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死輪迴與因果業報
2010/03/21 11:16:30瀏覽1060|回應1|推薦2

生死輪迴與因果業報

               陳瑞東講述整理2010.2.26

宇宙的創造

談因果首先我們得先釐清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大千世界,我相信至上一定是窮極無聊不得不找些東西來玩玩,就像小孩子扮家家酒一樣.但沒有相對的東西,只有自己是玩不起來的,所以必須要將自己切割成數個個體,還必須讓每個個體都真的以為自己是獨立存在的才能玩下去.而存在必須具備空間才能有分離的感覺,所以乙太必須先被創造出來,接著是其他四大元素.當個體意識出現時,生命由此誕生,而生命的情感必須藉由行動才能有所覺受,而行動必須有時間的先後,於是時間自然就被創造出來了.有了空間.時間和人事物,至上編導的這場大戲就開演了.

變化是宇宙運行的法則

生命若沒有老化與死亡,所有的人永遠都是25,不會經由時間而改變,就無法經歷各種相對的感覺與體驗,生命必須不斷的變化才會豐富,才能學習,才有各種體驗,因此宇宙的法則是沒有東西是靜止的,萬物都必須不斷的變化”,相對位置,大小,關係都不斷的變化.但如果每個生命隨著肉體死亡就消失無蹤,每個新生命都如同一張白紙,也無法擦出生命的火花,個體的差異正是宇宙大戲之所以精彩的原因,因此每個新個體必須有差異,而差異的形成必須是因個體的延續而產生,不能是至上自己指定個體的角色,這對任何個體都是不公平的.因此生命必須不斷輪迴以製造個體的差異性,就好像手機可以不斷更換,SIM卡都是同一張,因此各種生命記憶被保留下來,也就產生了個體差異性.個體意識的差異構成多采多姿的世界,而與生俱來的差異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因果業報.

多元差異是戲劇的本質

我們常會想,人生為什麼不能永遠快樂,為什麼要有生老病死,生離死別?其實如果你是至上,你也絕不會寫一場從頭到尾每個演員都哈哈笑的戲,事實上也絕不會有這樣的戲,因為每個人的快樂必有程度的差異,快樂指數在平均值以下的人勢必不會太快樂,也就是他們感受到的可能是痛苦.差異形成二元世界,因此才能演戲,但差異卻也正是痛苦的根源,每個人都希望成為差異中較好的那個,但較差的那個永遠都必須存在,差異讓我們快樂也讓我們痛苦.所有的劇本都必須有各式各樣的角色,至上的公平法則是讓所有的生靈永續生存,並且自己挑角色演,只是每個人必須不斷演出自己的連續劇.

生命的誕生與業力的成形

至上是如此的超級智慧王,他應該已經把宇宙舞台的所有場景和道具都想好了,只等每個人在因緣和合的時機點去抓取符合自己所需的人事物,所以說世間沒有意外,一切早已被創造出來,只待波動一致的人去抓取.生命是心靈和肉體波動的平行狀態,當這種平行狀態無法維持時,就造成肉體的死亡,心靈會帶著因果種子徘徊於宇宙虛空中,尋找一個新的身體,這些靈魂根據其因果種子,各具有不同的波長.人的精子與卵子都具有各自的潛在能量,當兩者結合在一起,放射出特殊的波長.個體靈魂的波動與受精卵的波動相同時,就會連結起來,而當心靈和肉體建立起平衡的狀態時,新生命就在子宮裡形成了,這些潛在的因果種子也就藉由新生命開始表發,這也就是為何每個新生命都有各自不同的習氣個性的原因.

解脫的法則

至上把萬物創造出來,就必須負責回收,但如果沒有制訂回收辦法,大家一不爽就自行解脫,這戲就演不下去了,所以至上也訂了一套回收辦法,就是人的心靈必須回復其本初的狀態才能解脫.那甚麼叫做本初的狀態?宇宙的另一個法則是反作用力等於作用力,當所有的反作用力都作用完畢,就如同一個變形的球回復成原本的圓球形,當變形的心靈回復成原本狀態時,才能被回收,才能解脫.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我想我們第一次獲得人身時一定興奮莫名,不斷的嘗試各種的可能性,但也因此產生許許多多的感受,我們的心靈如同被刻畫過的白板,本來只是作為放映影片的螢幕,卻因為角色的認同,而造成許多痕跡.無論是快樂痛苦的感受,或各種心緒傾向,造成各色各樣的痕跡.藉著每次獲得的新生命,我們試圖擦掉這些痕跡,但很不幸的,我們也常常因為各種業力表發所感受的痛苦或快樂,而在心靈製造更多新的痕跡,或許是對快樂的執著固守,或許是對痛苦的抱怨悔恨.但大多數的人還是很熱衷演戲,覺得沒了花花世界真是非常無趣,但我們必須體認到沒有人是一路演快樂,痛苦老是別人演的.我們尋求快樂的同時,總讓許多生靈遭受到痛苦,而追尋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將因各種的不滿意而受傷,我們的心靈因著我們的心念不斷的變形,這就是我們的業力,而將扭曲的心靈回復原狀則是大宇宙的反作用力.

業報的時間延遲

業力的反作用因為時空因素不斷變遷而無法以相同的方式表發,他必須於該項作用力結束時,才會以等同大小的相反變形量將變形的心靈復原,所以一般的業力都如同種子,常常必須等到生命結束才會成熟.這也是為什麼做好事的人會生活不順遂,而做壞事的人卻很幸運的原因,因為好事的反作用力往往在停止做好事後才開始,而壞事的反作用力也往往在停止做壞事後才開始.但在靈性的世界,其實並無所謂的好壞,只是其反作用讓我們感到快樂或痛苦的差別,無論好壞都是被束縛在生命的輪迴中,快樂是被金鍊子束縛,痛苦是被鐵鏈子束縛,兩條鏈子換來換去,實在很無奈.所以巴巴說,解脫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好的業力歸給至上,壞的業力心甘情願承受,如此就不會想去享受好的業力,當然也不可能期待壞的業力,因此也就沒有任何執著了.

業力的特性

每個人獨特的肉身和所處環境並無法適合所有業力的表發,所以人常必須經歷好幾世的生命才得以消除所有的業力.同時業力也無法將功贖罪,就好像塗上不同的顏色並不能使玻璃上原有的顏色變成透明,只有清除既有的顏色才能使玻璃恢復透明.但若今生所製造的業力與前世的相近似或對偉大的靈修者施暴,則其業力可能會立即表發,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現世報.

了卻因果業報的方法

為了早日下台一鞠躬,我們必須靈修,這是尋求解脫的唯一之路,也是消除因果業報最有效的方法.消除因果業報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了卻已成形的業報,一是不再製造新的業報.如何加速燃燒舊的業報呢?除了我們熟知的瑜珈八部功法和十六點原則外,最重要的就是靜坐第一課,藉由不斷的將自己與至上連結,將使我們變形的心靈快速回復,當然加速回復的過程或許是痛苦的,畢竟任何改變自我習氣的事總令人抗拒,何況是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但靈修就必須試著以開闊的心態面對所有的狀況,這也是為什麼說能認知到凡事都是最好的安排才是真正進入靈修的道途,因為我們終於明白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完全無法窺知至上精妙的安排,就如同小螞蟻不能知道它被抓離巢穴是為了躲避淹大水一般,我們只能虔誠的信任至上,祂正逐步的將我們帶離這物質世界的束縛.至於如何不再製造新的業報,簡單說就是不要以為是自己在做事,把自己當成是至上的工具,所有的行動都因著祂的意願而行,這就是靜坐第二課的精髓.當然聰明的我們又開始想了,那是不是我的欲望都可以想成是幫至上做的,就不會造新業了;你不要幻想了,當然不是這樣,至上把萬物視為自己,祂會做甚麼事你心?清楚明白,想假借至上私心自用是行不通的,這個業還是要你自己承受啊!

回家之路

大千世界確實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喜歡的話待久一點沒人會反對,但天天待在遊樂園也會厭倦,何況人擠人,下雨天,機械故障也常發生,重要的是無論發生甚麼事,不要生氣也不要埋怨,因為一切都是自己找的.玩夠了總也要記得回家,而回家不能只待在訓練營裡揣摩,必須走上歸途才算數,也就是說不論我們修的甚麼法,如果死抱著法門修,心中卻緊抓著自我的成就感,那是在靈修營裡參加模擬考,靈修的進程必須是以放下多少的自我來衡量的,放下自我就是擴展,心靈的擴展是回家唯一的路.

肉體死亡

接著我們來談死亡,人體有十種生命氣,死亡時這十種生命氣會逐一離開肉體,起初是上行氣,和下行氣,上行氣控制心肺,下行氣控制排泄,接著調整上下行氣的平行氣也無法維持,然後控制聲音的上升氣也失去功能,喉嚨發出喀喀的聲音,最後遍行氣結合前四種氣打擊身體精細部分後全部離開,隨著內在這五種氣的散失,外在的四種生命氣,伸展氣,收縮氣,呵欠氣和飢渴氣也伴隨而去,最後睏眠氣造成死亡的深睡,最終隨著肉體的塵歸塵土歸土,這個別的能量也融入宇宙的能量中.

靈魂世界

死後的靈魂世界,不再具有任何元素也沒有任何形像,但為何古今中外都有人言之鑿鑿說自己遇見鬼?由於我們能感知事物是自己的心靈質變成該事物的樣子讓我們去覺受,因此一些密宗行者或某些人心靈暫時性集中,可以藉由自己心靈波質來幫助一些游離的心靈得到暫時性的心靈波體,這心靈就變成可看見甚至可被聽見,事實上鬼魂並不存在,但游離的靈魂有時卻可以很真實的出現在某些人的心眼中,而被認為是鬼魂.

七種天人

另外有七種天人確實是可以被看見的,這是由於他們生前虔誠的靈修已有相當的成就,但因心中仍有欲求,而無法獲得解脫,死後其肉體的固液兩種元素消失,但火,氣和乙太元素卻仍伴隨其心靈,因此變為可被感知.這七種天人分別是:渴望金錢的夜叉”,堅持正義的拉克夏”,喜歡漂亮的緊那羅”,追求形象的維迪亞達拉”,熱愛音樂的乾達婆”,要求法力的悉達和敬拜偶像的樸拉克提里那”.巴巴說天人中以悉達最好,他們經常聚集在跳靈性舞蹈或靜坐的場合,雖然他們的元素非常微弱,但有時仍可以被看見或感覺到.

結語

我們靈修都是為著得到解脫,但絕大多數的人必須以幾世的修行才能達到目的,在我們仍有強烈自我意識時,首先必須做到屏除負面思想,所有的心念產生的波動都存在這宇宙虛空中,它將吸引並結合類似的波動,我們不喜歡不希望發生的事就不要想,不要做,不要製造任何自己不喜歡的波動,如此至少可以讓我們活得輕鬆一點;然後試著接受至上的安排,不要抗拒,不要執迷,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nita&aid=3872484

 回應文章

littlebeetl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教
2010/03/22 09:42

請問這篇文章中的參考資料來源,是否可以得知。謝謝。


瑜珈老師吳姸瑩 vinita(vinita) 於 2010-03-22 17:33 回覆:

這些都是阿南達瑪迦A'nanda Ma'rgar的瑜珈理論

在瑪迦的瑜珈書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