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9 19:39:54瀏覽484|回應0|推薦0 | |
心理分離個體化 一個犯罪少女的置身所在, 洪雅琴, 李維倫. 本土心理學研究, 2007; 28:141-96. 導讀 客體關係就是人際關係, 孩子過度依賴枕頭, 毛毯, 也是過渡性客體; 擬似家人關係, 由男女朋友之乾哥哥關係進化到擬似家人兄妹關係, 而後中止原先性關係. 少年偏差行為反映生活失序, 自我價值迷失, 對關係回復和家庭歸屬之渴望. 因為環境不穩定和口語表達能力薄弱而難以掌握. 透過敘事, 銓釋現象學, 一位翹家少女之訪談到返回家庭的過程. 這篇文章只是敘述, 沒有介入, 沒有量化, 也能成篇論文, 很讓我意外. 教養小孩, 應該鼓勵和獎勵其正面行為, 安慰或忽視其偏差行為, 讓小孩認知強化其正面行為, 說來容易, 為人父母, 總是不忍心.. 實習 n 分組, n 聆聽, 感受互動 n 觀察 n 報告兩份 n 聆聽過程記錄 n 自己心理分離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