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1/18 16:32:58瀏覽1164|回應0|推薦0 | |
五十肩 關節沾黏的治療 -- 閉鎖式肩關節沾黏分離 加 關節活動拓展術 -- 有「五十肩」的人,大多在一段時間後,會有肩膀卡卡、活動不方便,,有些動作做不出來,這十之八、九是肩關節產生了沾黏 。 肩關節為什麼會沾黏 ? 沾黏是身體自主的保護作用。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用沾黏的方式(主要是肩旋轉肌袖 ),讓關節動不了,得到休息,使傷害不擴大;用意雖佳,卻造成人們生活起居的不便 。 肩旋轉肌袖是肩關節特有的結構 。它由四條肩肌的混合腱 與關節囊 合成(complex) ;它是上臂啟動 動作的「指揮官」,位高權重,但卻棲身在肩峰下(肩胛-鎖骨關節下), 一個類同雪山隧道似的狹小空間裡 。它 須機動、不停的、在「隧道」裡進進出出(伸縮);隧道空間若狹隘,造成擠壓或進出磨擦,就會造成它的受傷與發炎。(請參閱 http://classic-blog.udn.com/wglee/142820403 ) 發炎 沾黏了,通常會越沾越緊,變成凍肩 。強忍疼痛勞動,可能會造成旋轉肌袖破裂;不當的推拿強喬,會造成嚴重的肱骨骨折。此時若能及時做關節鬆動術 (簡稱) (正式術名: 閉鎖式肩關節沾黏分離 加 關節活動拓展術 ) , 會有很好的療效 。 閉鎖式肩關節沾黏分離 加 關節活動拓展術 並不是動刀手術;而是醫師運用 技巧與手法,在病人完全睡著, 放鬆, 無痛情況下(短時間 靜脈注射的全身麻醉),緩和 但 連貫的、順著沾黏部位、一個一個分離開 ... 。施術的醫師 必須對肩關節的解剖、生理、人體工學 …,有相當的熟稔,操作時手法要拿捏恰到好處,切忌用蠻力硬幹 。 術前的診間理學檢查,及多面相X光的拍攝,有助於正確的診斷,且可預估肩峰下空間大小及沾黏的部位,這對術中手法的操作, 是很重要的指引 。筆者運用這樣的方式 , 成功的鬆解了近兩千多沾黏甚至凍肩的個案 。 值得強調的是:病人術後的配合 。術後應盡早認真、 積極在醫師指導下,做肩關節的 運動治療 (HESP Home Exercise Stretching Program) 。HESP是透過關節的伸展訓練,打造一個無形的 關節軌道 ( Trajectory);然後 靠持續重覆正確的練習,變成慣性, 運行在軌道上。 使 關節的動作能上軌、不脫軌的回歸正常。HESP 也能避免術後的再沾黏 (Residual post-lysis adhesion)的發生,因此 越早做越好;怕痛不做,則可能在 2~3週左右,產生再沾黏,要重來.。 HESP是居家 DIY 分次做、困難度不高、有輔具幫忙、做完冰敷。運動治療期間,病人須配合門診追蹤,旨在 驗收動作做得對不對?是否正確?進步如何?如此 醫 病一齊 同心協力,則通常在4~6 週內 , 肩關節即可回復到正常的肩關節活動(Normal ROM),也不再澈夜難眠 。 並不是所有的五十肩 都會沾黏;有的五十肩 是 旋轉肌袖破裂,有的是產生鈣化性肌腱炎 ..., 不一而論,各有各不同的治療方法,就不在本文論述範圍了。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