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3 23:34:04瀏覽1910|回應0|推薦2 | |
破傷風 綜論: 破傷風Tetanus的病原菌是Clostridium tetani,病菌正常存在於動物(包括人類)之腸道,因此受動物或人類糞便污染之土壤或媒介物為傳染窩,通常是經由受土壤、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之穿刺傷口而入, 另外也有可能透過撕裂傷、、外科手術、流產、生產不潔、燒傷及一般傷口甚或由注射受污染之藥物而引起,對於農夫、軍人、產婦和新生兒要特別留意. 潛伏期約3~21天,大部分病例在14天內發生, 故受傷後雖然拖過了幾天, 仍有注射類毒素Toxoid的必要, 壞死組織有利於此種厭氣性的破傷風桿菌增殖, 傷口污染情形越嚴重者、病況越嚴重者、預後情形越差者,潛伏期越短。 類毒素每次注射約 此病係由破傷風桿菌之外毒素(exotoxin)所引起,其特徵為痛性之肌肉收縮(最初在咬肌及頸部肌肉,而後為軀幹肌肉), 最常見之初症狀為腹部僵硬(abdominal rigidity)及肌肉痙攣(spasm),典型的破傷風痙攣現象為「角弓反張」(opisthotonus)及臉部表情出現「痙笑」(risus sardonicus)之特徵。臺灣以1956年病例數最多,有1,004例,其後普遍實施破傷風類毒素接種,於1972年以後病例減為每年100例以下. 真正發生破傷風者並不常見, 主要靠症狀和病史診斷, 必須和低血鈣, 狂犬病或是藥物(phenothiazine, strychnine)中毒區分. 病人雖然神志清醒, 但是發生肌肉強直、牙關緊閉, 乃至於自主神經失調, 而有心悸、高血壓、發高燒、大量盜汗, 甚至死亡. 處置: l 破傷風病癒後並不會產生終身免疫,仍有可能二次感染,因此病癒後仍需進行預防注射。 l 十歲以上遇到外傷應該是肌注toxoid 0.5 ml , 十歲以下則免, 因為我國現行的接種時程係針對幼兒於出生滿2個月、4個月、6個月各接種一劑白喉、百日咳、破傷風混合疫苗(DPT),並於18個月追加一劑,國小一年級則追加一劑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Td)。隨著年紀增長, 抗毒素水準逐年降低, 追加補注Booster, 就公衛而言, 實有必要. l 破傷風類毒素接種所產生之主動免疫力持續至少10年,而暫時性之被動免疫可經由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e globulin, TIG)或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而得 l 破傷風病人治療: 1. 肌肉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IG)3,000~6,000單位,並取少量局部注射於傷口周圍。 2. 如無TIG時,才考慮靜脈注射單一大劑量之破傷風抗毒素(TAT),需注意的是此為馬血清製品,有10%~20%的人會有過敏反應,故注射前應做過敏反應試驗。 3. 口服(或靜注)metronidazole( 4. 儘可能以擴創術清理傷口,但對新生兒破傷風肚臍基部之擴創術是不必要的。 5. 支持性療法最重要,包括維持患者呼吸道之暢通,暗室中照顧,必要時可以肌肉鬆弛劑保持患者之鎮靜狀態。鎮定劑使用Midazolam(Dormicum) 5 mg IV or Lorazepam(Ativan) 6. 待病人病癒後再追加補打破傷風疫苗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