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24 20:11:59瀏覽3216|回應4|推薦41 | |
「記憶」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每個人擅長的記憶模式不同,找對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學習才有效率;然而要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除了保持孩子的高度興趣之外,也可以嘗試教導孩子用簡單的記憶法來背誦零散的資料,相信不但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對集中專注力的培養也有助益。 在此介紹一種適合國小階段學生學習的「交錯記憶法」-把不同學科的內容按時間分配、交替進行記憶的方法。我們都知道,長時間學習一門學科知識的效果一定不佳,因爲具有相同性質的知識對腦神經的刺激過於單調,時間一長,大腦的相應區域負擔過重,容易疲勞,將會由興奮狀態轉爲保護性抑制狀態,表現爲頭暈腦脹,注意力不集中,這就不利於記憶;換言之,把不同學科的學習交替進行,避免過多地接受單一刺激,將可提高記憶功效。而人腦的記憶過程中,先記住的事物對後記憶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後記住的事物對先記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舉個例子來說明:若一件事情記憶的序列爲:甲乙丙丁戊共五項,開頭甲和結尾戊只受單向抑制,中間的乙、丙、丁則受雙向抑制(即受前項及後項的雙重抑制作用),越是中間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強烈。爲了降低這種抑制,我們可以採用間隔法,也就是說把記憶的序列打斷,插上非記憶的活動,這樣開頭和結尾增多,中間部分減少,抑制就會大大削弱了,這就是「交錯記憶法」的原理。 課堂中訓練學生背誦課文,若一天要背好全篇五段課文,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及多次數的重覆背讀,方可記熟;但若將課文分五天背誦,則每天只需少量時間及少次數的背讀,即可達到背誦效果。因此,我常會把內容重要的教材放在單元的開頭和結尾來介紹,加深學生印象。學生在家復習功課時,儘量使前後相鄰的科目內容截然不同,防止抑制作用的發生。譬如:剛復習完國文,就不要再復習英文,以減少材料之間的相互影響。 最後,提醒大家的是,記憶有兩個「黃金時段」-早晨起來和睡覺前,因為晨起不受前項抑制的影響,睡前也不受後項抑制的影響,這兩個「黃金時段」別錯過,可以利用這兩個時段記憶難度較深或較不易背誦的知識,效果較佳;再者,在長時間學習中,中間要有短時間的休息,如此將增加了開頭和結尾的次數,有利記憶。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