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2/16 08:36:20瀏覽2480|回應1|推薦25 | |
先存諸己
莊子「人間世」顏回請行(二):先存諸己 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面對顏回的滿腔熱血,孔子居然大大嘆口氣回答:「矣!你去了恐怕只是白白遭受刑罰罷了。) 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真正的道,一定是簡單而不複雜的;為什麼呢?因為複雜就會讓人煩多,而煩多就會產生困擾,有困擾必會有壓力而產生憂愁,有了憂煩之心,根本無法遊刃有餘【莊子養生主】的去濟世救人。)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古代的賢人達士,都是厚植自己實力,然後才有能力去幫助、樹立別人。) 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如果自己很弱,連站都站不穩,你都自顧不暇,怎麼會有空去管、去責問那個殘暴的衛國國君的作為呢?)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德蕩乎名,知出乎爭。(而且你知不知道,提昇自己內在的德行非常好,但為什麼要滿溢出來讓別人看到?有智慧很好,可是為什麼要讓其他人發現?因為你的好德行滿溢出來是為了名聲,你的知識要讓人知道是為了要與人爭高下。) 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者。(強奪名聲的鬥爭,就像被車輪輾過一樣,非死即傷;而知識容易成為跟人角逐競爭的工具。所以名聲、知識這兩者是凶器,但所有人都想要,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而且沒有喜歡被說笨、沒知識。) (以上參考蔡璧名教授註解)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我帶師資班學生去實習,有一實習生因專業的能力未足,被國中生「欺負」的很慘,幾堂實習課之後,就決定放棄教檢,不想當老師了。 是的,有時候會覺得「多」並非好事,人多嘴雜,話多生煩,錢多是非多,所以現代的生活美學,就是簡單過生活,夠用就好。 所以我們常說,要先能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厚植自己的「專業」之後,才有能力去教導別人,這是以前我常提醒師資培育班的學生,這個專業包含:知識、技能及態度,尤其是態度。 真正有學問的人,都是「虛懷若谷」或是「大智若愚」;反而對那些「口若懸河」的大事賣弄,總覺得是沒自信的自誇炫耀表現;同事之間,最需要是相互欣賞及幫忙,最忌諱的是比學問、邀功績,最讓我看不起的是:在別人面前批評他人的學問或專業。
老漁翁2020-12-11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