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7/02/15 11:17:30瀏覽307|回應0|推薦4 | |
面對心智體能都在發展中的孩子,觀察他們的粗心犯錯是很有趣的!舉例,12-3=?觀察一個六歲的小朋友。同樣這一題,在十分鐘的作業裡不同階段出現五次(其餘題目都是類似的12-減其它低於12的數字),看看他的反應。我拿著碼錶觀察。第一次他做對了。第二次看到相同題目,他的遲疑時間多了幾秒。第三次又看到相同題目他很快又做對了。第四次他不但遲疑較多時間,還答錯,他說他把12想成10。第五次再看到相同題目,他先是嘆口氣,痀僂著背,先寫7又改回9。
這真是非常有趣的,重複出現的題目在這裡不一定對這位小朋友產生加強記憶,反而在理解裡出現了想像之後支撐的猜測。他可能因為不想看到重複出現的問題而在第四次時選擇想像12是10,他可能擔心重複並不是單純的重複而選擇不相信之前推論的答案,反而投靠想像。這時的想像對小朋友來說是個休息和拒絕重複的出口。因此當他說出他將12想像成10而答7的時候,我告訴他你是對的,因為10-3就是7,如果那個12變成10多好!值得注意的是第五次答題,他重複先前的印象之後再更正,這個重複過去思考路徑、再思考而更正,是這個小朋友展現的複雜能力。首先他有令他印象深刻的思緒結塊招引他進入暫時停滯,但極短的時間他又發現這不合理,因為之前的想像出路在理智裏是種誤讀,沒有偏執放下身段修改答案。這對六歲小朋友來說是很大的思考發展上的成就! 透過這次學習,我開始在遇見小朋友算錯時先指者答案默不吭聲,但保持微笑,這很重要,不要打斷他的自信,雖然正在打擾。看看他們能不能自己發現錯誤,有些小朋友會主動告訴我他出錯的原因,有些小朋友不喜歡討論錯誤,因為那使他感到不好意思。但在小朋友不排斥而認為有趣的情況下,我會推測地問,例如他若是將13-7答成5,我會說如果是12-7那就是5,想辦法站在他的立場,補償他的錯,想辦法讓情境變成他沒有犯錯,引導他發言。錯誤被諒解而且同情的小朋友會比較願意說出他們當時的想法。當他們有機會去想想出錯的時候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他便有了機會了解自己在粗心中,心思到底做了甚麼。不管是誤讀,拒絕重複,累了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看花,都可以窺見他們所在的身心狀況,讓他們休息,讓他們停頓,甚至讓他們為自己出一題他們比較想答的題目! 因此,粗心裏的猜測、估算都跟省略有關,不重新理解直接用猜的,這也跟小朋友的肌耐力和意志力正在發展有關。做功課時,想要省略步驟達到快速進展和結束工作是小朋友希望看到的,利用想像來達成願望是一種出路,那其實很可愛,因為他們想玩或想吃,因為玩和吃是這個生命階段重要的持續現象。理解他們,從他們的觀點發問,13看成12,12看成10,一點也不奇怪,而且那是一個讓父母很近距離觀察孩子心靈的絕妙時刻! 而這個心靈裡的重要風景是,想玩、一直玩,那是再正常不過的!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