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執政還不到百日,民意支持度竟然腰斬,藍營將責任推給舊政府,說民進黨執政八年將體質弄壞,綠營反諷道,在救股市時,新政府向人民宣告,台灣的基本盤很好,怎麼會有體質變差的問題,是新政府無能。藍、綠雙方為征戰政治版圖,他們所發出的聲明未必可以採信,但由綠轉藍的沈富雄以及藍營大老王作榮也重砲轟擊,新政府是該檢討。
今年的天災在台灣不算空前,但民怨卻是空前。1973年物價波動的程度數倍於今年,還出現物資缺乏的問題,連衛生紙都買不到,也沒有出現民心沸騰的問題,雖然當時是獨裁體制時代,有民怨也不敢發洩,但民眾所感受到的民怨卻遠比目前低。今日面對的已不是施政的品質問題,而是民怨問題。以前的民眾將風災、水災當作天災,今日的民眾認定它是人禍,要政府負責。以前人民將通貨膨脹當作社會問題,今日的民眾認定是政府無能。
民代點火民怨發酵
以前的台灣人是任勞任怨,不會將所有事情怪在政府身上,今日人民卻將所有的錯都歸於政府,民眾都沒有錯。所以會有這種轉變,一則是由獨裁走向民主的自然現象,但最重要的還是媒體與民意代表促使民怨發酵。
站在在野黨的立場,挑起民怨才可以使執政黨下野,2000年以前國民黨執政時代,民進黨當然希望國民黨下野,可是當時並沒有出現很大的民怨,一則當時沒有綠色媒體,缺乏助燃機構,一則國民黨的立委席次雖然佔了絕對優勢,但執政黨還是盡力與在野黨溝通,降低在野黨的攻擊。當時就有一種傳聞,民眾要解決問題找民進黨立委還比執政黨立委有效。
民代挑起民怨的轉捩點是在2000年政黨輪替以後,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執政黨沒有能力與在野黨溝通,藍營立委挑起民怨的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什麼事都是政府的錯,當事人反而沒有責任。當時曾經出現一則怪異新聞,有一位學生離家出走,學生的母親對民代與媒體哭訴道:「這是什麼政府?」家庭教育出問題錯的是政府,家庭反而沒有責任。民進黨執政之後,不是政績衰退,而是民怨發酵。
2008年國民黨執政之後,不只在野黨挑起民怨,連執政黨立委也跟進,民怨發酵得比民進黨時代嚴重,這才是內閣要檢討的地方。馬總統用人太重視學歷與專業,缺乏溝通與整合的能力,事實上內閣閣員未必要有很強的專業,否則內閣制國家豈不是政績都不佳,因為內閣制國家的閣員是由執政黨國會議員兼任,談不上專業。就以英國為例,政績的靈魂在於常任文官,內閣閣員要做的是整合常任文官的專業,並與其他單位溝通。
整合文官專業能力
人才大凡可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將才,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這種人適任常任文官。第二類是相才,整合常任文官的專業能力,並與其他單位溝通,這種人適任政務官。第三類是領袖之才,雖無特殊專業能力,但知人善任,例如劉邦,才不如張良、韓信、蕭何,但三人卻為劉邦效力。領袖之才適任國家領導人。
真正貢獻專業能力的是常任文官,政務官到陽明山開研考會只是紙上談兵,發揮不了功能。政務官要做的是整合常任文官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與各單位溝通,降低民怨的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