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雲繼夢和上解華嚴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二
2007/12/24 14:52:22瀏覽1281|回應2|推薦14

轉貼 海雲和上 「十大願王」講記

七處九會的思維模式
《華嚴經》中有所謂「七處九會」,這當中有個思維模式,每一會都有佛、菩薩們入三昧,然後開始轉法輪。本文將就九會的「三昧」來簡單說明華嚴經是如何看待生命的。 

  《華嚴經》裡有所謂「七處九會」,九會當中,第一會是普賢菩薩入毘盧遮那藏身三昧。「毘盧遮那」又稱大日如來,也就是本師,普賢菩薩入本師的體性。佛經談到「身」,就是指本體的意思,他入本體的定來表達生命的存在。所以這一會的十一卷經文都在談本體的部份。它談藏身三昧,而其「相」所顯的,都是借用的名詞。

  第二會文殊菩薩為會主,他不入定,為何不入定?因為第二會是正式的一個循環,主要是談尚未成就的凡夫,其實就是指我們,你、我、他皆然。

  第三會是法慧菩薩為會主,他入「無量方便三昧」,是十住位的菩薩。「無量方便三昧」就是告訴我們,任何方便法都可以。但這些方便法,菩薩如何顯現和運用,凡夫懵懂無知。這就像蓋房子一樣,蓋房子之前必須要將舊房子摧毀,甚至把原來的地基全部整理一遍,心量不夠、格局不大者,往往會對此有所反抗,他不明白大興土木之前,必須先有一番整頓,這目的都是為了建設。所以菩薩在施用「無量方便」時,被非凡夫所能認知;也因凡夫無法認知,故云「無量方便三昧」。

  第四會是十行位,功德林菩薩入菩薩善思惟三昧,無量方便之後就是要開始實踐了。無量方便是訓練我們的「覺」,偏重「智慧」;十行位則著重實踐,偏重於「定」。

  第五會是入「大智慧光明三昧」。思惟以後智慧產生,智慧的光明出現了,叫「智光三昧」。這時是開始結合「慧」與「定」而加以擴大,所以我們把「迴向」用白話直譯為擴大;將定、慧的成就加以擴大,乃金剛幢菩薩所入的三昧。

  第六會是十地位,金剛藏菩薩入大智慧光明三昧。在華嚴,這時叫作「隨分覺」,已經不是前面三賢位的「相似覺」,故曰大智慧光明。這地方一直談生命的成長與運用,是本身真正的性德可以到達滿分的階段。

  第七會是如來為會主,進入到等覺與妙覺的部分。如來自己入「剎那際」三昧,剎那際即剎那間。「剎那際三昧」就是能夠「短劫入長劫、長劫入短劫」,它入「短劫」、入「剎那」,然後窮盡一切時空,是入這樣一種三昧,這是佛境界。

  第二會到第七會,剛好是一個理論的循環,它傾向於次第,照步驟來。第八會是普賢菩薩為會主,他入「佛華嚴三昧」,簡稱華嚴三昧,這時候是入圓融位-修行與訓練屬於一種圓滿的狀態,這時候有兩千個法門出現。此兩千法門有二層次:一方面,由前到後有次第,另一方面,每一方面都窮盡兩千法門。當然我們學不了那麼多法門,一輩子完成一個已相當不錯了,若能真正通達一個法門,那麼種種無邊無量的法門便也都能夠窮盡了。這是第二個循環。

  第三個循環也就是第九會,是以如來為會主,他入師子嚬伸三昧,顯現出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其理論架構分為兩部份,一是談生命的本質,傳統稱一真法界,佛教一般術語稱佛境界,亦即生命原始的本質。另一部份是重重無盡,從兩千個法門能夠重重無盡變成無量無邊。怎麼顯現?這就是回到生命故鄉的途徑。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dypiano&aid=1480103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生命解析
2008/03/10 22:37

入九會  分三循 

本體定  顯生命 

通一門  達諸法 

凡轉聖  入真界 


常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引申
2007/12/24 19:59

『這就像蓋房子一樣,蓋房子之前必須要將舊房子摧毀,甚至把原來的地基全部整理一遍,心量不夠、格局不大者,往往會對此有所反抗,他不明白大興土木之前,必須先有一番整頓,這目的都是為了建設。』

這段話,頗令人玩味深思!


法華一世界 虛空等無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