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14 22:34:01瀏覽302|回應0|推薦1 | |
旅行日期:113.03.27~113.04.02
關鍵字:烏節路、YOTEL Singapore Orchard Road、亞坤咖椰吐司、翡翠山、地鐵索美塞站
烏節(Orchard)、索美塞(Somerset),以及多美歌(Dhoby Ghaut),烏節路(Orchard Rd.)是一座長達2.2公里的時尚伸展臺;每兩分鐘一班的地鐵車廂裡流動著濃烈的香水氣味,配戴皮包與墜飾的華人、身著紗麗(saree)的坦米爾人、包覆希賈布(Hijab)的穆斯林,人人衣香鬢影、容光煥發。從早晨到深夜,無止息的是街頭藝人即興演奏當下,往來行人活潑奔放的舞步。 作為新加坡最主要的購物商圈之一,1830年代的烏節路是種植肉豆蔻(nutmeg)、胡椒等香料和水果的農園,因此得名「Orchard」(果園);約莫在1847年以後,果園逐漸被店屋(shophouse)所取代。1871年,泰王拉瑪五世(Rama V)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初次訪問新加坡,將購得的Hurricane House整修成泰國大使館(Royal Thai Embassy),大使館至今仍然矗立於烏節路上。 1. 拜訪新加坡期間,泰國大使館附近的YOTEL Singapore Orchard Road是旅行住宿的地點。距離地鐵烏節站不遠,藉著相連通的地下街從ION Orchard行走至斜對角的Shaw House and Centre(邵氏樓),旅館就位在背後的International Building裡面。 紫色是旅館的主色調,雖然房間空間侷促,無法同時攤開多個行李箱,除了主臥床之外,室內配置電視、櫥櫃、晾衣架、洗手臺,以及坐擁大片落地窗的衛浴設備,功能一應俱全;有趣的是,原本以為位於19層樓高的房間享有良好展望,沒想到,比鄰邵氏樓遮蔽窗外大半視野,只有東南一隅可以望見ION Orchard和義安城(Ngee Ann City),這更是我對新加坡白晝景觀的第一印象。 2. 新加坡一天的早晨,從亞坤咖椰吐司(Ya Kun Kaya Toast)開始。 1926年,來自海南島的亞坤創辦人黎亞坤(Loi Ah Koon)到新加坡謀生,十年後更在直落亞逸(Telok Ayer)經營起咖啡店;與此同時,他的妻子Neam Kia Shai運用椰漿、雞蛋、糖,以及斑蘭葉研發出咖椰醬,並且將之夾在薄片吐司當中,這成為咖啡店的招牌。
亞坤最接近旅館的分店位於董廈(TANGS at Tang Plaza)地下一樓的商店街,早上八點開始營業,往往也是商店街每天最早點亮的一盞燈。創始店舊照懸掛牆上,木桌和木凳則是早期咖啡店擺設的重現;「早安,Tea-O還是Tea-C?」不只薄片吐司和咖啡混和的香氣,店員的問候更是最親切的晨喚。 「Tea-O」是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紅茶加糖」的意思,至於「Tea-C」則是「紅茶加糖加奶」,此外也有「Tea-Kosong」(紅茶無糖無奶)的選擇;至於「Kopi」(咖啡)同樣可以依此搭配。咖椰牛油吐司套餐一份,薄脆吐司和香甜咖椰醬一口咬下,有時蘸點半熟蛋及些許黑醬油再啜飲一杯熱騰騰的Tea-C,迎接嶄新的每一天。 3. 1970至1980年代,烏節路沿線百貨公司和飯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為了紓解車潮,1974年烏節路轉變成由西向東的單行道,而對向車輛則改從平行的烏節大道(Orchard Boulevard)行駛。1987年,地鐵諾維娜站(Novena)至地鐵歐南園站(Outram Park)路段通車,其中地鐵索美塞站正處於烏節路的精華地段。 「將醬料加到湯裡面,Add the sauce to the soup。」 就像所有新加坡的中式餐館一樣,位在313@somerset地下三樓的「有間麵館」(GO Noodle House)裡,所有店員同時以中文和英文為客人服務。沒有令人煎熬的暑氣,緊挨著313@somerset,Ochardgateway百貨公司以地下道連通地鐵站和烏節路;走向戶外,2014年新建的人行天橋俐落地橫越道路上方,玻璃帷幕大廈在晴空下閃閃發亮,正如新加坡典雅與氣派兼具的城市風格,人行天橋下的新加坡遊客中心(Singapore Visitor Centre)設置在一座貝殼白的店屋當中,這裡同時也是翡翠山(Emerald Hill)的玄關。 保留百年前烏節一帶的街道樣貌,翡翠山最早是郵政職員William Cuppage於1837年開闢的肉豆蔻農園,1900年,華族商人Seah Eng Kiat和Seah Boon Kang購得這片土地,將之切割成小塊出售,後來排屋(terrace house)和店屋陸續出現;1990年代中期,翡翠山被人們以潮州話稱作「東陵電影院街」(Tang Leng Tiam Yia Yee Hang),紅極一時的電影院,店址就位在今日的Orchardgateway。 翡翠山曾經也是新加坡華人女子學校(Singapore Chinese Girls School, SCGS)的校址,建築在學校共同創辦人之一Lim Boon Keng(林文慶)所擁有的土地上,1989年,翡翠山被劃設為保留區(conservation area)。縱使沿街店屋多半大門深鎖,遠觀房屋五彩斑斕的彩繪,或者從近處五腳基(five-foot way)內欣賞精雕細琢的門面,都不難想像昔日住家的富貴榮華。 「請問你們來自哪裡?」在遊客中心休息時,服務人員和我們寒暄一陣。
「臺北。」
「喔,」他停頓了一下,「台北101(么零么)!」我們不禁相視而笑。
4. 遊逛翡翠山的同一天傍晚,再度回到地鐵索美塞站,就在通過驗票閘門時,閘門螢幕一直顯示「Your Card Failed.」的字樣,坐在服務臺裡的站務人員是一個坦米爾人,將我的EZ-link檢查一番,接著只說了一句:「Yào jiā qián.」 眼見我一臉迷惘,他轉身向一名路過的華人招手:「跟他說一下,」
「原來是國語?」這時的我大吃一驚。
「要加錢。」路人和站務人員異口同聲說到:「要加錢,要加錢。」
新加坡地鐵服務臺不提供加值服務,必須到自動售票機完成手續,折騰了一陣才順利出關;因此,地鐵索美塞站在此行當中特別令人印象深刻。除了313@somerset,先得坊(The Centrepoint)的松發肉骨茶和義安城(Ngee Ann City)的紀伊國屋書店新加坡總店(Books Kinokuniya Singapore Main Store)都為此行帶來愉快的回憶。
開幕於1993年,義安城最早是義安公司(The Ngee Ann Kongsi)於1845年開闢的泰山亭(Tai Shan Ting)墓地;1957年,將泰山亭遷移之後建立義安大廈(Ngee Ann Building),這是義安城的前身。矗立義安城斜對面,新加坡企業家董俊競(Tang Choon Keng)在1958年創立董廈(House of Tangs),成為烏節路第一家百貨公司。 晚上十點的烏節路依舊車水馬龍,標誌「I❤SG」的雙層巴士川流不息,聳立十字路口的董廈八面玲瓏,以中式屋頂為頂蓋,與烏節路對面落成於2009年的ION Orchard分庭抗禮。熙來攘往的人潮當中,街頭藝人以傳統笙演奏《城裡的月光》,溫暖親切的樂聲,使我想起入境樟宜機場時望見牆上的廣告標語:「Singapore, our home.」:對我而言,新加坡確實越來越擁有「家」的感覺。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