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像胃鏡、膀胱鏡、大腸鏡......,大家比較熟悉接受度高;這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骨科病人作了關節鏡檢查或手術。不過在門診,只要一提到作關節鏡,病人還是滿懷疑問、覺得陌生;作關節鏡倒底是怎樣?
關節鏡(Arthroscopy)也是ㄧ種內視鏡。早在1920年代,日本東京大學的Kenji Takagi (高木憲次)教授 就曾利用膀胱鏡來觀察結核病在膝關節的變化,這可說是關節鏡的濫觴;但因器材簡陋,能見度不佳,「觀」察到的東西有限,很少有人認為它有實用性。一直到50年代,二次大戰後的日本, Kenji Takagi 的門生 Watanabe Masaki (渡?正毅 1921~1994,後被尊稱為「關節鏡之父」),在醫界一片不看好的環境下,堅信 關節鏡必有揚眉吐氣的一天,帶領學生Ikeuchi、Takeda、Hiroshi..... 孜孜不倦 投身於關節鏡的研究、開發與運用。先是設計第一支「真正」的廣角鏡頭關節鏡--- Watanabe 21號---- 改善了視野,又於1967年引進 光纖 作光源( Watanabe22號),至此,關節鏡裡乾坤 光明大放,才真正得到醫界的重視與關注;連一直冷眼旁觀的西方骨科界 也開始往東京取經。二十幾年來,關節鏡的製作越趨精良,技術與應用一再推進,不僅用在膝關節,也陸續用在肩、踝、肘、腕....關節,且可施行多種手術,展現其無可取代的優越性;現今,關節鏡術 已是骨科學裡重要的一門,除了帶動運動醫學的興起,也啟發外科微創手術的開展。
關節鏡術最大的優點是傷口小(即微創),這使病人術後疼痛少、傷口癒合快,關節功能 恢復迅速。手術是利用大小、長短像一枝筷子的關節鏡從膝部的小切口插入,接上光源、灌流水源 (用以漲開關節腔 或沖洗) 及視訊螢幕(如電視);醫師透過放大的螢幕 檢視關節內情形;再從另一切口伸入特殊的器械(圖1)
,盯著螢幕,一手操控關節鏡、一手操作器械,在關節內作修剪、切割、打磨、鑽洞、燒灼、縫合 (真的是穿針引線!).....。(圖2)
困難之處在於「心」(螢幕上的所見)、「手」(準確操作器械) 同步。不像傳統手術,傷口大大的、盡收眼底,目視下動刀;這須要 靈犀、不斷學習 (learning curve長) 與 相當的臨床經驗,養成不易,所以關節鏡術被認為是技術層面高的手術。
缺點也在刀口小,無法像傳統手術 大開大闔,因此 能作的手術受有相當的限制與選擇性;主要是治療關節內軟骨的病變,如:破裂(半月軟骨、肩盂唇部)、崩潰、磨損、軟化,或滑膜的 增生、夾擠、皺襞,韌帶斷裂(如:十字紉帶...)的重健,或游離骨片、軟骨塊的清除,或是鬆弛的韌帶、磨損的的軟骨表面的 熱灼處理,贅骨(骨刺)之磨平、切除.....等等。(附圖 滑膜皺襞 關節鏡檢查及切除)
手術須在半身或全身麻醉下進行,病人仍要住院,也同樣須術後照顧,但一般言,手術風險較低、術後復原快。80年代後體育界更加卓越的表現,運動醫學的蓬勃發展,不能不說是拜關節鏡術之賜了!
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02 19:49:23瀏覽6771|回應3|推薦1 | |
關節鏡 一二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