源,卻始終沒有正本清源的檢討。

封山讓大地休養,是所有關心生態與推動環境保護的人,樂見其成的結果,卻無法讓中部山區的居民接受,因為山林是他們居住與賴以維生的地方,如果封山了,幾萬農民未來的生計怎麼辦?但是,如果仍然為了經濟利益而繼續開發山林,唯有使災害年年擴大而已。這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只要政府規劃完整的配套政策,不再被特定的利益團體左右,問題,就可以逐步解決。

為了避免未來可能的災害,應該要理性聽從專家的建議,政府也該及早擬出因應之道,不要只為了個人選舉的利益,而一味討好選民,背棄了良知。不堪居住的地方,還是忍痛搬離吧!畢竟,留住寶貴的生命,才能開創更美好的未來。沒有人希望成為災民,先決條件,要先避免可以預知的災難。(2004,賑災心得)

後記︰(2008,九月)

921大地震之後,我一次次到中部山區採訪,反反覆覆的書寫與呼籲,卻總是眼見媒體熱潮一過,災區又慢慢恢復了「活力」。到處可見新的開發工程,違法的濫砍濫建也繼續旁若無人地持續著;在沒有災難的日子裡,偏遠山區的公權力也跟著沈睡不醒。

我急,卻總被同業們笑說認真過了頭!也許是人微言輕吧!也許是政治永遠高過民生!我與主流價值的溝,也愈來愈難跨越,導致,自己也漸成了孤島!七二水災,是我最後一次採訪中部山區。實在不忍再親睹「預言成真」了。

上傳這篇文章前,我又重新細讀了幾回,看看有沒有需要補充的觀點。最後,我發現,這篇文章,只要將颱風的名字改成「辛樂克」,就差不多可以還原成「新聞」了。都一樣,是天災、更是人禍。

台灣這個彈丸之島,建設與開發的比例實在太高了。現在不是生育率世界最低嗎?為何還是到處蓋新房子,到處造橋、開路?真要將土地都捅成馬蜂窩,才能解蹂躪土地的癮嗎?天地有情,沒有得到愛的土地,自然會展現出無盡的憤怒!再加上受暖化效應而愈來愈嚴重的天災!相乘效果,後果不言可喻。

讓土地休養生息吧!相信,良善的人性,還是這片土地的基石。台灣,屬於青春期的土地,應該會有很好的自癒力,而前提是,讓土地休養生息吧!

刊頭:自力救濟的山地青年
附圖上:山坡地的過度開發
附圖下:讓土地休養生息吧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82892&aid=223186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天災加人禍
2008/09/20 03:42
戲名不斷更換
戲碼一直重演
上位不知借鏡
百姓徒呼無奈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9-26 19:34 回覆:
是啊!歷史已反覆重演,當位者還不知借鏡!!
這片受苦受難的土地,真需要大夥的疼惜啊!!

段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謀不臧
2008/09/20 00:53
這次辛克萊颱風肆虐中部,造成蘆山三座旅館倒塌。本來就不應該建山坡地蓋溫泉旅館,但如今卻反客為主,要求政府不能拆除違建,保障他的利益,簡直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山坡地濫墾、濫建,造成每年颱風就造成地層下陷、房子塌陷、土石流傾瀉。難道還沒有學到教訓嗎?這是大地的反撲,是天災,更是人禍。如果沒有讓大地休養生息,一次又一次的山崩地裂,造成的人員及財物損失,將難以估計。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9-26 19:23 回覆:
段譽所言極是,人謀不臧啊!
眼見層出不窮的人禍!撲天蓋地而來,真是道德淪喪啊!
讀聖賢書的炎黃子孫,真讓祖先蒙羞啊!

黃冠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出一轍
2008/09/19 23:13

這次的辛樂克造成的災害甚至比敏督利過而無不及.

盧山的飯店更遭受倒塌三棟的重創。當南投縣政府

聲明不再核發溫泉飯店的建照.卻換來業者痛批並揚言

要馬英九來養業者.

業者遭受颱風的損失與無奈.值得當局關心與同情.

但同樣也是讓大地毫無休養生息之機會.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9-26 19:09 回覆: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天天聽聞的,卻都是背道而馳的劣行!
人心如果不覺醒,就會不斷自誤誤人啊!
人禍萬端,最後勢必自食惡果!


燁子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讓土地休養生息吧!讓土地休養生息吧!
2008/09/19 16:38
921大地震之後,我一次次到中部山區採訪,反反覆覆的書寫與呼籲,卻總是眼見媒體熱潮一過,災區又慢慢恢復了「活力」。到處可見新的開發工程,違法的濫砍濫建也繼續旁若無人地持續著;在沒有災難的日子裡,偏遠山區的公權力也跟著沈睡不醒。

我急,卻總被同業們笑說認真過了頭!也許是人微言輕吧!也許是政治永遠高過民生!我與主流價值的溝,也愈來愈難跨越,導致,自己也漸成了孤島!七二水災,是我最後一次採訪中部山區。實在不忍再親睹「預言成真」了。

上傳這篇文章前,我又重新細讀了幾回,看看有沒有需要補充的觀點。最後,我發現,這篇文章,只要將颱風的名字改成「辛樂克」,就差不多可以還原成「新聞」了。都一樣,是天災、更是人禍。

台灣這個彈丸之島,建設與開發的比例實在太高了。現在不是生育率世界最低嗎?為何還是到處蓋新房子,到處造橋、開路?真要將土地都捅成馬蜂窩,才能解蹂躪土地的癮嗎?天地有情,沒有得到愛的土地,自然會展現出無盡的憤怒!再加上受暖化效應而愈來愈嚴重的天災!相乘效果,後果不言可喻。

讓土地休養生息吧!相信,良善的人性,還是這片土地的基石。台灣,屬於青春期的土地,應該會有很好的自癒力,而前提是,讓土地休養生息吧!


沙丘文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讀後感...
2008/09/19 16:35

不錯的寫意/不錯的災後自惕感思....

                -沙丘-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9-26 18:44 回覆:
哎~~眼看災難歷史的重演,傷情啊!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