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雲和上解華嚴 (入不可思議解脫普賢行願品) 十
2008/04/14 20:04:28瀏覽511|回應1|推薦12

轉貼 海雲和上「十大願王」講記

華嚴經與華嚴論的差異 
讀《華嚴經》時,不要把經當成一種知識,認為「我在看經」,而是在看經時要有一種「經就在講我」,不管讀經或誦經,「自己在跟自 己對話」的要領要掌握。 

生命本身有其「相應性」,第一次接觸佛經可能會被嚇到,尤其是人的我執和貪嗔癡躍然於紙時,你會否認,不認為自己是那麼糟糕。

  今天跟各位介紹《華嚴經》和《華嚴論》,或許大家會認為「經」就是指《華嚴經》,「論」就是有關華嚴的背景及闡述經論的部份。雖然《華嚴經》是一部經,白紙黑字,梵文譯成中文,中文譯成英文,從字面或文字上來推敲,文字上的意義差不了多少。但若從文字上去追求,絕對見不到華嚴的真面目,因為佛法告訴我們的不只是知識。文字註解使我們產生知識而無法開悟,雖然如此,開悟後若沒知識也不能用。因此如何去突破而獲得智慧,讓兩者兼具是很重要的。

華嚴經講的是「生命的本體」


  讀《華嚴經》時,不要把經當成一種知識,認為「我在看經」,而是在看經時要有一種「經就在講我」,不管讀經或誦經,「自己在跟自己對話」的要領要掌握。

  生命本身有其「相應性」,第一次接觸佛經可能會被嚇到,尤其是人的我執和貪嗔癡躍然於紙時,你會否認,不認為自己是那麼糟糕,但越看就越發現,自己還不只經典所講的糟糕而已。這一發現才會自我調整,並從經典中選擇和自己相應的部份。

  《華嚴經》經講的是「生命的本體」。生命的遠景和狀況如何,要自己去感受,經典的「經」就是指「這個東西」,雖用文字記載,但感受可能遠超過文字表達的百千萬倍,而文字表達的本身就有限度了,也因此我們的認知會產生偏差。


  《華嚴經》告訴我們生命與宇宙是一體不是分開的;但是我們看宇宙是外面,生命又在那裡呢?充其量只能籠統地說:「我的生命就是這樣而已。」這種認知實在不夠,因為你只知道這個色身而已。


  《華嚴經》八十卷經文,都在表達佛的境界。各種解脫門都不一樣,為什麼佛不用同一個方法講詳細一點?「訓練」可以一再反覆練習, 但佛告訴我們「生命的原型」時,卻無法一再重覆的講,一講再講就沒有意義了,就像今天我把昨天講的內容再重覆講一遍,明天你們就不來了。生命的原形沒辦法一再重複,人每天的生活也不一樣,一天二十四小時,可是我們所過的每一天絕對不會完全一樣。再說同一棵樹,它的葉子也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加上我們又把它窄化、規格化,這樣生命感全無,要保持生命力就在這個地方。


華嚴論詮釋生命的原形


  《華嚴經》一再告訴我們要追求真實的生命,而「華嚴論」就是在詮釋真實生命的原形,麻煩的是都變成知識,越畫越遠,越說就越走樣。第一個錯誤是我們把經典當作一種知識。第二個錯誤是論又依經典註解後,變成另外一種知識,再歸納出許多理論,這些理論又變成 更多的知識,知識又變成學者專家研究的對象。對一個行者來講,這些都可以不用知道,很多大成就者,不見得都看過《華嚴經》或《華嚴論》。

  「論」對學者專家很重要,對「行者」而言則未必重要,要知道,這些論的存在是在註解或闡述我們對生命原形的迷惑,論是在導歸指引我們回到生命的原形裡,我們必須懂得這樣去讀經和論,否則就不是「行者」而是「學」者了。學者會把這些思想體系弄清楚,但是下輩子來,他還是忘光光的,而行者只要開始修行,一定是站在現有的基礎上往上提昇,至少會維持原狀,絕不墮落。學佛人有個特色,雖然消極但不造業,因此不會再墮落。


  修行既然是在這個基礎上前進,關鍵在提升生命的品質,隨著生命品質一再提昇,不管提昇的幅度大或小,下輩子來,一定比這一輩子進 步。一是層次上的進步,二是種類上的傾上,品質提升。修福修慧因人而異,無論如何,修行總是會使生命品質進步,不再墮落。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dypiano&aid=1782955

 回應文章

青山綠水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積極 vs 消極
2008/04/16 11:35

文中:.....學佛人有個特色 , 雖然消極但不造業 , 因此不會再墮落 !.....

小女子生活上的體會是:

未接觸佛法以前的我 ,狹隘的以為佛法很消極 ;但真正接觸佛法後 , 發現新大陸ㄟ....佛法是很積極的. 觀念.想法的正向轉變,行為也轉換成積極 .

常怡(wendypiano) 於 2008-04-16 14:48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