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2 19:27:33瀏覽546|回應0|推薦2 | |
1916年,這時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德國,雖然它們正在贏得戰爭,然而沒有任何一個外國士兵曾經踏上德國土地,德國就向不列顛提議停戰,而沒有要求任何戰爭賠償。羅斯柴爾德急切想知道這事沒有發生,因為它們正在期望賺到更加多的錢而對結束戰爭沒有興趣,因此它們打出另外早已準備好的一張牌。當不列顛正在考慮德國的提議的時候,羅斯柴爾德的代理人路易斯⋄布蘭迪斯從美利堅派出一個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前往英格蘭,承諾將美利堅引入戰爭,並且站在不列顛一邊,而不列顛必須同意提供巴勒斯坦地給羅斯柴爾德家族(用於立國)。〔譯註:當時英國據有巴勒斯坦,那時的不列顛還是日不落帝國。巴勒斯坦對它們來說,本來就是搶來的,而且由於那裡宗教和種族十分複雜,本來就頭痛,所以不列顛痛快地答應了這個要求。〕
羅斯柴爾德家族想要巴勒斯坦地有以下原因。他們在遠東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因而希望他們在這個地區有自己的國家伴隨着自己的軍隊,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使用自己的軍隊來攻擊任何其他國家對他們利益的威脅。〔譯註:原文的確使用的“威脅”和“攻擊”兩個關鍵字。這是西方人的邏輯,只要感覺到有“威脅”就可以“攻擊”,而不用等到這個威脅變成侵略的現實。遮也是為甚麼中國不可小看西方國家過度宣揚“中國威脅論”的原因,通常這種有關“威脅”的宣傳,就是為開戰做輿論準備。〕。不列顛隨後同意了有關巴勒斯坦的這個交易,在倫敦的猶太復國主義者立刻就和他們在美利堅的聯繫人取得聯繫,通知他們已經和不列顛達成交易的事實。頃刻之間,美利堅的所有主流報紙,哪怕前一分鐘還在親德的報紙,都馬上轉化為有關德國的片斷宣傳比如:這裡報到德軍正在屠殺紅十字會護士,那裡報到德國士兵正在砍下嬰兒的手等等,以便操縱美國公眾反對德國人。〔譯註:按照美國的體制,如果誰控制了美國媒體就基本上控制了美國人的思維動向,只要媒體整天渲染,就不怕那些蒙在鼓裡的美國人不激動,可以說通過媒體鼓動是最好的煽動群情的方法。如果你看看美國參戰的數次戰爭,無一例外是先通過媒體鼓動,再通過參議院某一個議員提出提案,然後提案在群情激憤的情況下表決通過。如果你再看看美國今天的所有媒體,五大媒體集團有四家在猶太人手裡,如果猶太人想要對誰動武,可以同時調動四大媒體集團,對美國民眾實施24小時連續轟炸,保證不用幾天,就宣戰了。〕 1916年,也是這一年,合眾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競選連任時提出的口號是:“請投票給那個會保持你們的兒子遠離戰爭的人。” 1916年12月12日,德國和他的盟友提出一個和平條件試圖結束戰爭。 1917年,當德國提出和平提議的時候,美利堅這邊羅斯柴爾德的戰爭機器正在超速運轉,由美利堅猶太復國主義者頭目和終審法官路易斯⋄登比茨⋄布蘭迪斯的指令所推動的廣泛宣傳,導致伍德羅⋄威爾遜總統違背了他對選民所做出的承諾,在這年的4月6日將美利堅人民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