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間對人神的熱愛,從不會因為受到欺瞞而減緩,人間需要神明具象,然而正如尼采那句話:"上帝已死!"誠然死得是人間創造物,非關上帝的存亡,對於人間這些思考的論證,上帝可從不會去做這些自我懷疑的蠢事,因為祂存在,是件無需證明的事實. 人間無法對不具象的上帝產生感應,因為上帝是任何東西,同時祂也不見得是什麼的存在,祂過於籠統,以致於人們在提及祂時,需要運用符號象徵,最簡單的方法是讓祂具人的形貌,以便使人們易於理解,所以上帝具象了起來,雖然人們從此被束縛於自創的形象當中,但畢竟要理解神,這個以人相示現的方法效率好得多,於是上帝有了人形. 又說上帝遣人子基督,當然我不覺得基督一個代表管得了世界,釋迦牟尼也沒能管得了世界,四界各有適情適性的宗教,包含基督教在內,哪個宗教都不能脫離象徵,所以神子出,到了破除迷信的科學時代,宗教的神子形象還是不夠真實,所以一轉到政治界,演藝界,這些真實的人物身上,人間偶像崇拜的對象由宗教轉向民間. 人們將自身不足的期望,投射在偶像身上,期望他代言自己的希望,實現並達成自己意欲的人生目標,主因是出於自我的渺小以及無力感,好像一肚子對自己對他人的不滿,可以藉由喧囂發散,所以自我的主張,或敵意,或愛情產生了依憑的對象,偶像之所以成為偶像,就是因為被寄予超過自己真實部分的期望,無能滿足參差素質的群眾,以至於又出現怨懟,彷彿神人辜負了自己,他應該要滿足所有的人才對,要不他憑什麼還受景仰?! 所以偶像的一半除了塑造之外,一半需要群眾的支持,廟裡無信徒,不受膜拜的神就不會成為神,廟再大也會凋敝,群眾又如風,經常忘記提醒自己該看到的問題,換了廟,神像卻還是一樣的,只看哪間廟感應神力,符合所求罷了?!群眾容易忘記他們的對象只是個人,一個具象者,總有能力未逮之處,有他們自己的盲點,正確說起來也只個做事的人罷了,群眾不要耍呆,兩手一攤把責任都丟給別人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