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11/03 23:01:03瀏覽998|回應0|推薦3 | |
小時候對於「紅樹林」的印象,就是泥沼地、水筆仔,外加彈塗魚和招潮蟹,而總覺得要看這些景象的不二選擇就是台北淡水。恰巧今年二月初,便正好有機會去走走看看,搭了捷運到了淡水,再又轉搭渡輪到八里,沿著單車專用道,就可在轉彎處遇見紅樹林。
或許是太常從電視畫面中看到這場景,就覺得有股似曾相識的親切,但看著小小船隻的身影,擱在泥地裡,卻反而有種孤單的味道。原以為紅樹林就只是這個樣子吧!沒想到九月份帶著家人到台南的四草一訪紅樹林綠色隧道,才發現台灣最真實的生態感動力,原來離我很近。
綠色秘境在四草 已入秋冬時節,南台灣太陽仍大的不像話,感覺溫度只是稍稍喘息,熾熱感仍舊存在,不過突然興起想去看紅樹林的心,並沒有被這艷陽給「曬」跑;驅車來到台南安南區的四草大眾廟,而傳說中的紅樹林綠色隧道就隱身其後。
跟著人群排隊買了船票,魚貫上船,上船前領了頂農村斗笠,從沒戴過斗笠的我,覺得既新鮮又逗趣,雖然有點小害羞,但是大家都戴一樣,就也不會覺得自己太奇異,後來船駛入綠色隧道,便發現這種質輕又透氣的斗笠,遠比一般遮陽帽好用數倍,真是非常佩服先人的智慧與手藝。
遺跡處處賞
船長用平底膠筏的引擎聲劃開這趟探險的序幕,並由生態導覽員領著我們在水路,順著不斷前進的水波慢慢認識這個綠色奇蹟。導覽員先是告訴我們在日治時代,四草鹽田就是利用紅樹林來保護鹽田的堤岸,所以才得以形成現今四草紅樹林渠道的美好景象。
而四草更是鄭成功登陸臺灣之後和荷蘭人的第一戰場,因此沿岸還可見多處歷史遺跡,像是四草炮台、荷蘭人遺塚、海堡遺址、釐金局(類我們現今所說的海關)等,所以一訪這條綠色渠道,其實很像是搭乘著時光機器,返回數百年前,目睹先人頭頂斗笠,乘著小船,槳划前行到密密堆疊的鹽田區,在驕陽下滴落汗水的辛勤畫面,抑或是荷蘭人與鄭成功軍隊的廝殺、談判景象,這一幕幕的想像也著實為這趟旅程點綴了些許故事性…。 認識紅樹林植物
船行不到五分鐘,我們便看到了許多珍貴的紅樹林植物,後來查訪資料得知,國際紅樹林組織(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ngrove Ecosystem)表示全世界目前有62科30屬243種的紅樹林植物;而紅樹林指的是一群生長於熱帶或亞熱帶海岸最高潮線以下及平均高潮線以上間的喬木或灌木,並非單指某一種植物,所以真正的紅樹林則是具有胎生、呼吸根、支撐根等特殊演化的特性,可以維持濱海濕地生態,是兼具防風、抗海潮侵蝕等功用的好植物;過去在台灣紅樹林植物有細蕊紅樹、紅茄苳、水筆仔、五梨跤、海茄苳、欖李,現僅存水筆仔、五梨跤、使君子科的欖李及馬鞭草科的海茄苳等四種。
對於生存環境有高度要求的紅樹林,生活於河海陸交接處,漲潮時紅樹林的生育地會淹水形成水中森林,而台南四草的紅樹林綠色隧道,雖然只有短短兩百公尺,但紅樹林植物的種類卻是全台灣最多的,一次就可以看到台灣僅存的五梨跤、水筆仔、欖李和海茄苳等四種紅樹林植物。
僅存的這四種紅樹林植物,各有其獨特的生命力,像是俗名茄藤樹的水筆仔就有著獨特的胎生苗繁殖方式,長出來的胎生苗像枝筆,在春天長出新芽及新葉,夏天開著帶有淡香的白色花朵,秋天果實成熟後下胚軸開始生長,冬天胎生苗會在前端變成紅褐色,成熟後掉下。 以台南四草為最主要生育區的五梨跤,是紅樹科中數量最少的,樹皮光滑呈灰褐色,樹幹及側枝長有氣根,葉對生呈橢圓形。四月到六月是開花期,胎生苗會在隔年六月到八月成熟,長度可達五十公分以上,成熟的胚軸會由綠轉深褐色、皮孔明顯。
紅樹林植物中最耐鹽分的欖李是瀕臨絕種之稀有種,目前在四草生長最多。外型特徵是葉片的頂端凹陷並呈倒卵形,葉片具保水功能。花期在五月到七月、十月到十一月,花色純白雅致,具香味,果核僅米粒大小,成熟後即掉落,果皮有海綿組織,能隨水漂流。
在台灣數量最多的海茄苳,長得很像榕樹,橢圓形葉片對生,葉片表面油亮六、七月開出橘紅色小花,具有香味,十二月時果實成熟,淺綠色果實為朔果,極像蠶豆,樹幹彎曲,有棒狀呼吸根分佈在地面。而除了前述的這些紅樹林植物外,在台南四草還能欣賞到土沉香、台灣海桐等多種海濱植物,以及每年超過一百八十種在此過冬的候鳥和鷺鷥林,是名符其實的綠色生態天堂。
乍見綠色奇蹟
隨著生態導覽員緩緩地介紹了在這條水道上紅樹林特有植物後,最令人期待的情境也悄然乍現。由欖李、海茄苳和五梨跤三種植物所構築的混合林裡,午後陽光由綠林細細篩過,斑斕絢麗的光彩倒映在河道上,波光粼粼透著彷如巴西亞馬遜河般靜美的神秘,勾著所有同行的旅人們,屏住呼吸,用相機取代言語,默默地融入這個美麗秘境,變成是這幅美麗畫軸的點睛之處。
忙不迭地拍照的人們,用零度的驚呼聲在心裡盪起對這番美景的歡喜,滑行過河道的水浪聲,連林間隱身的夜間嬌客-蒼鷺也不會在意,只是相覷無聲地待著、看著;就這樣無聲的讚揚,彷彿在葱鬱的紅樹林間,化為一個又一個的漣漪,敲擊著不捨離去的目光。
膠筏緩緩地駛返出發地,大眾廟重現眼前,也就宣告這短短三十分鐘遊程的結束,然而那赤辣的陽光,還沒來的及在身上曬出印子,而紅樹林綠色隧道的夢幻綠彩,瑤光似的陽光水紋,卻在每個人的心裡深深烙印;原來在台灣,原來在南方,原來這麼美的生態秘境,離你我,很近、很近。
參考資料:台灣紅樹林探索網站、台南市政府網站 本文刊登於擺飾教育雜誌2011年11月號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