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英文能幫民進黨扭轉乾坤嗎?
2014/04/10 06:37:02瀏覽168|回應0|推薦2
被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台大醫師柯文哲比喻成「兩個太陽」之一的蔡英文,在大家的等待中,終於在3月15日宣布決定再次參選民進黨主席,使得原本可能只是蘇貞昌和謝長廷兩人博弈的賽局,一下子又變得複雜起來。
 
如果依照一般的民調所顯示的蔡英文聲望,大多超過蘇貞昌一倍,對謝長廷可能還會贏更多,那麼蔡英文加入這場民進黨黨主席選舉的賽局,似乎也預示著蘇貞昌和謝長廷即將準備出局。

而民進黨的「美麗島世代」與後美麗島的「律師世代」,包括蘇貞昌、謝長廷、呂秀蓮、游錫堃等,他們都不願意走入歷史,讓民進黨看不到有「世代交替」的影子,使得原本在陳水扁時代就應該完成的「世代交替」,現在反而被國民黨超越,這是民進黨在「世代交替」方面所出現的一股逆流。

從這種現象來看,如果蔡英文不再出來參選黨主席,那麼不管是蘇貞昌贏得連任,或是謝長廷贏得黨主席的位置,那麼民進黨給選民的印象,都會停留在父權級的世代無法轉圜。反觀國民黨已經順利的從連戰那一代,交替到他兒子連勝文這一代。在民進黨一直無法進行「世代交替」下,台灣的政治是否會像俄羅斯文學家屠格涅夫的小說「父與子」中所描述的現象呢?

屠格涅夫的小說「父與子」,他主要描述的是在沙皇時代,父權這一輩的政治家與貴族,他們傾向於保守的政治態度,擔心改革會帶給俄國社會太大的衝擊,所以他們寧願維持原有的政治、社會秩序,也不想做出變革。

但是,在子侄這一代,由於大量的新生代都到西歐先進的國家留學,他們看到西歐社會在工業革命以後,社會、經濟變化相當快速,所以他們回到俄國之後,思想上就傾向於要求俄國也應該進行激進的變革,這也是屠格涅夫所看到的俄國社會在兩代之間相互衝擊的政治、社會現狀,引發他寫下這本描述俄國「父與子」兩代衝擊的經典小說。

●民進黨為何越來越保守

民進黨在台灣政治的變革中,一直傾向於走激進變革之路,所以過去被外界看成是一個「激進的政黨」。但是自從台灣民主化以後,民進黨似乎就停滯了他們的腳步,由於過度對中國大陸充滿敵意,以致於在大陸崛起的階段,不但自縛手腳,甚至還關起門來,能不跟大陸往來,就盡量不要往來。

民進黨對大陸這種自縛手腳的作法,在2005年連戰首次登陸訪問之後,反而被國民黨給超越,從2008年國民黨重新贏得政權以後,以兩黨的大陸政策做比較,執政黨變成是「激進政黨」,而在野黨反而變成是一個「保守政黨」。

民進黨身為在野黨,卻失去了它激進改革的本質,當然也就難以阻擋國共兩黨在協商方面所出現的「你儂我儂」狀態。民進黨以在野黨的身份,卻無法扮演一個忠誠的反對黨,這是民進黨無法贏得民心的緣故,當然也無法取得人民的信任感。所以,從2008年之後,民進黨就因為大陸政策的過份保守,在幾次重大的選舉中,特別是在台灣的中北部,都無法贏得執政權。

這當然是比較怪異的地方,在許多民主國家的政黨,新興的政黨大多傾向於走激進的路線,而比較有歷史的政黨,大部分則是傾向於走保守主義的路線,但是,民進黨在新崛起的階段,確實擁有激進的特質,但是對於大陸的政策,則是能保守就盡量保守,這種等於把大陸政策自動讓位給國民黨的作法,全世界大概也只有民進黨這個政黨有這項特質。

把這種情況拿來跟大陸比較,大陸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還是有保守派和改革派的爭議,但是從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後,大陸的政壇基本上都已經變成改革派在掌舵,保守派儘管有些聲音,但已經影響不了大局。也就是因為從1992年以後,大陸的改革開放路線,已經很少再遭到保守派的干擾,以致於大陸的改革開放從鄧小平的「九二南巡」之後,大陸的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到2010年整個大陸的經濟能量,已經超越日本,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

但是,台灣的藍綠兩大黨在大陸政策方面,民進黨還是扮演保守派的角色,讓台灣的經濟發展卻越來越落後於大陸的發展,過去幾年,台灣不但要靠大陸的經濟讓利,現在還是要大陸對台祭出惠台措施,台灣的經濟才能穩定發展。

另外,再以陸生為例,陸生來台就讀這一政策,過去台灣的想法是實行共產主義的大陸,應該擔心他們的學生到民主體制的國家求學,可能遭到顛覆式的「洗腦」作用,但是現在卻是推動台灣民主化的民進黨,無時無刻的不在擔心陸生來台求學以後,會留在台灣而不回大陸,所以一定要對陸生施加「三不六限」的措施,讓民進黨原有的「進步」形象完全被摧毀,這是台灣政治最怪異的地方。

●蔡英文能為民進黨作何改變

由於民進黨在現任黨主席蘇貞昌的領軍之下,兩岸政策不但沒有趨向民意期待的大開大闔方向走,反而卻出現一股逆流的朝全面反中的方向回溯,這是民進黨在處理兩岸政策最不符合民心的作為。

從2008年蔡英文剛開始接任民進黨主席之時,也是採取全面反中的態度,使得民進黨在人民的支持度上,一直拉不上來,儘管馬政府對台灣經濟仍束手無策,但是人民也不敢寄望民進黨就有辦法搞好台灣經濟,這是2012年蔡英文在挑戰馬英九連任無成的原因,也是蔡英文在敗選感言要說出「只差一哩路」的「名言」。

如今蔡英文選擇重新加入民進黨主席的選戰,很顯然的,她既不相信蘇貞昌的全面反中的路線,也擔心謝長廷過份親中的路線,這是讓她選擇加入戰局的主要因素。

那麼蔡英文決定加入民進黨主席的選舉,她又將走什麼樣的路線,才有可能挽回民心呢?在蔡英文宣布要參選民進黨主席以後,我在台灣的報紙上曾寫了一篇分析蔡英文的路線問題的短評,名稱就叫「蔡英文的新中間路線」,我認為蔡英文這次沒有跟謝長廷採取聯盟的作法,而是單獨的跳出來跟蘇貞昌和謝長廷大PK,主要的原因是她必須落實過去她所講的「三段論述」。

這「三段論述」是蔡英文能夠調和深綠和淺綠的關鍵論述,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和」字。這是從她參選2012年的總統大選所喊出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開始,到她在總統大選敗選的演說中所提到的「只差最後一哩路」,最後當然就是她在敗選檢討報告中期望民進黨員能在兩岸多往來,讓民進黨員多了解中國大陸的發展,也讓中國大陸多了解民進黨。蔡英文對大陸態度的轉變,幾乎已經變成蔡英文對大陸的「三段論述」,也是她參選民進黨主席和2016年總統大選對大陸的最重要論述。

所以,把蔡英文的大陸政策看成「和中」的作法,就像2014年1月20日,蔡英文率他的幕僚林全等,這批到中國大陸的訪問團主要成員召開記者會。雖然在記者會上,蔡英文沒有對大陸政策做出有實質意義的回答,不過值得玩味的是在記者會上蔡英文以「對岸」稱呼大陸,而不是以往的「中國」。

對中國大陸來說,蔡英文能夠把以往滿口的「中國」,改稱「對岸」,這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作法,也可以看出蔡英文對大陸的看法,已經不再像以往的充滿「敵意」。所以,語言與稱呼的改變,就符合大陸所稱的不管以前是否從事過台獨,只要現在願意接受兩岸的和平發展,都可以到大陸走走看看。

因此,蔡英文走在蘇貞昌和謝長廷的中間,未來一段時間內,必然會成為民進黨的主流路線,這也是蔡英文不願意過份反中與親中的「新中間路線」,這或許才是她願意再次參選民進黨主席的最大意義。

●七合一選舉的功過

在蔡英文決定出馬競選民進黨主席之後,那2014年底的台灣七合一地方選舉,功過又將怎麼分攤呢?事實上,蘇貞昌已經說得很明白,也就是他現在不會在意誰要出馬競選黨主席,反而是傾全力的打贏台灣在年底七合一地方選舉的這場選戰。

蘇貞昌的話其實是很明白了,也就是年底的這場七合一選舉,輸贏的關鍵應該都是要由蘇貞昌來擔起責任,所以,如果蘇貞昌能贏得黨主席的連任,但是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卻輸了,他也必須下台負起責任。因此,年底的七合一選舉才是蘇貞昌是否能直取2016總統大選的關鍵因素。

反觀,蔡英文若當選黨主席,但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卻是失敗了,蔡英文也不必負起這場選戰的責任,蔡英文可以不必下台負責,仍然可以繼續作她的黨主席,這是蔡英文可以在黨主席選舉和七合一選舉兩場選戰中游刃有餘之處。同樣的,謝長廷當然也可以比照蔡英文辦理。

但是,謝長廷在黨主席的選舉中,蔡英文既然站出來了,那麼謝的輸贏又該如何觀察呢?這一方面,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既然把蔡英文和蘇貞昌比喻為「兩個太陽」,那麼謝長廷在這場戰局中,能扮演月亮,而非星星,應該就是他最好的宿命了。

其實,民進黨內有一股充滿怪異的政治迷思,那就是天下是哪一世代打下來的,他們就應該繼續把天下坐到他們的身體無法支撐為止。這種迷思如果比照郝柏村已經95歲了,國民黨如果還是必須由他們支撐,那可以想像國民黨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黨。

同樣的,台聯黨的李登輝也已經活到90來歲了,他還是生龍活虎一條,台聯黨還要靠李登輝支撐,台聯黨又有何希望呢?

這在中國古代封建帝制時期就常會出現,像唐太宗的英明可以創造出「貞觀之治」,但因為他活得太久,一些可以堪稱也夠英明的兒子卻活不到他的年歲,最後只好選擇一個能力普普的李治接班,結果李治接班以後,可能由於腳罹患痛風,無心於政務,最後許多政務都由武則天協助治理,這是導致武則天和李治時期可以共稱「兩個太陽」之因,這我們在討論「民進黨的兩個太陽」那篇文章中,已經有討論過了。

當然,唐太宗挑選李治接班,最後唐朝的天下竟然變成武則天的「武周」,這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少見的案例,也就是在盛世時期,家天下竟然可以被偷天換日,如果不是一群忠於李家天下的老臣力挽狂瀾,唐朝恐怕也要像隋朝一樣的短命了。

還有一個類似的案例,那就是在清朝乾隆皇帝時期,乾隆這位「十全老人」,他的英明並不比他的父祖輩的雍正、康熙差,但雍正、康熙留給他的天下是一個盛世天下,但是乾隆留給他的兒子嘉慶皇帝,卻是一個堪稱殘破的國家。雖然如此,如果嘉慶皇帝有他祖父雍正那樣勤政,還是可以把這個國家救起來的。

可惜的是,嘉慶皇帝也是一個能力最普普的皇帝,他是乾隆60歲才出生的皇15子,在乾隆的眾多皇子中,他的能力堪稱是最普通的。但是乾隆為何選他接班呢?主要是乾隆活到80幾歲,在位長達60年,因為不想超越他的祖父康熙皇帝61年的執政,所以提前3年讓位給嘉慶皇帝,3年後乾隆才壽終正寢。

就因乾隆活得太久,掌權也夠長,使得他一些有為的皇子都比他早亡,不然就是被他的權威給嚇死,最後沒得挑,只好找一個能力雖然不強,但也不會做壞事的兒子接班,讓清朝從乾隆以後,國力完全逆轉。

在台灣民間一直流傳一個「嘉慶君遊台灣」的故事,在1970年代台灣的華視還曾經拍過電視連續劇,但是史實並沒有嘉慶皇帝曾經遊歷台灣的記載,只能說它顯現早期的台灣人期盼清朝的皇帝能夠到此一遊,幫一些困苦的百姓排憂解難罷了。

可是,嘉慶皇帝本來就是一個能力很普通的皇帝,但歷史記載並不會記錄皇帝的不英明,只能找個替死鬼和珅,說他把乾隆朝的財物都貪光了,所以嘉慶皇帝實際掌權以後,就先拿他開刀,才會有那一句「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傳言。在台灣民主化以後,一些台灣跟大陸有關的傳奇,都已經沒人愛看了,只好演一些莫名其妙的「風水世家」,而且一演就是400多集,真是鬼話連篇。

從這些歷史經驗可以看出,民進黨的「革命世代」不肯讓位,還一副「誰入地獄、捨我其誰」的意志,但這種不肯交棒的作法,恐怕只會傷害民進黨,而不是幫助民進黨繼續成長。

●台灣的民心待變

當然,民進黨的「革命世代」不肯交棒,而且今年這個現象還特別多。就先以台北市長選舉為例,只有新鮮的面孔台大醫師柯文哲,才能跟連勝文對陣,其他有意參選的民進黨「志士」,他們的民調支持度,幾乎都很難超越10﹪以上,但是他們的聲音,卻又比柯文哲大。

再看新北市,民進黨推出游錫堃,但民調顯示根本不是國民黨現任市長朱立倫的對手,所以,外傳國民黨有意把前一任的縣長周錫瑋找出來,而把朱立倫作為2016總統大選的活棋。

其實,藍綠兩大黨最怪異的地方是,2008年以前,國民黨最讓人憂心的是找不到接棒者,但是現在國民黨有朱立倫、郝龍斌、江宜樺、吳敦義等這麼多人等著接班。反觀,現在的民進黨缺乏接棒者,能夠有實力出戰2016總統大選者,恐怕也只有蔡英文一人。

而除了柯文哲之外,民進黨現在還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參與雙北市和桃園的人選,但是在台中市經營許久的林佳龍,3月16日台灣聯合報所公布的民調,林佳龍竟然以47﹪,超越胡志強的28﹪,這是前所未有的境況,這也意味著胡志強在市長的位置上坐太久了,已經沒有魅力再受到台中市民的青睞。所以,只要民進黨人選挑得好,那麼年底七合一的地方選舉,在民心思變的情況下,民進黨有可能在地方選舉中大翻盤,這當然是國民黨最大的憂慮之處。

當然,今年底的地方選舉若大翻盤,是否意味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走得太快,而遭到台灣選民的反擊呢?這也不必然,就像蔡英文的支持度超越蘇貞昌一倍,但蘇貞昌卻是反中的代表者,怎麼可能輸給蔡英文呢?

這方面我們可以拿1997年的地方選舉做為例子討論。在 1997年台灣縣市長選舉中,民進黨出乎意料的大勝,總共取得 23席中的過半席次,由 6席增為 12席;國民黨則首度得票率低於民進黨,席次由 15席跌為 8席。這是連民進黨人都預料不到的贏法,連國民黨都不知道為何會輸得那麼慘。

一般認為,在民心思變的情況下,整個大環境的確對長期執政的國民黨不利,可以看出國民黨的得票率持續遞減。而民進黨的得票率 (43.3%)與國民黨相較(42.1%),只不過多了一個百分點而已,但是由於單一選區對於民意的變動高度敏感以及不成比例性,才會有如此連民進黨都不太敢相信的戰果。

除了政治制度因素(選舉制度)外,社會結構(即派系支配下的傳統社會)可以大致解釋國民黨挫敗之因。在國民黨地方派系分裂的情況下,國民黨只有在雲林、台東仍能保有縣長的席位;苗栗縣由當時脫黨的傅學鵬取代;北、竹、中縣、基、南市則派系兩敗俱傷,民進黨順手接收縣、市長寶座。

派系叛離的癥結在於不服國民黨的提名人選,因此一般人也多認為國民黨輸在提名策略失誤。不過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國民黨如果不儘早切斷與地方派系的糾葛,早晚要葬送黨的集體認同。因此面對民進黨「綠色執政、品質保證」的挑戰,明知在派系反彈下會輸掉選舉,將地方政權和平轉移給民進黨亦在所不惜,無非是要將國民黨脫胎換骨。從提名的過程與人選來看,當時李登輝的主觀意識應該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如今,馬英九雖然沒有當年的派系叛離的問題,但馬英九個人的意志還是很強,他所挑選的從地方到中央的接班人,是否就是符合泛藍選民的期待,從2014到2016年的選舉,有可能歷史會再重演一次。

(本文刊登於香港「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4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239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