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雲和上解華嚴 (入不可思議解脫普賢行願品) 四
2008/01/11 12:01:24瀏覽736|回應2|推薦14

轉貼 海雲和上 「十大願王」講記

學佛的十大綱領--十大願王(下) 
學佛人不要把佛菩薩給定像了,佛像只是個象徵,如果真把它當成佛,那就太冤枉了。在佛法中這些東西都是虛幻的,我們之所以要拜佛,是為了藉佛像來提醒自己。因為佛像有兩個含意,一是代表佛本身,一是代表佛的功能德行。而我們就是為了要學習模仿他的德行。 

佛法在釋迦牟尼的時代,因為佛是住世的,要見佛沒有問題。佛入滅以後也還沒有佛像,僅用蓮花和塔作代表來紀念佛。

心靈方程式

如何建立你自己的「心靈方程式」?簡而言之,就是讓自己回到「生命取向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放下識性,不用大腦思維方式來過生活。
佛教本是覺悟的教育,修行並不神秘,只要能跳脫物質文明的影響,人人皆可找到回歸生命故鄉之路。

  經文的開頭用了「爾時」兩個字,這跟第一卷的開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中的「一時」其實是同時的,只是為了說明起見,才有了次第感。

  普賢菩薩稱歎完如來的殊勝功德後,緊接著又告訴諸位菩薩及善財童子修行法門。我們雖然不敢自稱菩薩,但是各位就是善財。每一位修學華嚴的人都可稱為普賢行者,因為我們都在行普賢行願,而代表人就是善財童子。

  接下來普賢菩薩又對諸菩薩及善財童子說:「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

  首先我們要把如來功德弄清楚,如來功德就是剛剛講的自性功德。大家不要老是把佛、如來想成一個固定偶像,事實上這種定像觀念就是一種執著。佛法在釋迦牟尼的時代,因為佛是住世的,要見佛沒有問題。佛入滅以後也還沒有佛像,僅用蓮花和塔作代表來紀念佛。修行人要觀想的時候,就畫一朵蓮花,蓮花上面,印度人是用一個梵文字母帶進去。我們可以觀想一個佛字,或是菩薩兩個字,或者乾脆就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但中國人一般都不習慣接受。其實寫字有個好處,不會著相,當我們把菩薩塑成人像以後,就老是以為會有個人來救我們。誰會來救我們啊?佛是我們自性所顯揚出來的德行,並非外在有個誰會來救我們。如果真有個觀世音菩薩,那他該長得是胖是瘦?是印度人還是中國人?可是寫字就不一樣了,比較容易體會出什麼是自性功德。

  在講這些之前,不知道各位對佛菩薩有什麼樣的見解,是不是跟傳統的觀念一樣?而傳統觀念從哪裡來?就是從神教的觀念來的。信徒們會從各種神,問到媽祖、土地公,乃至觀世音菩薩,愈問品位愈高,甚至有人曾問我說:「是觀世音菩薩比較大,還是地藏王菩薩比較大?」

  學佛人不要把佛菩薩給定像了,我們不否認他們會來救你,但千萬不要執著為外在的某一個人。《金剛經》講得很清楚:「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既然如此,又為什麼要弄一個色像呢?那是用來作為代表、象徵的。當水冷了,你想把它加熱,是不是該放在火上?如果只擺在「火」字上,水會變熱嗎?口渴的時候,單寫個「水」字吃下去,就能解渴嗎?可見火字、水字都是象徵,不能真正解決事情。佛像也只是個象徵,如果真把它當成佛,那就太冤枉了。在佛法中這些東西都是虛幻的,我們之所以要拜佛,是為了藉佛像來提醒自己。因為佛像有兩個含意,一是代表佛本身,一是代表佛的功能德行。而我們就是為了要學習模仿他的德行,譬如釋迦牟尼佛的精進苦行,對於娑婆世界眾生的悲憫與承擔,這是我們要恭敬頂禮的。阿彌陀佛是因為他多世累劫以來所發的菩提心,所行的菩薩道,當一切願滿,就不斷的接引眾生、利益眾生。而我也要跟他一樣,向他學習,所以我尊敬他,向他頂禮。也好比我們見到國父遺像時會向他行三鞠躬禮,表達尊敬,而不會真把它當成國父。

  當我們把佛像銷歸自性以後,即知道如來功德所講的,就是自性本身所具足的。然而我們還是要更進一步的釐清,自性功德究竟是什麼。如果說自性功德是我們本身所具足的,何以我們不自知?各人的自性功德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為你沒有把它顯揚出來,今天大家來修行的目的就在顯揚它。談到這裡,神秀大師所說的偈子就很重要了,他說你的菩提樹和明鏡台都被灰塵遮住了,所以要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他是從自性被遮蓋的角度來講的。惠能則從另一個角度來談,明鏡剛從工廠出來,當然乾乾淨淨,什麼也沒有,可是擺久了,塵埃就自然沾滿了。這是兩個不同的角度和立場,不能說惠能就比神秀高明,要注意的是自性功德和外相功德的差別在哪裡。

  我來舉個例子,當年孫中山先生建立中華民國後,為了讓國家統一,便把大總統的位子讓給袁世凱。他放得下,不一定要大權在握,並且轉而去從事實業計劃,利益國家。可見這個人的人格品位之高尚,所以儘管後來共產黨、國民黨如何的鬥爭,兩邊都仍非常尊重他。袁世凱就不同了,他是明亡以來第一個掌握軍權的漢人,此時還想復辟稱帝,最後他所得到的是百姓的咒罵。可見一個只想從表相上充實自己的人,是沒有功德的,即使表面上風風光光,也只是幻境一場。總之世間人就是這樣,有的人品味高,有的人品味低,品味低的人重外相,品味高的人重實際。孫中山先生能為了國家、人民,什麼也不要,只有把國家建設起來才重要,這就是自性功德的展現。

  這是從佛法的角度來談的,不會修法的人就不會修自性功德,不會修見性之見,修的只是知見之見,只重外相。難怪很多學佛人喜歡到處跑,哪裡有法會就往哪裡鑽,忙得很累也很高興,但有無實質的助益,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這些外相功德都稱為福報。

  在佛門中修這種福報比在外面修要大,比如說布施,本來你要在外面布施的,可是因為貪念在佛門中的布施功德大,故轉而布施佛門中。本來貪心重的人下輩子會入鬼道,可是因為你有福報,就會變成那種會飛的鬼。在佛門中修事相上的福報很容易升天,在天上享受福報後,再到人間享福。原本閒來無事只喜歡釣魚,不久就變成剉魚,造了滿身的殺業,自己卻一點也不知道。福報大往往造成隔世冤,此世修福下輩子來享,可是在下輩子享福的當中,又造成第三世的惡因惡果。這就是外相功德,自性功德就不會有這些,它可以讓我們把自性給顯揚出來,逐漸趨向成佛,也就是走在普賢行願的大道上,一步一步向上晉升,這才是我們要修的。

  普賢菩薩說:「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這意義要如何去體會?《華嚴經十行品》中曾說:「寧可百千劫在地獄受苦而得聞佛名,也不要暫時享樂而不聞佛名。寧可百千劫受苦受難而不離三寶,也不要享受榮華富貴而暫離三寶。」修行者的自性功德是如此累積起來的,為了饒益眾生,寧可吃種種的苦。為什麼如來功德可以永遠的相繼演說不可窮盡?就是菩薩在因地時一再的修這種福報因緣,才會讓人稱讚不已。

  可是該怎麼修呢?普賢菩薩接著說:「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這個功德是可以成就的,不是修不到的,重點在「應修」二字。至於是哪幾種行願呢?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對於這十項,向來多所爭議,爭執的原因很多,有人說為什麼正好是十個,難道不能找第十一個嗎?可以,這十個只是總代表。比如你可設第十一個是讀誦門,第十二個是發願門等等,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這十條已經能窮盡了。

  這十大願王通稱學佛的十大綱領,總綱領就是普賢行願。這十項中的每一項都很麻煩,因為每一個願王當中都有十個法門,每一個法門中又有十個小法門,重重無盡。比如禮敬諸佛有十種修法,廣修供養也有十種修法,其中細節在此無法詳說,因為光是介紹名相,就說不完了。總之這十大綱領的修法有兩種,一種是隨願,隨著你的願任修一個,就可以成就如此大的功德。一種是總修,全部都修。有人會問,修一個願功德就這麼大了,修十個是不是更大?告訴你,修一個是無限,修十個還是無限。所以不用貪,只是有人適合修十個,有些人適合修一個或兩個。

  譬如修供水,水一定要用杯子裝,光用杯子盛水供佛只修了一法,但如果杯子上畫了花,在供佛的時候,就等於修了兩法:供花與供水。供花不一定要用鮮花,畫的也算,就看你的因緣了。再譬如修禮敬諸佛,有的人以拜佛的方式,有的人則是端坐,不一定拜。有的人端坐的時候是在修懺悔,甚至十法都可以坐著修。有的人喜歡到處跑,那就適合修請佛住世、請轉法輪。每個人的習氣、根性不同,所修的法門也不一樣。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dypiano&aid=152831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佛像含意
2008/03/10 23:37

立佛像  修自性

蓮花塔  同佛在

諸法門  視因緣

修行路  在應修


四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蓮花和塔
2008/01/26 00:01

蓮花和塔是清淨和智慧

亦即是身心靈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