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8-021  分享「洪蘭:第一名,又如何?」
2018/01/21 08:17:22瀏覽604|回應1|推薦17


 

    我一位朋友小孩,建中資優班,剛開始還來球場打球,每周一兩次,最近沒來打球,一問之下,說是從國外交換一年回來,功課有一點跟不上,我有點啞口,這一班幾乎全國各國中前三名考進來的資優生,還要追求前幾名,有意義嗎?當時在心裡納悶,沒說出來。優等生的教育,我認為重點應該不是功課的前幾名,而是深而廣的閱讀及思辯吧!

    一昧要求追求功課的第一名的家長,應不在少數,剛好,最近閱讀四年前洪蘭的一篇文章:「第一名,又如何?」文章開宗明義就點出:台灣教育沉迷於追逐「第一名」。 但綜觀一千三百年間,一共十五人是三元及第,卻仍被歷史淡忘。 第一名還有意義嗎?

    所以這篇文章,很值得一讀,並讓我們思索,文章整理如下:

    去山地服務,晚上與這些大學學生聊天時,他們說做台灣的學生很痛苦,光是功課好還不夠,還要考第一名才算數。

    一個現在已是醫生的志工說:當年讀醫學院時,每次考試都緊張到瀉肚子,只能坐門邊的位置,好跑廁所,因為班上的同學都是全台各校的第一名,他怕無顏見江東父老。

    他一直瀉到大三,一位老師跟他說,從隋朝開科取士到清末這一千三百年間,一共有十五人是三元及第,即鄉試、會試、殿試都第一,這裡面,唐三人,宋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二人。

    人數這麼少,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但是,現在又有誰知道他們的名字呢?即使是三元及第,若是沒有做出一番事業,一樣被歷史淡忘,第一名的意義在哪裡呢?

    老師的話使他豁然開朗,從第一名的桎梏中解脫出來,纏著他多年的腹瀉也不藥而癒。

    他的話讓在場的學生都動容,也都鬆了一口氣。難怪我父親說「沒有一個地牢比心牢更幽暗,沒有一個獄卒比自己更嚴厲」,是人使自己過不去,改變心態,就改變生命。

    壓力的定義是「任何事情超越能力,就是壓力」。壓力和表現的關係是個倒寫的U,沒有壓力或壓力太大,表現都不好,適當的壓力是必要的。

去除壓力有兩個方法:一是直接去掉壓力來源,如辭職;二是提升能力來承擔,後者比前者好,因為能釜底抽薪。

    知名作家蔡穎卿老師是個敏銳的觀察家,她發現很多學生的說謊,來自不知如何應付壓力。例如,有個國中生常跟他母親道歉自己粗心,每次都說,「下次我一定更小心。」但是每次都是一樣考不好。

    當蔡老師把考卷拿來看時,才發現這學生是不會做,而不是粗心,他不懂基本觀念但不敢說,怕被同學恥笑,便藉口粗心來逃避現實。

也就是說,當人沒有能力又不願面對時,他會說謊,甚至轉化為情緒的爆發來逃避現實。

    台灣過去填鴨式的教育遭人垢病,所以教改時,就特別強調學習是快樂的。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就像建構式數學,橘逾淮為枳,它又被過度解釋成「只要我的學習不快樂,就不必去學它」。這是錯的。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學習的過程是辛苦的,只有學成才是快樂的。所以成功從來沒有僥倖,凡是成功的人都曾下過苦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Pearl Buck)說,「樂業的祕密只有一個詞——卓越,你必須喜歡它,才可能把這件事做好。」(The secret of joy in work is contained in one word - excellence. To know how to do thing well is to enjoy it.)。

    學校不可為了趕進度,忽略學生的個別差異,這會使學得慢又不敢承認不會的學生說謊度日。逃避永遠不可能解決問題,只有面對它才是唯一的方法。時代改變了,家長不要再要求第一名,學校也不要再趕進度,實事求是,把每一個孩子教會才是教育的真諦。(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整理者感想:

一、      是的沒錯,第一名若是沒有做出一番事業,一樣被歷史淡忘,第一名的意義在哪裡呢?電影「卡特教頭」說,籃球比賽拿到第一名,不念書考大學,高中畢業仍然淪為街上混混、販毒、進監獄,這個籃球比賽第一名又有何意義?

二、      因勢利導,現在是多元社會、多元智慧,行行出狀元,不是只有功課好才有前途,EQ、品行、態度及能力才是重要,如能加上自己的專長或專業,前途無量。

三、      壓力過大過久固然不好,然而都沒有壓力,容易鬆垮懶散,也不見得是好事,適度壓力的學習,才有動力,所以我們不要怕壓力,接納壓力,轉為學習動力,在學業如此,事業也一樣受用。

 

整理、感想:翁志成2018.01.20

資料來源:2013-11-26 天下雜誌536期 洪蘭:「第一名,又如何?」

註:本文為公益分享文章,如有侵權,請告知,當立即刪除。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cc3129&aid=1099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