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跟診日記42
2019/12/12 10:38:16瀏覽1208|回應0|推薦0

陳慕純內科腦神經科診所跟診奇遇記42      

好醫生

  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互動,是彼此學習的過程,需要用心去經營,讓醫生扮演幫助者角色,而病人也要積極參與,學習如何讓自己痊癒。病人由痊癒的過程中,用心學習,不但學會照顧自己,也會有學習心得跟醫生分享。

  陳醫師談及年輕時的台大醫院教授,他們受的是日本帝國主義時代的教育,因此對待學生與病人都是權威態度。病人往往在診間,被醫生訓話。現在回想起來,權威的態度是不平等的態度,也是不正確的態度。

  至於甚麼是醫生必須的態度呢?

(1)    要給病人充分的資訊:由於現代醫療資訊愈來愈多,分工也愈來愈細,不但病人不容易充分獲得資訊,不同科的醫生也互相不了解對方目前的醫療內容,因此,醫生要用心將醫療資訊,以容易了解的方式讓病人知道。

聽說目前台灣肝臟的病人,有70%不知道肝臟在哪裡,相信應當不會有那麼高的比例,但是消化系統專科醫師或內科醫師,在診療肝病患者,不妨準備肝臟解剖圖片,並簡述肝功能,如此病患更容易了解自己的病情,也會更加關心自己。

(2)    以誠懇幫助者的角色,避免威權態度,病人的任何意見或疑問,皆能耐心地一一答覆。當病人有諸多問題要請教專科醫師時,最好能寫下來,避免全部用口頭敘述,如此更容易快速溝通理解其狀況。

(3)    回歸健康的生活型態,比治病還重要。避免醫生與病人的互動只侷限在將症狀解除,這往往治標不治本。病患為症狀所苦,先幫助患者將症狀解除為初期的治療,但是接下來要導正病人治本的方針,健康飲食、運動及生活型態,恢復病人本身再生能力,才能避免疾病再度發生。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nita&aid=131228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