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9 21:11:30瀏覽6825|回應5|推薦52 | |
近年來,學生的體適能與各項健康指標每況愈下,雖然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不過大部份的家長、老師還是認為讀書要專心,如果孩子「玩」得汗流浹背,接下來一定不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甚至減少孩子的運動時間,以爭取更多讀書的時間,其實這樣的想法已經證實是錯誤的。 在美國進行了一項「零時體育計劃」,這「零時」是指在第一節上課之前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先進行劇烈的有氧運動、跑操場或打籃球,使他們在短時間心跳加速及大量流汗。運動時身體會產生三種激素:「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會幫助學生學習:多巴胺是正向的情緒物質,能讓孩子的情緒更穩定,降低了在課堂中爭吵、聊天的頻率,老師就不必一直要求學生「安靜,不要吵」;血清素可以幫助記憶,讓學習效果更好;正腎上腺素則可以使孩子專注力增強。所以,孩子在運動後上課反而記憶力佳、更容易專注,後來,這計畫還將大部份學生最不喜歡、最頭痛的數學課,排在早上第一節或體育課之後,結果發現學習成效提升很多,因為運動完的神經傳導物質在一小時內仍存在大腦裡,使這段期間的學習效果也相對顯著。 這項「零時運動實驗計劃」值得我們臺灣的老師和家長省思,其實運動除了對學習有立即的效果之外,長期而言更可以改善各種身體健康指標與減低因為壓力引起的焦慮與憂鬱,科學也已證明,運動能夠振奮情緒,提高挫折的容忍度、增強免疫系統,這些對於孩子將來要面對的課業壓力與升學競爭是很重要的。但因為這些效果不如考試成績這麼明顯,所以多數的 運動對學習很有幫助,體育課不但不該被借去上別的課,還應該借別的課來上體育才對,尤其對那些國三和高三每天要應付考試的學生來說,一天更應該要有兩節體育課來紓解他們的課業壓力,增加學習效果。而且多數研究都顯示「運動」對注意力缺失和過動兒來說,是最有效的方法,像武術、體操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運動,對過動的孩子非常有幫助,因為目前醫生給過動兒患者所開的藥,其實就是在增進大腦中的「多巴胺」,然而運動後大腦本身就會分泌「多巴胺」,人體自己所分泌的絕對比外來的藥物更有效,更重要的是沒有副作用! 現在的孩子每天坐在書桌前或螢幕前的時間愈來愈多,課業壓力愈大,心情也就愈不快樂,或許是他們缺少能讓自己流汗的運動或遊戲有關;現今校園裡特殊個案的學生比例大增,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與其花那麼多心力去輔導問題學生,不如在學校廣闢運動場地,增加體育課節數或運動時間,讓學生的情緒更趨穩定,也許校園霸凌事件就會絕跡了。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