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9 11:17:43瀏覽2601|回應3|推薦8 | |
常想,若是我碰到我喜歡的人時她已有家庭,育有一子一女,我大抵也沒有像羅勃那樣的勇氣,勇敢去愛她,甚至要求她放棄家庭,「選自己所愛、過完全不同的人生」。 法蘭西絲卡選擇了留下,除了放不下家人,擔心家人會因為她的選擇而受苦,更擔心的是,「會不會跟羅勃在一起久了,就不再相愛?羅勃能因她不再浪跡天涯,喜歡根、喜歡家?這樣的羅勃,她還會愛嗎?」以及擔心若對孩子思念會「開始怨怪羅勃」,所以選擇了留下,因為留下可以「永遠保有它,我若跟你離開,我就會失去,因為你會改變,我也會改變」。她選擇將她的愛情鎖起來,繼續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直到她的先生往生。 先生一往生,她遂即尋找羅勃的蹤跡,但卻已無可尋找。三年後,羅勃也亡故了,但羅勃將所珍藏的與她的回憶透過律師都送還了她,她也只能繼續珍藏。直到自己亡故,才要求她的兒女諒解(有什麼好諒解的呢),將她火化後,將骨灰灑在羅勃骨灰所在之橋,自此才能無憂無慮的與她真正愛的人永生永世相伴隨。 法蘭西絲卡有沒有悔恨,沒有在最後那一刻,跳上羅勃的車,就此遠走高飛,不一定真能一輩子幸福美滿,但至少忠於那一刻自己的真心誠意?我看是有的,而且常常。她到底犧牲了什麼?若是心甘情願,為什麼還計較著「不知道我選擇留下,家人有沒有感受到這選擇背後的美好?」若是真的怕與羅勃在一起會不幸福美滿,為何要在先生死後去尋找羅勃?留下來並沒有讓她更好受,只是繼續扮演家庭中被忽略的角色,沒有人在乎她要什麼,沒有什問過她心在想什麼,沒有人會想要鼓勵她做她自己,追求她想追求的夢想。在那一刻她放棄的,其實是她自己。為著他人,她放棄了她自己,也放棄了她所愛的男人。她雖然身體是留在這個家庭中,但精神卻早已出現缺口,瀰補缺口的碎片卻已永遠遺失。若是她的先生真的愛她,該早已清楚,勉強留下的,也不會是他的。基督教中強調死後的世界,不管是天堂還是地獄,法蘭西絲卡決心陪伴在一起面對死後世界的,不是她先生,而是羅勃,若說背叛,這才是最大的背叛。 法蘭西絲卡的女兒看得很清楚,所以選擇了與她母親不同的道路,雖然還沒有所愛的人出現,但她卻立即選擇與自己不適合的丈夫離婚。對於她,家庭不是必需忠貞的對象,自己才是。 羅勃在法蘭西絲卡選擇留下後對她說:「在這個曖昧的宇宙裡,這樣的愛只會發生一次,絕不可能再來,不管你活了多少輩子」。愛情的發生要很多很多的因緣俱足,不知是多少世的糾結才能有這一世的愛戀,碰到時,那種心靈的契合與莫明的心動卻是怎麼也隱藏不住的。但「愛」這個緣份只問發生,不問發生時的背景場合,所以往往讓當事人既甜蜜又苦澀。縱算有無邊的緣份產生了愛戀,但要真正完成此世的愛戀,若沒有充分的勇氣卻也萬分艱難。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