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8 21:47:04瀏覽1271|回應1|推薦34 | |
一個人先接受了一個小的要求後,為保持形象的一致,可能會繼續接受一項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這叫做「登門檻效應」。有個小故事是這樣說的:以前有個小和尚跟師父學武藝,但師父卻什麼也不教他,只給他十隻小羊,要他每天去放羊。廟前有一條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要抱著一隻隻小羊過河,傍晚再抱回來。後來小和尚在不知不覺中練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輕功。原來小羊一天天在長大,因此小和尚的臂力也在不斷地增長,他這才明白師父的用意。 「登門檻效應」在教育工作上更是老師常用的教學技能,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一下子不宜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個只要比過去稍有進步的小要求,當學生達到這個要求後,再透過讚賞、鼓勵方式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往往更容易接受並努力要求自己達到。 運用「登門檻效應」時,老師所訂定的目標要依學生個別的程度而有所不同,讓學生經過努力即能達到,並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一個有經驗的老師一定會讓學生先嚐到成功的滋味,進而建立自信,再給予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有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經意處見匠心,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老師的持續關注與鼓勵。 由於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普遍具有避重就輕、避難趨易的心理傾向,也因此善用「登門檻效應」才能循序漸進,擺脫心理障礙,突破自我。有一次我參加馬拉松競賽,曾經問過一位勇奪佳績的選手贏得比賽的祕訣,記得他是這麼說的:「別人都把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