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3 18:41:07瀏覽4040|回應0|推薦2 | |
自1970年代起,人工關節快速的發展,一時之間,骨科界似乎克服了關節退化的疾病。十幾、二十幾年過後,骨科醫師開始陸陸續續的面臨長期植入的人工關節會有 金屬或骨泥與骨頭本身接觸介面的鬆動、骨溶解、高密度聚乙烯 (軟骨的替代) 的磨損、磨損粉屑的蝕骨、骨水泥、…..等問題;醫界一方面努力想要克服這些難題。一方面也再重新投入關節退化的基礎研究,期待能尋找另一個新方向或創造新的治遼,以解決退化性關節炎的難題。 2004年三月美國骨科醫學會,愛荷華大學的Joseph Buckwalter醫師發表了他所主導的一系列的研究,顯示:老化過程本身,及 關節腔內自由基( free radicals )的介入,損害了軟骨細胞本身的修復能力,導致關節的退化。這樣的結論似乎在挑戰傳統的、大家所相信的「耗用與磨損」的關節退化理論。 事實上,早在2001年即有報告指出:從手術中取得的 軟骨細胞,在細胞培養時,發現其軟骨細胞的功能,會明顯的老化。觀察發現,在每一次的軟骨細胞分裂中,關鍵細胞存活長短的重要指標--- Telomere ( 註:是染色體的肢部。帶有各樣遺傳物質。) 的長度,就會減短稍許;多次細胞分裂後,telomere會完全消失,而細胞也就凋零了。 後續,在2002年,又有報告指出:在軟骨細胞培養基中,若只作telomerase基因的嵌入,並無法改變細胞老化的過程;但,若再加入人類乳突瘤病毒( HPV human papilloma virus ) 的腫瘤基因( oncogene ),則發現軟骨細胞可存活得更久。這項發現似乎證明:可以有辦法 拯救軟骨細胞的老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因為,軟骨向來被認為是難以修復或救治的! Dr. Buckwalter指出: 在高氧濃度下( 21%氧 ) 培養的軟骨細胞,比在低氧 ( 5%氧;接近關節腔的氧含量 ) 死得快。這項結果,延伸解讀為:當關節受傷時,血流增加所帶入的 (更多)氧,反而促使軟骨細胞加速死亡; 這個說法,更支持了受傷或發炎的關節 要 冰敷降溫以減少血循的理論 。 Dr. Buckwalter認為:關節的退化,是軟骨細胞受了傷的生理反應過程,而非僅耗用與磨損。 與會的骨科學界也同意在耗用與磨損發生前,應該是有一個 臨界期,可以修復軟骨的;也因此認為,學界除了尋求克服人工關節長期植入的問題外,應該也致力於發明能有效的、更早介入關節炎治療的方法。 Dr. Buckwalter 已著手嘗試在關節受傷後,注入一種酵素,刺激軟骨細胞自己產生抗氧化劑,來防衛本身,提昇存活率;這項研究,可望在3~5年後有更進一步的結果發表;若成功,那又將是另一個劃時代的發明了。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