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排﹞淚流滿面的讀本經驗
2012/11/30 23:50:55瀏覽121|回應0|推薦0
這次將演出的劇本,是改編自台灣文學家的短篇小說作品,內容呈現出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永遠丟不掉的議題──族群。

如果以那樣的標準,我是被歸類於『外省人』的那一群,我的家族不管父親或是母親方都是民國38年時從大陸來到台灣定居,我本身雖能聽懂閩南語,口說方面卻不太行;生長在這塊土地,其實我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一樣,從外表上的確看不出我屬於本省或是外省,操著被稱為『國語』的普通話生活沒有任何不便,遇上非得說閩南語的場合,憑著我那稱不上標準的發音也差強人意。但我的確也曾遇過質疑我講閩南語、大罵我不是『台灣人』的情境。

尤其是每當選舉期間就一直要被炒作一次時,我常在想,都什麼年代了,為什麼還需要分省籍、分族群?大家都是出生成長於這片土地,如此劃分又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講閩南語才是台灣人?那台灣裡的其他族群,像是原住民、客家人還有新住民們,通通都不是台灣人嗎?

這次的劇本,把這件事實實在在的刻劃了出來:『家』在哪裡?

一對因戰亂來到台灣的夫婦,常想著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到自己在對岸的家,雖然現在居住的這裡也不錯,身邊不少待自己很好的台灣人,但總覺得有些不踏實,可能是總會發生些不明究理的事,像是完全不能明白為什麼生活必須分你我、分族群,然後相互的敵對、殘害?

我的外公與爺爺都是跟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的軍人,那種想回家的心情我一直是可以體會的:本以為只是暫時在這歇個腳,沒想到離回家的路越來越遠,最後只能在這裡終老。

初拿到劇本,我讀的淚流滿面。

與劇中人同樣的疑問,為什麼要分族群?然後為劇中人感到痛心,在這個對他一點都不友善的地方,他仍期望著所有人能融洽相處,就算家破人亡中仍用最大的包容,就像土地是不分你我般的。

這份情緒在月初外公過逝後對我更加深刻,像舞台劇《寶島一村》中的一句旁白,這些人從想回家到這裡就是家,看到劇中人最後發現了在離開故鄉那麼多年後,原來自己腳下的土地才是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我的情緒終於炸開了。

前幾天讀本,剛好這次參與演出的演員們有不少大陸人,我一邊聽著使用他們真正方言讀出來的台詞,那種感觸比自己讀劇本時還要深刻好多好多,跟著劇情,我又哭了。

參與演出的大陸演員都只有僅僅十幾二十歲,我想在中國這個充滿各式族群的環境中,應該很難體會台灣這樣刻意炒作出來的對立,只是他們身為中國人,操著口音的普通話,在台灣一定也會遇上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不能好好相處呢?為什麼一定要分你我呢?

明明得到的是最不友善對待卻做出最大包容,希望這諷刺能真正傳答出去。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shioK&aid=708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