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1/28 07:34:44瀏覽1627|回應5|推薦6 | |
偶然間看到看到下面這段話: 第一次海灣大戰, 以色列使用"愛國者飛彈", 沒有辦法阻止伊拉克的蠶式飛彈. 這個蠶式飛彈的生產者, 就是老共. 第二次海灣大戰, "愛國者飛彈"殲雪前恥, 打下四架飛機: 一架英國的颶風, 一架美國的黃蜂, 和兩架臺灣也有的小鷹. 這是在美國完全掌握制空權之下的"戰果" 如果臺灣戰爭暴發, 臺灣無法掌握制空權. 我們買"愛國者飛彈"幫忙打我們買來的小鷹? 其實國內的媒體或者是網路上充滿許多類似這樣不正確的資訊,而傳播的人如果並未注意到其中的問題,包括資訊本身或者是邏輯的問題,或者是特別的撰寫方式,以訛傳訛的可能性就很高。不敢說我知道的都是對的,不過至少提供其他的資料讓各位參考。 首先,蠶式飛彈是中國外銷的反艦飛彈的一種次型,雖然某些改良性具有部分攻擊陸上目標的能力,嚴格來講,他是反艦飛彈,更不用說這並非彈道飛彈。而伊拉克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使用攻擊以色列的是飛毛腿之類的短程彈道飛彈,兩者之間的差距有天壤之別。 因此,愛國者並沒有擋不住蠶式飛彈,因為伊拉克並沒有使用這種飛彈攻擊以色列啊,以此說愛國者無用是沒有根據的。 撰文者對於第二次海灣戰爭時期,因為敵我識別以及系統的問題擊落友機的紀錄來說愛國者無用,感覺上是失去了焦點。愛國者最初的設計重點是對付空中的飛行目標,包括飛機,直昇機以及巡弋飛彈,彈道飛彈並未包括在內。只是後來打算稍加改良對付蘇聯打算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這類彈道飛彈預備對付北約和美國的雷達和防空飛彈系統,因此愛國者要對付這種彈道飛彈時要完成的目標就是把他打偏了就可以了。 那麼,第二次海灣戰爭期間擊落飛機的紀錄不正表示愛國者能夠有效的對付空中目標?只是擊落的是友機,在敵我識別和系統的控制上還有問題。或許有人會說,愛國者不是早就服役了?還出這種問題就是證明他無用啊? 第二次海灣戰爭時,部署的是剛剛進入服役階段的愛國者第三型(PAC-3)與先前的次型合併部署的型態,當初美國這樣設計的原因就是在大部分的硬體上不需要另外購買新的系統,而且還可以利用同一套控制指揮系統指揮兩種不同的飛彈。在當時還有很多系統和軟體的更新是在測試和驗證的狀態下。要說美國倉卒部署也算是有理,不過,戰場的測試遠比模擬測試要真實的多,這也是美國願意部署到科威特的原因。 不過,PAC-3才是真正錯過蠶式飛彈的系統。伊拉克對著科威特打了5枚蠶式飛彈,還擊中一處購物中心,這個錯過的事件也引起不小的爭議,這也說明低空的目標的偵測與反制是有很多的變因的。 愛國者從第一次海灣戰爭,也就是1991年沙漠風暴至今在對付一般空中目標的能力上爭議不大,爭議較大的是在1991年的時候對付短程彈道飛彈的威脅,因此要說愛國者對於空防無用,那是錯誤的講法。 至於對付彈道飛彈,這又是另外一回事。首先,短程彈道飛彈可以在成本上比防空飛彈便宜很多,尤其彈道飛彈並不需要額外的雷達和控制中心來負責目標的偵測,追蹤與對飛彈的控制,這是反彈道飛彈的一個先天性弱點:成本高。 其次,從美蘇在冷戰時期發展反彈道飛彈到現在,這些系統的主要著眼點是保護重要的目標,並且是以減少重要目標的損傷為主。也就是說,這些系統不求(也很難求取)將打來的彈道飛彈全部打下來,而且,對於非重要性目標他們是不管的。 什麼是重要性目標,什麼又不重要?講直接一點,所有關係到軍事作戰指揮管制的重要環節,像是防空作戰中心,國防部,總統府都是,你我的家都不是,甚至就軍人來講,戰爭一但開打,平民的損失必須先放在一邊,因為那不是作暫時的重點。你可能覺得這很冷血,可是在認識戰爭的同時也需要先了解這些冷酷的事實,畢竟這不是遊戲也不是鬥嘴。 既然如此,我們在看反彈道飛彈系統的時候,需要想到: 1.他們保護的是少量的重要目標,不是大多數的非重點目標,包括軍用目標在內。即便想要保護所有的軍事目標,那也是不切實際的規劃,成本將會高到無法承受。 2.這些系統要求的是不受到嚴重的影響或者是被癱瘓,至於碎片會不會打到地面或者是其他不重要的目標,至少在目前的系統不是他們考慮的優先條件。 換句話說,假如撰文者認為購買的數量不夠或者是碎片會打到,甚至是攔截成功率不高等等原因,而會損傷到一般的建築,工廠或者是道路系統,而認為這個系統無用,那麼,你應該提出的問題是:當初規劃有打算保護這些目標嗎?如果沒有,那麼,以此作為一個系統有用與否就無法成立。 當然,反彈道飛彈系統的使用與部署有很多的政治考慮在裡面,沒有被保護的對象難免覺得不公平,不過,戰爭本來就是不公平的,現實世界當中是有許多不公平的地方,同時,在每個社會當中,面臨特殊狀況的時候,也總是有比較重要與比較次要的對象。 我對政治的理論或者是名詞並不熟,只是希望以其他的角度,以比較客觀的態度來看這些描述。我不想去提供一個結論,告訴你這樣的系統是有用還是無用,只是希望當我們在考慮分析一件事情的時候,能夠藉助的是正確的資訊,而不是以訛傳訛的說法。 歡迎各位提出指教與更正。不過政治方面就請不要提出,我沒有能力在那個方面做太多的闡述。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