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6/10 18:48:07瀏覽125|回應0|推薦0 | |
日前在新加坡舉辦的「香格里拉對話」,大家把焦點都集中在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演說中赤裸裸指責中國在南海島礁軍事化的議題,卻忽視印度總理莫迪所說的「印度洋-太平洋不是個戰略概念,而是一個地理概念」,他還說,印度的印太地區願景是積極的,不認為印太戰略針對任何國家,新德里將包容性地與該地區國家進行接觸。 馬提斯和莫迪的意見相反,也就是美國川普政府一直把中國當成是一個戰略競爭者,而且還是一個嚴重威脅美國利益的競爭者。但是印度即使跟中國有邊界紛爭,莫迪卻沒有把中國當成是一個無法共處的鄰國,這個觀念或許會讓美國在推動印太戰略時,多了一些障礙。 印度和中國可共處 從2017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總統川普在兩次的演講以及12月正式出台的《國家安全戰略》中,就已經整體勾畫出美國「印太戰略構想」與實施途徑。主要內容包括:以印太概念正式取代亞太提法,提升印度在印太戰略中地緣政治的重要性,抑制中國崛起趨勢,在更大地緣範圍謀求戰略優勢。對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公開提出異議,並以高標準、高品質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標準,著眼構建「印太經濟夥伴關係」,最終實現「印太夢」。 可是,印度洋、太平洋本來一直是一個不著調,也不完整的概念,它不若過去「亞太」、「歐亞」可以形成一個完整建構出安全圈或戰略圈的概念,勉強把印度洋、太平洋拉在一起,刻意去建構一個新的戰略觀,恐怕有它高難度之處。 畢竟,從冷戰以來美國圍堵戰略的設計,主要是依托東亞第一島鏈畫出一條弧形的戰略線,而頂端有一個日本,南端則有一個澳洲,這兩個美國忠實的盟友,可以替美國支撐起亞太安全,讓美國即使把戰略主力放在歐洲或中東,都不會有後顧之憂。 但是,印度從冷戰時期就採取在美蘇之間左右逢源的政策,跟中國雖然有邊界之爭,但是印度外交部門也不敢得罪中國,所以未必就會對中國採取強硬的政策。例如去年中印在洞朗地區對峙數月,最終印度還是不得不採取退讓的態度,讓兩國沒有再重回戰爭的年代。 而今年,雖然美國刻意把太平洋司令部改成印太司令部,馬提斯也頗針對性的抨擊中國在南海島礁軍事化的動作,可是莫迪似乎不願意對口,也不願意落入馬提斯的陷阱中。更有甚者,莫迪不僅去年跟習近平有一場「武漢會」,還將參加6月9、10日在青島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看來莫迪是寧願採取跟中國親善的政策,而不願意跟美國的印太戰略起舞。 所以,莫迪在「香會」演說中直指印太不是一個戰略概念,就已經表明莫迪的外交政策不以美國馬首是瞻,雖然美國強化中國在南海島礁進行軍事化,可能對鄰國帶來強大的威脅,但是南海畢竟離印度有些距離,特別是有中南半島隔絕,對於重視印度洋利益的印度來說,威脅性其實不是那麼大。 中印大市場冠全球 馬提斯提醒莫迪中國的「一帶一路」可能對印度帶來威脅,可是一帶一路到底是威脅或機遇,恐怕也不是美國說了算,如果一帶一路能夠把中國和印度兩大板塊連結成一個超級大市場,在中印兩國人口居全球一、二名的優勢下,中印大市場,絕對超過美國和歐洲的總和。 因此,莫迪不把印太當成是戰略概念,而認為是地理概念,顯然莫迪對印太的印象,他看到的應該是利益,而不是美國所看到的威脅。
(本文刊登於旺報,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80607003904-2621052018.6.8)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