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多元智慧教學的挑戰
2011/05/22 22:44:09瀏覽1246|回應0|推薦40

到底該以何種方法來進行多元智慧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沒有定論,也幾乎很少有實際的案例可供大家參考,所以至今這種理論對很多教師而言都只是種理想,距離實際執行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主流的智力取向教學是當今社會的趨勢,所以身為教師的我,無可避免的就是要先顧好孩子的課業,才有餘力去設計並開拓孩子其它方面的智慧,除了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責大任,當然我在乎的不僅是學生的功課,更在乎的是學生的品行、學習態度及孩子的獨特性,我也期許自己能開發孩子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特長,然而事實上並不盡然都能稱心如意,有很多方面的狀況都不是基層教師所能掌控的。

  台灣在近幾年來的教育改革,其目的不外乎希望減輕孩子的課業負擔,也希望孩子學會的是帶著走的能力,而非背不動的書包,但教改經過了這麼多年,學生的壓力減輕了嗎?答案當然是沒有,從補習班增加的數量更可以得知孩子的壓力不減反增,這樣的趨勢要來談多元智慧的教學,我想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大多數教師對於多元智慧的看法,都將它視為一種神聖的使命,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在國小階段上述現象或許還沒那麼明顯,但仍有跡可尋,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最在乎的仍是成績單、考卷分數;家長很少會為了學生體育表現不佳而質問老師為什麼孩子的成績那麼差,但家長可以為了小朋友某一題數學錯了被扣五分而跟老師抱怨,從這種種跡象中都可得知,誰不愛一百分呢?這樣的教育觀念,教師有何力量去改變些什麼呢?

  畢竟家長與社會的觀念絕非一夕之間可改變的,這也莫怪有人認為要先進入主流社會,再來談所謂的多元文化的課程與教學的想法出現。不過這也不全然是如此悲觀的,因為雖然在小學裡面家長最在乎的也是學生的成績表現,但在國小這個基礎教育階段的殿堂中,很多課程所牽涉的知識並未像國中、高中階段那般深奧,所以國小教師有很多機會可以去試試看所謂的多元智慧教學,不過很有趣的是這種多元智慧的設計方案出現的次數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的減少,以一、二年級的小朋友來實施最恰當,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課業壓力不大、課程也較多元與生動,很適合發展孩子的多元智慧,此外,學童的想像力與接受度也比較高,從事多元智慧的教學設計或許可行度較高。

  事實上多元智慧的教學或許有其窒礙難行的地方,不管教師是否有能力去進行這樣的教學,我想在現實大環境的考量下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況且在國中小學習的階段裡,強調的仍是均衡發展,在多元智慧的理念中也提出每個人都擁有九項(目前發展出來的)智慧中的能力,只是某些智慧很發達,某些智慧普通,其餘的較不發達;況且在生活中幾乎沒有任何的智慧是獨立存在的,智慧總是相互作用的而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所以相對的,我覺在推展多元智慧的過程中對於教師是否具有多元智慧的看法,以及尊重並鼓勵學童發展其它智慧的態度,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首先,在現實的考量下,教師有教學的壓力存在,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完成規定的課程,因此無法進行太多的多元智慧教學,但是教師在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對孩子一定會有基本的瞭解,若經由不斷的觀察後,發現某些孩子真的不是讀書的料或者他具有一些過人之處,這時,教師應該適當的引導孩子去拓展該名學童的優勢智慧,協助他找到自己的興趣與人生的道路。
 

所以我常對孩子說:不管你書讀得好不好,老師最在乎的是你品行及學習態度,真的用心努力了,成績若還是不好,那就努力的去尋找自己喜歡的事物及興趣,長大後學習一技之長,行為不要變壞就是對整個社會及老師最大的回報。不管教師是否能進行多元智慧的教學,我想具有包容學生不同發展及興趣的雅量,才是在這波多元智慧中教師最該努力達成的目標。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ming1974&aid=524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