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中會共同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嗎?
2018/10/07 14:41:41瀏覽254|回應0|推薦0

 

  

在國際間有「軟實力之父」之稱的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 Jr)在接受訪問時,就擔心美中衝突的發展說,如果美國過度激起對中國崛起的恐懼意識,就會真的自我實現「修昔底德陷阱」的預言。這項預言,如果印證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104日在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所發表的美國政府對中國政策的演講,或許真的會這麼認為。但是,如果再看中國對美國挑釁的反應,預期美中會同時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恐怕也會落空。

 

過去已經被討論相當多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T. Allison)所提出。20159月艾利森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一篇《修昔底德陷阱:美國和中國正在走向戰爭?》的文章,認為美中兩國權力的消長,美國和中國之間爆發一場戰爭的可能性正在增加。20175月艾利森再出版一本《注定一戰:美國和中國能否逃脫修昔底德陷阱?》專書,進一步詳述這項觀點。

 

中美注定一戰?

 

艾利森認為,在過去500年當中,世界總共出現16次新興崛起大國對既有大國地位構成挑戰,並有可能取而代之的案例,其中12次是以戰爭告終,因此艾利森推斷中美兩國因霸權爭奪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恐怕也難以避免,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意涵。

   

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922日訪問美國時,他在美國西雅圖進行的第一場演講時,就率先引用「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並說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即可能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強調中美應該合作共贏。

   

在習近平引用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之後,這個概念在美國與中國的學界開始被廣泛討論與引用,而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是「中美必有一戰」這一命題發生的可能性。

   

其中美國學者耶蒂夫(Steve Yetiv)就提出反證,他認為美國不可能跟中國發生戰爭,主要是因為美國由於地理因素,遍布全球的經濟利益和霸權的現實,美國在19世紀以後就不再尋求領土擴張。這些都讓美國有別於以往歷史上大部分的強權,因此從這方面來說,美國與中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更小。與此同時,美國廣泛的結盟和在國際組織中顯著的作用讓美國能夠不必通過戰爭,就能對中國施加影響力,這也是有助於美國管控危機。

   

但是耶蒂夫在《維吉尼亞嚮導報》上所發表的文章也警告說,修昔底德陷阱的預言有可能發生自我實現的危險性:如果美國和中國害怕或預計「熱戰」或冷戰會發生,他們有可能會採取行動促成其變為現實。他說,要記住歷史,同時又不要認為歷史會重演。耶蒂夫的警告跟奈伊的說法似乎如出一轍,而這些警告在彭斯的演說之後,是否會變成現實,這就有必要看中國是如何反應。

 

對彭斯的警告四兩撥千斤

 

要解讀彭斯演說的內涵,人民日報所發表的一篇頗具代表中共官方意見的文章「並不高明的造謠術」,應該是最典型的看法。這篇文章指出彭斯演講的9個謬論之處,包括中國內外政策方向出現偏差、中國干預美國選舉、中國媒體購買美國媒體版面影響輿論、中國通過貿易反制打擊特定選民、中國對美發動網路攻擊、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中國與薩爾瓦多等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威脅台海穩定、中國在南海搞軍事化、中國給一些發展中國家帶來「債務陷阱」等。

   

在指出演說的謬論之後,文章更直指,事實勝於雄辯,也不容抹黑。但美方為何仍然要挖空心思的羅織「罪名」,把「干涉美國內政」等多個黑鍋甩給中國呢?美國一些媒體和智庫已經給出了答案:一是轉移焦點。美國國內「通俄門」調查讓一些人坐臥不安,於是就要多拉幾個國家進來墊背,稀釋調查的殺傷力,將水攪渾。二是抬升選情。即將於116日舉行的中期選舉是當前和下階段美國國內政治的核心議題,美國政客所採取的一切行動都要服務於勝選目標,因此打「中國牌」、找「替罪羊」,就成了一些美國政客博取選票的手段。而這些被認為是「拳頭打在中國長城的磚牆上」,是「枉費心機」的事。

   

針對美國的指控,中國這種採取四兩撥千斤之策,把川普政府的操作,都推給美國內部的政客在作祟,顯見中國並不想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之中。畢竟,中國還處在「戰略機遇期」,雖然不必然還遵循「韜光養晦」的政策,但是這時強出頭跟美國對撞,中國還是會得不償失。所以,在美國有意挑釁,中國無意對戰的情況,中美共同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就會越加顯得微小。

   

事實上,從川普打出被認為具有「史詩級」的中美貿易大戰之後,中國似乎不像美國那麼焦慮,這就像北京《環球時報》一篇社論所說:「在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的今天,各國之間的貿易早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別是中美這兩個超大經濟體之間更是如此。美洲的蝴蝶扇一下翅膀,也會在遙遠的地方捲起狂瀾,這樣的假設在所有人那裡都不再新鮮。具體到這場貿易戰,對於中美兩國各自的影響,很難說誰會重一些,誰會輕一些。貿易戰面前,從來沒有贏家」。

   

中國堅信全球化還是抵擋美國貿易戰最大的力量,所以從2017年習近平在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高舉全球化的旗幟之後,中國一直沒有改變初衷,所以自始自終,中國就沒有在內部挑起反美的民族主義情緒,這是中國過去對外操作比較少見的現象,相對於過去日本使出一些對抗中國的輕微事件,中國就祭出民族主義手段來加以應對做比較,中國這次面對美國的貿易戰,就顯得更理性了許多。

   

這是因為習近平有一個更遠大的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以即使中國內部有不同的意見,習近平還是採取壓制性的策略,避免升高民族主義情緒,製造中美衝突的氛圍。

 

避免升高民族主義對抗情緒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就這麼分析,從北京最近言行來看,中國高層就是否與美國硬碰硬打貿易戰,確實存在保守派與務實派的分歧。一派認為,中國有能力與美國較勁,不惜與美大打一場。另一派則認為,與美國硬碰硬會自食其果,主張對美妥協,並加大對美開放。

   

而習近平的態度與角色極為關鍵。一般認為習近平是在兩派之間搞平衡:一方面口頭上對美國不示弱,高喊以牙還牙;另一方面則一邊積極應和對美商界遊說,一邊下令緊急壓制保守派和黨務人員的民族主義情緒,宣布進一步開放門戶。這樣既能表面做到不對美國的步步逼近低頭屈服,又可在具體舉措上留有餘地,盡量不擴大戰果而傷害自己太重。這是中國被動應戰美國的必然反應。

   

所以,在美國有意挑起美中衝突,中國卻無意對戰的狀態之下,美中同時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就會很低,在這種現況之下,美中之間的「霸權之戰」,恐怕也不必然會發生,這應該也是「修昔底德陷阱」要被修正之處。

 

(本文刊登於多維新聞網,2018.10.7http://blog.dwnews.com/post-1060442.html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1737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