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2月份,兩岸之間的大事,莫過於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親自登陸到南京,跟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雙方並在2月11日的下午在南京的「紫金山莊」舉行了兩個半小時的「王張會」,會談的結果,雙方取得4點共識。 這4點共識,主要包括有:
一、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國台辦和陸委會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兩部門相互為對方部門相關人員往來提供便利。
二、著力完成ECFA後續協議的商談,完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連接的適當方式與可行途徑。
三、進一步擴大深化兩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妥善解決在對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讀的學生的醫保等待遇問題。
四、繼續推動兩岸新聞交流,採取務實措施,為駐點記者生活提供便利。
4項共識雖然還只是兩岸交流的細節部分,但這是兩岸分離60幾年來首次的官方接觸,所以馬英九總統的評價是:「這是兩岸從1949年隔海分治65年來,雙方主管兩岸事務官員首次正式會面,並互稱官銜,為兩岸交流史締造重要里程碑,且為雙方關係長期發展奠定新的基礎」。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肯定「王張會」,但是他是使用「小有進步」的用語,他認為沒有達到「大有進步」的期望,主要是因為雙方「沒有談到台灣民主進步價值」。也就是「王張會」沒有擴大政治議題去大談「台灣的民主」,這應該是蘇貞昌認為沒有「大有進步」之處。
●民進黨的禁忌
如果蘇貞昌認為「王張會」應該大談「台灣的民主」,才是「大有進步」,但是民進黨也有矛盾的地方,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在2月7日與媒體茶敘時,卻特別提醒王郁琦不要碰觸政治議題,避免為兩岸問題帶來「嚴重」後果。
吳釗燮所謂的「嚴重」後果,主要包括有:陸委會必須秉持「台灣主權、公開透明、國會監督」等三原則,並不得碰觸涉及「一個中國」原則與「一中框架」、軍事互信機制、和平協議、結束敵對狀態、政治信心機制、統一前的政治架構安排等。
除了上述的「政治禁忌」之外,吳釗燮認為王郁琦應該跟大陸談的有,台商投資保障協議;4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大陸承諾要對台灣受害者賠償問題;大陸劃出「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台灣立場。
另外,還應要求對兩岸互設辦事處必須在對等的原則下進行,依照國際通用、涉及領事與外交的通用原則;台灣派駐中國大陸的外交人員必須像其他國家一樣,具有領事探視權,還必須有換發證照的權力。
吳釗燮所列舉出來的可談、不可談的範疇,可以說幾乎是「槓龜」,完全沒有猜到王郁琦這次到大陸的任務。如果依照馬英九的評價,王郁琦到大陸的目的,只是為創造兩交流的里程碑,他最主要的目的應該是談「馬習會」,讓馬英九在結束任期之前,也能有一個里程碑,以作為他在任內為兩岸關係所鋪陳出來的橋,並在這個「橋」上畫下一個終點。
所以,可以說民進黨不跟大陸交往,就沒法掌握住兩岸關係的主旋律已經發展到哪裡,民進黨即使開了再多的「華山會議」,對民進黨想要掌握兩岸的發展,也是無濟於事。
既然如此,那麼吳釗燮所畫出來的「政治禁忌」,往後可能變成民進黨跟大陸交往的最大禁忌,尤其是2016年民進黨若能取得執政權,那麼民進黨在兩岸官方的交流上,如何閃過這些「政治禁忌」,那只會讓民進黨自縛手腳,也讓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施展不開。
雖然如此,但是針對「王張會」,民進黨內許多重量級的人物也是褒多於貶,例如呂秀蓮就肯定王郁琦在南京大學演講,有闡揚台灣的民主價值;而民進黨新潮流系大老林濁水及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羅致政都表示,民進黨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不需要為「王張會」而改變。
另外,謝長廷針對「王張會」則說,民進黨應該提出一個「台灣人民滿意、美國支持、中國忍受」的政策,如果三項都達到就能全壘打。但是民進黨是否真能打出全壘打,恐怕很難。
●民進黨的黨魁之爭
其實,在民進黨人的心目中,國共到底交往到何處,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很重要的考量點,畢竟,國共的交往從2005年連戰首次到大陸訪問後,已經將近10年,而馬英九執政這5年多期間,國共的交往更是「麻吉」,在國共雙方協商簽訂了19項協議之後,民進黨想趕上來,也是相當困難的事,尤其是還有更多的獨派人士,還是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所以民共關係想在短期內建立起來,也是天方夜譚。
就因為民進黨有這種政治生態存在,所以要他們跟大陸搞好關係,真的是一件難事。就以現在的當權者蘇貞昌來說,從他上台以後,一直採取反中的立場,所以他能對「王張會」說出「小有進步」,這已經是他最大的進步了。
試想,已經宣布要跟他爭取黨魁位置的謝長廷,他才宣布要競選黨魁,就已經明白的說,只要他當選,有必要將二度到大陸訪問。謝長廷就因為他是民進黨高層最早到大陸訪問者,所以民進黨內掌握兩岸關係的聲音,幾乎已經變成他專屬的領域。
為了不跟謝長廷爭取兩岸關係這一塊,蘇貞昌也只能往反中的路線繼續走下去,這並非蘇貞昌的宿命,而是天意使然。我在我的部落格的首頁上就用了一句:「政治這件事,有些可以急,有些卻是需要靠一點天意,沒有天意,卻只有緣份,恐怕也很難搶到手」。
所以,誰能勇敢的跨過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余光中的詩),誰就能掌握民共關係的發言權。事實上,2009年最早表態願意到大陸訪問的呂秀蓮,卻碰上台灣的「八八水災」,所以使原有的機緣,都被水災給衝垮了,在台灣很長的救災過程中,如果當時不顧台灣的救災,而逕自跑到大陸去訪問,那一定會被民進黨人罵慘了,所以這就是機緣未到,也是天意擋住她訪問大陸之行。
這就有如在「王張會」中,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演講中所說的:「只要道走對了,路就不會遙遠」。但是呂秀蓮當時「道沒走對」,讓她想到大陸訪問的路就更遙遠了。如今她只能以堅持要選台北市長來抬高她的價碼,但從聲望上,對她似乎有點時不我予了。
記得前一次的台北市長選舉,宋楚瑜硬要參選,結果卻只獲得5萬票,跟2000年扁、宋、連爭奪總統寶座時,他獲得200多萬的票數,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政治人物要起、要落,不僅是靠自己的努力,還要有一點「天意」。
這有一點像在「楚漢相爭」時,劉邦夠無賴,項羽夠英勇,但是最後的結果是英勇被無賴打敗,甚至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同樣是一個無賴,為何歷史上漢人所建立的兩個大朝代,卻都是從無賴的手中創建,這不是「天意」,又是什麼呢?
所以民進黨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黨主席選舉的大事,在蘇貞昌已經表示要爭取連任,而謝長廷也要參與選舉,在兩強之爭下,這就要考驗蔡英文的智慧了。
現在民進黨內的新潮流系已經在蘇、謝之中,選擇支持蘇貞昌,而謝長廷長期以來靠著自己的努力,也建立起「謝系」,但謝系還是沒有新潮流系強大,但是謝長廷能夠到高雄市征戰,而且贏得市長的寶座,代表他的實力已經夠強。這跟蘇貞昌還要依靠「蘇新連」當然要強得了。
但是,就以蔡英文來說,她如果也出馬,那麼新潮流系可能轉向支持她,畢竟,新潮流系雖然從不推出自己的人選,但他們永遠都是支持最強者,現在所有的民調,蔡英文幾乎都是贏蘇貞昌一倍,所以她如果出馬,有可能新潮流系就會轉向支持她,那這樣子,蘇、謝有可能都雙雙落馬。
可是,以前我一直強調,蔡英文和謝長廷有可能結合成「和中派」,以對抗蘇貞昌和游錫堃所組合成的「反中派」,如果蔡英文不顧謝長廷的感受,硬是要參與民進黨黨主席的選舉,這可能傷到謝長廷,但是蔡英文如果不參選,而謝長廷最後敵不過蘇貞昌而落選,那麼2016年的總統大選,蔡英文想東山再起,那就操縱在蘇貞昌的手中,讓蔡英文難以游刃有餘。
這點就像呂秀蓮和顧立雄,儘管他們兩人早就磨刀霍霍,但是黨外又有一個比他們實力更堅強的台大醫師柯文哲,黨主席蘇貞昌不得不顧及柯文哲比較有勝選的機會,所以他只能以內部協調的方式,來解決柯文哲不願加入民進黨的難題。在這一點上,呂秀蓮當然無法接受,但是黨主席操縱在蘇貞昌的手中,台北市長民進黨的人選要怎麼出線,當然是決定在蘇貞昌的手中,而不是呂秀蓮與顧立雄的手中。
所以,今年5月民進黨的黨主席改選,對照2016年的總統大選,就顯得特別重要,這也是蘇貞昌、謝長廷和蔡英文三人,誰都不能放棄的重要橋頭堡,誰失去這塊寶地,誰就有可能在2016的總統大選中,變成被人宰割的對象。
●「王張會」後民進黨的走向
回過頭來我們看「王張會」之後,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的走向。首先是蔡英文所提出的「三個堅持」,這「三個堅持」是,堅持不能只是為兩岸事務機構互動所作出的特殊安排;堅持不能是為達成特定政治目的;堅持不能落入「一個中國框架」。
從蔡英文的「三個堅持」可以看出,蔡英文如果有機會當選民進黨主席,那麼她的政策還是只會緩步的走兩岸關係,而不可能向國民黨那樣的大躍進。因為在政治的限制方面,蔡英文還是不會放寬民進黨的步伐,這就有可能讓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在原地打轉,這也是民進黨要開創兩岸關係最大的盲點。所以蔡英文的「和中」,並非大躍進的往「親中」的路線走。
另一個表示當選民進黨主席之後,有必要的話,他願意再到大陸訪問的謝長廷,他的路線可以說是跟國民黨沒兩樣的「親中」路線。如果謝長廷走這麼「親中」的路線,民進黨員是否能夠接受,還很難說。但是謝長廷如果和蔡英文結盟,產生蔡英文在兩岸路線上拉他一把,也許謝長廷就可以走得穩一點。
而另一個不是要選黨主席的新潮流系的大老林濁水則表示,在「王張會」後政黨會在兩岸關係的角色退位,所以民進黨與共產黨沒有必要建立所謂的「民共平台」,這是怪胎,民進黨不能與時代趨勢相違背。林濁水還認為,民進黨贊成並鼓勵政府往正常化方向發展,不久前提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已明白指出,兩岸雙方接觸需彈性務實,民進黨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不需要為「張王會」而有所改變。
可見林濁水是相當站在台獨的角度思考,本來民進黨內主張台獨者,大致是希望兩岸關係正常化,既然能夠透過政府對政府的接觸,那麼在兩岸關係正常化之下,那也跟「兩國關係」一樣,政黨當然要在兩岸關係中退位了。
而民進黨新北市主委羅致政則說,「王張會」是兩岸過去沒有的官方接觸,在立場堅持、沒有自我矮化下會面,符合民進黨的立場,民進黨不會反對。但是,民進黨對兩岸政策有一定的堅持與主張,這些不必為「王張會」改變。羅致政還說,目前「王張會」形式遠大於實質,而且也沒有具體內容,民進黨不會因此調整兩岸政策。
可以看得出來,林濁水和羅致政還是站在比較偏獨的立場來思考「王張會」的成果,但是也有偏統的角度思考者。例如,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則說,2014年「王張會」,國共公開標舉「九二共識」、「兩岸人民同屬中華」、「孫中山思想」作為兩岸共同資產,馬政府已經明顯接軌到對岸「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論述,墊高了民進黨進入兩岸正常交往的門檻。但面對國共越堆越高的兩岸論述舞台,民進黨至今或是反對到底,或是支吾其詞,或是視而不見,結果當然上不了檯面。這種全面否定國共交往基礎的僵硬思維,注定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只會越走越長。
郭正亮的想法雖然是比較悲觀,但是台灣選舉的因素,不是單靠兩岸關係來做決定,如果是的話,就不會在「九月政爭」時,會出現連戰、連勝文父子痛批馬英九的現象,也不會有新北市長朱立倫痛批政府部門年假放得太少,甚至主張元宵節也該放假的聲音。
在這些藍營的人批馬的聲音,已經超出過去國民黨家長式的領導風格之外,現在連不能再連任的郝龍斌也跟著放砲,說什麼年底七合一地方選舉如果大敗,馬英九應該負起責任,雖然國民黨人反批郝龍斌是「失敗主義」,但在砲聲隆隆之下,「王張會」是否救得了馬英九執政的失敗,現在是無法判定的,只有等待選民票投出來才能知道。
從這裡更可以看出,民進黨人的砲聲只出現在台北市,而且僅只少數一、兩個人,並沒有向國民黨那麼接二連三的出現。所以,「王張會」之後,並不太可能改變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走向,在大部分的人認為兩岸關係已經是國共的領域,民進黨要怎麼追,也追不上來之下,七合一選舉不必去碰兩岸關係,而2016的總統大選到時還是要看台灣的經濟有沒有起來,如果屆時台灣的經濟還是趴在地板上,國民黨也很難再為執政的失敗找藉口了。
●台灣經濟還有救嗎?
台灣的經濟有救嗎?這是很多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最感到困擾的問題。像資金原本相當雄厚的綠媒,現在也開始減薪了,這可以看出台灣媒體經營確實已經陷入困境。
但是媒體畢竟只是一小部分,過去台灣的資訊產業可以說是走在國際的前端,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台灣的資訊產業,現在已經變成大陸電子業的供應鏈。就以鴻海為例,2000年初,只要被鴻海併購的電子業,通常股價都會飆漲一大段。但現在不要說被鴻海併購,連鴻海本身也已經在經營上陷入困境。
有人估計,鴻海在大陸的員工有一百多萬人,但在台灣只有五千名員工,這麼大的差距,鴻海能在台灣有何作為呢?
另外還有一家資訊大廠聯發科,過去他們製造的IC晶片都是冠全球,但是前幾年金融海嘯之後,聯發科的晶片,反而只能供給大陸的山寨機,聯發科這種墮落的情況,當然會讓許多人感嘆。好在大陸現在的山寨機已經不流行了,所以聯發科也不用繼續沈淪。
另外一家大廠宏達電,英文是hTC,他們生產的智慧型手機,過去也是勇冠全球,2012年他們的老闆王雪紅還站出來力挺馬英九,但是沒有幾年,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也已經被韓國的三星手機打趴在地上,宏達電的股價也從一千元掉到一百多元,股價會反應市場的需求,這是騙不了人的。
所以,當台灣的經濟無法再成長,台灣到底要繼續走自己的路,還是繼續依靠中國大陸,這一直是民進黨和國民黨的路線選擇,那麼到底孰是孰非,股價會反應在公司上面,而人民的選票也會反應在兩大黨的路線上。
(本文刊登於香港「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3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