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內定為國發會主委的台大教授陳添枝,4月下旬在一場台商高峰論壇中說:「大陸對新政府的態度,我們沒辦法掌控」,他還說:「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在歷史與政治環境影響下,不但無法掌控自己的未來,也很難預測未來」。 這位曾經在馬英九政府時期擔任過「經建會主委」的陳教授,當年並沒有說出無法掌控大陸態度的話,也沒說出台灣的未來難以預測,怎麼現在他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呢?
問題不在陳教授本身,而是當年的馬英九總統,他選擇一條兩岸可以預測之路,所以由「九二共識」把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嫁接起來,形成了兩岸能夠構築和平穩定的基礎。
而今,陳添枝這次選擇接任蔡英文政府的國發會主委,由於蔡英文只有選擇「維持現狀」,儘管大陸不斷的呼喊蔡英文應該接受「九二共識」,但是蔡英文就是不回應,也難怪未來要負責規劃整個台灣國家發展方向的「陳主委」,也要為無法掌握中國大陸的態度而憂心,甚至還說出「兩岸風險大家都看到了」。
●到美國之路
「兩岸風險大家都看到了」嗎?我看未必,馬英九跟蔡英文選擇到中國之路是相當不同的,馬英九是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方式下,直接跨越台灣海峽,從台北直飛北京,所以過去8年,馬政府的官員並不需要為無法掌握大陸的態度而憂心。
但是,即將就任總統的蔡英文,至今最直接的說法就是「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來維持現狀」,說穿了就是過去她主張應該從世界到中國。蔡英文選擇這條搭區間車的道路,當然會為兩岸關係投下更多的風險。
為此,有學者就比喻說,在南海議題上中國在試探美國的底線,也就是到底美國會堅持到什麼程度,如果美國退守南海,意味著未來也可能會放棄台灣。如果美國連南海都死命堅守,代表美國更不會放棄台灣,如果雙方有妥協的餘地,代表台灣問題也有交換的條件;所以美中之間的博奕,就看南海誰先退讓或者能達成什麼樣的新共識,這樣大概就能明白台灣的未來。
這種比喻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台灣還是脫離不了外在因素的控制,不管是直接到北京,或是從華府到北京,藍綠兩條路徑的選擇,台灣的命運最終還是操控在別人的手上。所以520,簡單的說就是民、共攤牌的日子,民進黨到底要堅守什麼樣的兩岸關係,是蔡英文的「維持現狀」,還是美國所期待的美台關係呢?
依照美國國務卿凱瑞在國會聽證會上說,台灣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個重要成分,美國會繼續加強及擴展與台灣堅強和多面向的非官方關係。台灣是美國一個重要的經濟與安全夥伴,全球價值鏈的一個重要成分,一個活躍的民主,以及美國第10大貿易夥伴。
除此之外,美國國會眾議院也在4月22日決議「6項保證」的立場。這「6項保證」是由美國前總統雷根在1982年提出,主要內容包括:
• 美國不會設下結束對台軍售的日期;
• 不會更動《台灣關係法》的條款;
• 不會在做出對台軍售的決定之前與中國大陸協商;
• 不會做台灣與中國的調解人;
• 不會改變對台灣主權的立場,也就是這個問題必須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美國不會壓迫台灣和中國談判;
• 美國也不會正式承認中國人對台灣的主權。
這「6項保證」之中的第4項「不會做台灣與中國的調解人」,實質上已經在2008年以前陳水扁執政之時,被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小布希給打破,美中雙方在「中美共管台灣」的共識下,美國已經又再次介入台海議題,當起兩岸關係的調人。
●到中國之路
既然台灣「到美國之路」已經有美國的「6項保證」,但是「到中國之路」呢?馬英九政府跟中國大陸已經簽署了23項協議,蔡英文只要願意「馬規蔡隨」,兩岸關係持續走向和平穩定的道路,應該是沒有什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蔡英文看起來並沒有意思要走「馬英九之路」,所以,520似乎已經變成民共之間攤牌的時間點,包括許多民進黨和國民黨人都冷眼相看的日子,蔡英文是否可能在就職演說中,達成兩岸一團和諧,還是劍拔弩張,這就要看蔡英文如何選擇了。
儘管從3月初中國大陸召開兩會以來,中共高層幾乎是接二連三的要求蔡英文要「承認九二共識與接受兩岸同屬一中」的訴求,但是在大陸不斷的給予蔡英文壓力下,蔡英文始終就是不回口,到底是她心中充滿著自信,還是有些心虛,才會不回應大陸的訴求呢?
這一點大家應該很清楚,從2月25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華府智庫CSIS發表演說時,提出「憲法說」,讓大家以為大陸的對台政策有變。可惜的是從大陸召開兩會時,中國的國家領導人接二連三的提出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反對台獨等一些八股式的口號,希望蔡英文回應,但是蔡英文的表現就是裝聾作啞,根本懶得回應中國一聲。
在中國領導人施加壓力之後,緊接著就是由大陸的涉台研究單位的領導人,他們像接龍似的一一排隊上中國的媒體,話講得比國家領導人還要大聲,還要狠,結果還是無效。
由於前兩個階段的「文攻」完全無效,第三階段中國大陸就開始採取具體的作為,以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例如,中國公安人員到肯亞搶押台灣籍的電信詐騙嫌犯,WHA不發給台灣觀察員的請貼,國際鋼鐵協會台灣代表被比利時請出開會的會場。兩岸已經實質的走向短兵相接的戰場,這要靠民、共之間來化干戈為玉帛的可能性,恐怕已經無效了。
●兩岸有新思維嗎?
除了中國大陸所堅持的「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的認知之外,大陸在對台政策上,似乎還沒有可能出現新思維。同樣的,蔡英文也是除了「維持現狀」之外,並沒有意思要再提出面對大陸的新思維。
既然兩岸雙方都不願意做出新表態,今年520之日,可能是造成兩岸火車對撞的時間點,或者就像最近香港出現的語彙「重磅」出擊,相信兩岸都不願意見到這樣的結果。
但是,中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身上多得是頭銜,就以4月22日新華社的一篇報導說:「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軍委聯指總指揮習近平4月20日上午到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視察」。
看到了吧,習近平又多了一個頭銜:「軍委聯指總指揮」。這個聯指中心是軍改的「重要成果之一」,那麼「總指揮」莫非就是「總司令」了。
習近平已經有了這麼多頭銜,如果他不能做一點事,恐怕在中共裡面就難以服眾,特別是在兩岸關係方面,只要中共一鬆手,習近平恐怕也只能剩下半條命了。
同樣的,蔡英文以超過國民黨朱立倫300多萬票贏得總統寶座,她也有對選民託付的壓力,要維持台海現狀的承諾,如果520蔡英文突然說出要接受「九二共識」的就職演說,必然會導致支持者的瘋狂,這是蔡英文就職之後會面臨雙面壓力的困局。
在習近平和蔡英文都有各自的壓力下,兩岸是否就只能讓火車對撞呢?相信兩岸的有智者都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那麼民、共之間的對話,是否可以產生新思維呢?看來也不多。
如果王毅在CSIS所表述的「憲法說」能夠讓大陸接受,那麼順著這條路到蔡英文的「體制論」,兩者的接軌應該比較容易,但是王毅講完「憲法說」之後,並沒有在大陸的政壇形成討論的氣氛,反而是以「九二共識」強力壓制王毅的言論。
而蔡英文的「體制論」說出之後,就再也沒有下文,她只是扮演一個「你攻我守」的角色,沒有再繼續回應中共的訴求。在這種現象下,兩岸想在520之前形成一個新共識,恐怕也難。那麼難道兩岸就這麼讓火車對撞下去嗎?相信沒有人願意看到這種窘態,那絕非是兩岸人民之福。
那麼520以後的兩岸關係該怎麼解決呢?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智庫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4月中就提出一份報告說:「蔡英文正試圖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提供再保證,她將不會追求台灣獨立,這不只是透過言詞表達,還將透過她的行動展現」。
葛來儀也分析兩岸關係存在3條可能的道路:
第一是台北和北京發現足夠的共同地帶,維持和繼續發展兩岸關係;
第二是兩岸沒達成新共識,但蔡英文提供更多的再保證,足以預防北京採取重大的懲罰性行動;
第三,北京得出結論:蔡英文沒有誠意,有推動台灣獨立議程的意圖,因而有一系列公開的政策施壓和懲罰民進黨。
葛來儀的「3條道路」,也許是,也許不是,中共要的不是蔡英文的「消極保證」,而是要她採取進取式的回應「一中」問題。所以,未來大陸的「九二共識」就會像是如來佛坐定,看看蔡英文這隻孫猴子,如何以「維持現狀」在如來佛身邊轉來轉去。
(本文刊登在多維月刊,2016年5月號,pp.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