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沒有結局的「華山論劍」
2014/02/13 01:20:39瀏覽171|回應0|推薦0

 

從去年12月到今年的1月中旬,台北的天氣大半可以用一個「凍」字來形容。我的兩位從大陸遼寧省來台灣交換的學生,他們都覺得台北的冬天真是個充滿鬼天氣的地方,連續在攝氏10度左右徘徊的氣溫,再加上細雨不斷,讓他們都感覺凍得受不了。

我跟他們說,我在台北待了30幾年,也很少碰到冬天會是這種鬼天氣,正常這段時間的氣溫都還有10幾20度以上,所以要碰到從去年12月以後所出現的這種鬼天氣,還真不容易。

也許就是因為今年的天氣太「凍」,所以讓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有所感,在民進黨「華山論劍」的最後一場,突然拋出一個「凍獨」的想法出來,讓大家原本對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已經無所寄望時,卻出現一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構想出來。

大陸國台辦對「凍結台獨黨綱」的提出,立即的反應是認為這是民進黨內的「有識之士」所發出「積極的信號」。這跟回應「憲政共識」的態度完全不同,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在回應「憲政共識」的說法是,民進黨企圖在不放棄「台獨」立場和「一邊一國」主張前提下,用一些模糊的概念作為與大陸交往的政治基礎,大陸不可能接受。范麗青還指出,民進黨應痛下決心,真正放棄不切實際的「台獨」主張。

一個是「積極的信號」,一個是「模糊的概念」,顯然要當國台辦的發言人還真不容易,她不時要想一些詞彙,以滿足新聞媒體的需求。

其實在大陸不只當國台辦發言人相當不容易,這些年來由於大陸的大學成立相當多的「台灣研究院」,在競爭者眾卻又缺少理論得以解釋現況之下,大陸的涉台研究者,便會鉅細靡遺的算一些可能連台灣學者都沒辦法說出來的數字。

例如,在「中國評論網」2014年1月11日所刊登的一位名字叫做「一嫻」的評論員,她竟然可以把民進黨召開的「華山會議」的一些數字算得清清楚楚,她說:「民進黨9次華山會議,計有629人次出席,57篇引言報告,15篇書面意見,227人次發言」。看到這些數字,不小心還可能誤認「一嫻」是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的成員,不然怎麼能算得那麼清楚?

●怎麼看民進黨的數字遊戲

事實上,「一嫻」所引用的是民進黨「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中所列舉的數字,但是這些數字到底又代表什麼樣的意義呢?「一嫻」很簡單的把這些數字的意義歸類為「台獨、對抗」兩個概念, 其實是有說等於沒說。「台獨、對抗」本來就是民進黨從對抗國民黨威權體制以來,一直使用的兩項利器,現在國民黨執政者好像對這兩對字已經無感,所以並未見馬政府對此提出批判,反而是大陸批判民進黨的聲音要大得多。這對民進黨「反中派」者就會認為已經達到他們的目的,所以不能簡化的認為9次的「華山會議」,只是民進黨耗盡人力所做出來的不切實際的作法,對於民進黨凝聚對中共識,並沒有多少用處。

民進黨在舉行9次的「華山會議」中,雖然找來629人來出席會議,但是這629人去過大陸者恐怕不到一半,而對大陸提倡「和平發展」的理解恐怕又不到一半,他們真正對大陸的對台政策能夠有充分了解者,剩下的也許只有個位數。所以民進黨找越多人去開會,只能說是使用「人海戰術」,讓外界以為民進黨真的很認真的要檢討「對中政策」,但就是因為民進黨內對大陸對台政策足夠理解者太少,反而阻礙民進黨選擇比較具有開放性的「對中政策」。

從這裡大家應該可以理解,民進黨舉辦9次的「華山論劍」,大家的腦袋並沒有被台北的鬼天氣給「凍醒」,反而是被「凍僵」了,所以討論了半天,民進黨所謂的「對中政策」,就像狗咬尾巴一樣,只能在原地團團轉,大家既然不了解大陸,又哪裡敢給開放的對中政策投下一票呢?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吧,謝長廷主持的那一場,他的幕僚一直找我去參加,但是禮拜四下午我剛好有課,我寧願負謝長廷,也不願負我的學生,所以我就婉拒了。其實,我知道民進黨中國事務部找很多人參加,也不差我一個人的意見,我已經比別人幸運了,可以在許多媒體上發表我的意見,所以還是去上課比較真實。

我是認為民進黨的「華山論劍」虛擬情境者多,真實情境者少,這跟大陸時常舉辦大型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一樣,一、兩百個人參加,怎麼可能在兩天的討論中得到共識,以致於每一場研討會的結論都差不多,所以如果要問舉辦這些會議的意義在哪裡,恐怕連參加的學者也不見得說得出來。

所以民進黨「華山論劍」的最終結果,就像沒召開過一樣,每個人還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不變,當然也不可能提出跟大陸對話的「政治基礎」,因此,也就談不上誰輸誰贏,或者是蘇貞昌「大挫敗」的結果。

其實,如果從一個反面的角度來思考,當柯建銘提出「凍獨」的想法以後,大陸國台辦若不是那麼正面的給予評價,也許還有機會被列入總結報告的議題中,但就是因為國台辦太快的反應說是一項「積極的信號」,這一句「讚美」之詞,恐怕讓柯建銘嚇得連他自己都不敢爭取列入議題中,要知道,如果民進黨只有柯建銘一人是「有識之士」,其他的人都不是,這教柯建銘以後在民進黨內怎麼混呢?

一個團體的存在,一般都會出現「團體思考」的現象,柯建銘提出的意見也許不錯,但過去謝長廷提出那麼多「一國兩市」、「憲法一中」、「憲法各表」等,謝長廷可以說是在民進黨內對民共關係最努力的思考者,但好像也從來沒聽過國台辦給予正面的評價,如果柯建銘只是即興式的提出「凍獨」的想法,就成了大陸眼中的「有識之士」,這叫謝長廷情何以堪,所以謝長廷想必也不會支持「凍獨」的想法。

過去我一直主張,民進黨也可以學馬英九口述「不統、不獨、不武」的想法,但其他的什麼「國統會」之類的機構也沒恢復,民進黨只要口頭宣示「不獨」,其他的都不動,就看大陸如何接招,但這麼簡單的提議,民進黨不但做不到,還非要找那麼多人陪著黨主席玩數字遊戲,最終還要挨紅藍綠的「有識之士」唾罵,顯然蘇貞昌是皮癢,才會做出這種蠢事。

但是蘇貞昌真的「蠢」嗎?當然不是,以他在台灣從事政治運動那麼多年,他當然知道自己的立場與定位,如果這時候他把「凍獨」列為總結報告時的議題,萬一不小心通過了,這才是他的挫敗。

畢竟,從他擔任民進黨主席以來,他的「反中」旗幟就相當鮮明,而現在黨內的天王能夠支持他的立場者就只剩下游錫堃,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把游錫堃推上新北市的競選位階上,儘管游錫堃不見得能夠戰勝朱立倫,但是上次選舉民進黨的另一個如日中天的「太陽」蔡英文也沒選上,但是她的光芒至今仍照耀民進黨。所以,只要游錫堃參選過,蘇貞昌就可以跟游錫堃結合成一個「反中連線」,這樣才有助於2016蘇貞昌更上層樓。

●兩條連線的競爭

當然,有蘇貞昌和游錫堃組成的「反中連線」,也會有蔡英文和謝長廷的「和中連線」。這兩條連線都不可能讓「凍獨」成為可討論的議題。

前面我已經說過了,如果謝長廷支持「凍獨」通過,那麼過去他那麼努力在思考建立民共對話的「政治基礎」,對他又情何以堪?同樣的,蔡英文雖然從2012年參選總統以來,她已經傾向於「和中」的態度,但她也不可能去支持「凍獨」的政策,這樣她自己得不到好處,卻可能得罪民進黨內的獨派人士。

從「反中連線」和「和中連線」都不可能去支持「凍獨」的構想,這就注定「凍獨」只是一個虛擬的構想,不可能成為民進黨對中政策的真實情境。所以,雖然民意對「凍獨」的構想,各有一半的支持度,但是從柯建銘提出這個書面構想後,就注定它的短命。「凍獨」既不可能成為「中國事務委員會」幾大巨頭討論的議題,即使成為議題,也不可能討論通過。

既然,民進黨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去討論對中政策的形成,結果還是回到原點,那麼在2016年以前,想再花心思去討論新的對中政策,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最多只是兩條連線中,誰能夠出線代表民進黨去競選總統,那麼他所提出的競選口號才是新的對中政策。

當然,今年5月民進黨將改選黨主席,對中政策可能還有機會被拿出來討論,但那已經不是主要的議題,因為民進黨所公佈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中,已經很清楚的記下,民進黨原定通過「對中政策總結報告」,並以「憲政共識」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但謝長廷要求翻案,盼以他的主張「憲法各表」取代憲政共識,最後則通過蔡英文的建議,以「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文件名稱最後也修正為「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

顯然,蔡英文和謝長廷在這一次對中政策的形成,是佔有很大的力量,這也可以想像,如果蘇貞昌的黨主席被謝長廷給取代,然後謝再支持蔡英文參選2016年的總統大選,那麼民進黨的對中政策,可能會走向比較溫和的路線。但是,如果蘇貞昌繼續擔任黨主席,然後2016年他再拚總統大選,那麼整個民進黨的對中政策就會大亂,這可能是對民進黨發展最糟糕的一項。

砲口向內的台北市長選舉

當然,現在談2016年的總統大選似乎早了一點,畢竟,今年七合一的選舉如果民進黨不能輕騎過關,2016年不管民進黨提出什麼寬鬆的對中政策,也不可能有助於民進黨選情的加溫。所以了解當前藍綠兩黨在台北市長的選情,應該是更為重要的一項任務。

今年台北市長的選情,藍綠兩黨都出現一個怪異的現象,也就是藍綠雙方有意出來競選市長的人選,他們到一月中旬為止,既不批評對手,反而是反向批評自己陣營的人。

就以有意代表綠營出來參選台北市長的台大醫院醫師柯文哲來說,他從表態參選以來,並沒有把國民黨當對手,而是不斷的批評民進黨,卻讓他的聲望扶搖直上,在一月份的民調方面,他已經上升到藍綠所有表態參選者的第一名。

這裡我們先來回憶一下「柯語錄」中的一些經典名句。從最早把蘇貞昌和蔡英文比喻為民進黨的「兩個太陽」,並說民進黨是「危邦、亂邦」。爾後,針對游錫堃參選新北市長,呂秀蓮參選台北市長說是「五府千歲」,再來就是針對民進黨的對中政策難產,他說:「民進黨的中國政策不是變來變去嗎?」

這樣其實已經足夠代表「柯語錄」中的經典名句了。藍營有人就批評柯文哲是以「柯氏幽默」來取悅選民,所以他才會有那麼高的支持度。但是這種批評並不見得對,因為「柯語錄」所批判的對象都是民進黨的高層,所以讓民進黨想回批他的聲音也不少,最多的是兩位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顧立雄和呂秀蓮,他們兩個都希望柯文哲必須加入民進黨,民進黨才能提名他。

但是,柯文哲聰明的地方,就是他一直批綠不批藍,這就打破台北市政治板塊藍大綠小的不正常現象。許多藍營的選民不見得喜歡連勝文,倒是聽到「柯氏經典語錄」批綠,而誤以為柯文哲不是民進黨人,他不加入民進黨,就代表他不是民進黨人,所以在民調時願意投給他一票。

柯文哲想必知道,他的高聲望絕對是有很多藍營的選民支持他的結果,所以這就更讓他對加入民進黨更為躊躇了。其實,如果柯文哲不以民進黨的身份參選,他就不會被民進黨不成形的對中政策所束縛,也不必要在民進黨「兩條連線」中選邊站,這是對他競選台北市長最大的利基。

除了綠營出現這位砲口向內的「柯怪醫」之外,國民黨有意參選的連戰兒子連勝文,也開始被黨內同志修理。最早是藍營人士要求他如果要參選,就該搬出「帝寶」的大豪宅,但他老爸連戰替他解圍,說是為了安全考量,所以才不搬出「帝寶」。爾後,連勝文也以不想再挨一槍來回應,其實,這樣的說詞並不是最好的回應。連勝文2010年在新北市幫議員站台助選時所挨的那一槍,警方已經查明是誤殺,槍手的目標並不是他,所以重提這一回憶,只能說是哀兵之策,但不見得會感動藍營的選民。

藍營在催他搬出「帝寶」之後,又轉向重提連勝文過去一直宣傳他擔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時,讓悠遊卡公司由虧轉盈的舊事。但是同樣是國民黨籍, 的台北市議員鍾小平卻在電視的政論節目中爆料說,連勝文任職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時,曾經拿公司的資金投資,結果虧損4億元。連勝文為了維護名譽,向鍾小平提告,並求償500萬元台幣。

在連勝文控告鍾小平之後,國民黨另一位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台北市議員楊實秋聲援鍾小平,他要連勝文「老實一點」。而悠遊卡公司前董事長林志盈則說,歷任董事長從歐晉德、陳裕璋等人都有卓越貢獻,連勝文的成就大多建立在前人努力上。

從這裡可以比較,柯文哲把砲口轉向民進黨,卻讓他的聲望直直上,這是因為柯文哲不是民進黨員,戰略上他可以站在制高點批評民進黨,而贏得台北市藍營選民的支持。

但是,連勝文卻是被同黨議員爆料弊案,這對他自己所宣傳的對台北市的功績一下子就破功了。最重要的是馬英九到底支不支持連勝文參選台北市長還是一個疑問。因為,在去年「九月政爭」時,連勝文曾經跟著他老爸連戰批評馬英九說,現在不是明朝時代,意思是指馬英九還在靠像明朝的「東廠」、「錦衣衛」在治國,這句話對於一個站在頂峰的人,絕對有很大的殺傷力,也讓馬英九當時的聲望掉到有史以來最低的9.2﹪,這教馬英九如何去支持連勝文參選台北市長呢?

所以不要以為台灣已經民主化了,對總統就可以隨便批評,除了沒有想在政治這條路上有所作為者之外,如果想走政治這條路,對自己的言行就要特別留意,否則最後就會發現擋在前面的石頭搬都搬不完。特別是國民黨這間百年老店,禁忌就比民進黨要多出許多。

如果馬英九不支持連勝文參選台北市長,他可以把新北市的朱立倫調到台北市來參選,理由可以說是連勝文的聲望並未超過柯文哲,這就是很好的藉口。而新北市長方面,由於游錫堃的聲望太低,藍營隨便找一個人去參選,應該都可以輕易的打敗游錫堃。

●各自表述與砲口向內的政治

從這裡可以看出,未來一段時間內,台灣的政治會形成各自表述與砲口向內的現象。「各自表述」主要是指民進黨的對中政策,會變成各自表述的現象,而選舉方面為了希望提高聲望,只能把砲口向內,才能在選舉的亂局中脫穎而出。

當然,這種現象到底好不好,也說不上。在一個缺少政治議題可以炒作的時代,當然也是一個缺乏英雄的時代。從中國歷代的發展來看,只有在亂世才會是一個英雄倍出的時代。所以台灣政治的新生代也只能希望越亂越好,這樣他們才會有機會,否則一直要潛伏在新太陽、舊天王底下成長,永遠也不可能斷奶,這教他們又有何希望可言?

(本文刊登在香港「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2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110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