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1/04 09:36:11瀏覽2786|回應0|推薦5 | |
本文發表於2021年3月新視聽雜誌 《醉好的時光》描述面臨中年危機的高中老師馬德,面對工作或家庭都欲振乏力。偶然幾個哥兒們聚會品酒,聊及一個理論:人類體內本來就需要適度酒精以補充元氣。 誤打誤撞的微醺計畫,立即讓這群大叔迎向重生,擺脫壓抑、沉悶,但這齣熟男歷險記,終究邁向失控局面⋯⋯。 熟男中年危機電影,打從上個世紀70年代就有約翰卡薩維茲推出《大丈夫》,這款固定群聚互舔傷口、自我挖苦的中產階級浮世繪,半世紀來,不論80年代的《餐館》、90年代的《城市鄉巴佬》、近年的《醉後大丈夫》,各類片型百花齊放,耐人尋味是,這類Men"s talk演進的幅度始終很小,門檻顯為基於市場考量,無可避免將男人聚會納入心靈啟蒙導向,配上大牌陣容,特定劇情弧線成了保本法門。 編導相準了丹麥人嗜酒如命的天性,這一次《醉好的時光》,從坎城影展以來便羅致廣大目光,最大原因當然是疫情之年居家氛圍轉烈,導引人們正視內心的空虛與崩壞。 《醉好的時光》可能是自《尋找新方向》以來把酒講得最透徹動人的一部,他不像前者針對特定品種展開一趟公路之旅,然而「所謂心靈旅程」仍然不掩存在感,它們悉數排列在這幾位熟男的諸多作息動線之中。於是我們看到幾位面臨中年危機的男教師們,上班時偷偷摸摸進行飲酒勾當,沿著教育理念與心靈解放的邊陲,進行「衝突即釋放」的冒險。 如何去排列這種表情刻度?本片手持攝影與剪接的共舞默契,異常精彩有味。《醉好的時光》最大的難度在於「可想而知」的必然與必要,四位喝醉的大男孩,須循著物極必反的世界格律,進行反省與救贖,重新找回生命真諦。 這看起來八股嗎?但你想,一部注定受光面積不小的中產階級自省之作,假如形式、內涵不到位,極可能被判出局,票房回收岌岌可危。 編導如何把持每一個表情與轉折的刻度,形成了這部「可想而知」之作最不該可想而知的環節,也是它須奮力迎戰的高標。擺在這個平凡如你我的家庭、職場襯景,亦無疑是強大高標。也的確不負期待,整個微醺進程,我們看到了編導與攝影、剪接各技術部門,卯足全力,也適度鬆放氣力,以達致內外共鳴的飄浮感,當鏡頭不可思議地逼近、分解與這些大男孩臉上的酒精值,電影魔法已然發酵。 難能可貴是,人物塑造並不因此流於顧此失彼,就馬德之妻這一條支線來說,便處理得極其細膩、立體,尤其一場夫妻攤牌戲,馬德的叫囂聲固然才是主球,然剪接趁亂瞄準妻子,短短幾秒,帶領觀眾深入一位家庭主婦的內心風景。 另一段優異的支線——湯米於教評會中失態現身,馬德將其扶起後,場景立刻轉入湯米臥室,觀眾對湯米受何懲處,一概不知,只見夜間暈黃燈光亮起,馬德對面宿醉乍醒的湯米,哥兒倆臉上浮現相彷的迷惘。 這串刻意對觀眾隱瞞時序、因果的一長段戲,終止於湯米表示自己會在狀態更好之後去電學校。剎時,方才恍然他們已混混噩噩一段時日的我們,竟也茫了,這段「先果再因」的剪接魔法,幽微地呈現出人物時間軸如何「因酒而亂」的共振,並活生生命定了湯米這個角色走向悲劇收場的必然。 電影以教職員為主角,絲毫沒有鬆綁「議論教育」這一塊的野心,這群老男孩的人生醒覺依然能夠準確無誤地對應到下一代身上,甚至最後期末考很「政治不正確」的以幾口酒,幫助一位歷經情傷的少年,通過考試,登時,觀眾也醉了,為人師表豈能鼓勵孩子喝酒呢?難道他們沒有學到教訓嗎?反過來想,教訓是什麼?誰又夠格定義真理?難道這些老男孩從酒精裡面得到的舒緩、解脫、領悟,都不算數嗎? 飲酒過量、失控、犯了錯,一趟酒精旅程,有得有失,這是最真實的人生況味,即便人生勝利組也毫不例外。這種內在醒覺,絕對是撼動體制的本源,半途被誤用,被濫用,難掩四位大男孩一心冀盼人生漸入佳境的初衷。 簡單不過的故事,編導在各種訊息符碼的轉換與辨證上面煞費苦心,貫穿全片的黑底白字字幕,從一開始的實驗論述,驟然終止後,還魂為馬德前妻傳來簡訊,化冷為暖,化理論為人生,自此,編導的各種創變、領會,已臻境化。 不得不稱讚,眾多演員的表現,曾以《謊言的烙印》勇奪坎城影帝,並活耀至今的邁茲米克森,在本片展露精微的酒精層次,多虧多個厲害的特寫,電影的精神,得以體現、昇華,演技直追《尋找新方向》將葡萄酒講到超凡入聖的薇吉妮雅曼德森。直至片末,他酣暢起舞,縱身朝海裡一跳,這個定格收尾,相當程度比《蘿莉破壞王》要來得高明。電影補捉校園學生的各式臉譜,亦不流於刻板、浮泛。 一部講「酒」的電影,在「人」這一塊,犀利掌握到那把互為表裡、相映成趣的美學之鑰。無怪乎,《醉好的時光》目前已被視為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捨我其誰的強棒,它將光到影、硬到軟的漸變,交融於醉到醒的歷程,炙燙過後,存留無限溫柔。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