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5/27 09:01:17瀏覽3171|回應1|推薦36 | |
為了孩子 醫師變農夫 他,是令人稱羨的眼科醫師,也是與妻沉迷田間、不可自拔的農夫。從耕耘家庭菜園開始,到帶著妻小尋夢築夢、鑽研「自然農法」,十幾年的荷鋤歲月,他常說:「一個農民,如果種出健康的蔬菜,讓人吃出健康不生病,那不就等於是醫生了嗎?」 這句話給人很多的答案、很多的感動...... 也許有人會納悶,有什麼樣的農業,值得一個醫生這麼拚命想去做? 我老公常說:「一個農民,如果種出健康的蔬菜,使消費者吃出健康,不會生病,那不就等於是醫生了嗎?」台灣大概不缺一個醫生,但是台灣缺能夠深刻瞭解人們為何不健康,讓人可以不必把身體搞壞,才去找醫生處理善後的人。所以他自稱自己是「農醫」。 一開始是因為女兒得了異位性皮膚炎。老公學的是西醫,當然知道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用什麼藥、有什麼副作用啊!她是我們的心肝寶貝,當然不能那麼治療! 輾轉聽到日本的教友有人吃自然農法的蔬菜後,異位性皮膚炎就痊癒了。這總算比擦藥好,所以我們就為了她而開始認真地種菜。技術不好啊!又沒有農務經驗!一天有一點自然農法的菜可以吃,就很了不起了,光憑這樣,半年左右,她的異位性皮膚炎就痊癒,如今她已是個亭亭玉立的十二歲美少女了。 而我們呢?雖然,現在也不算是多高明的農夫,但是,我們總算終於有「農夫味」了。想的、說的、做的,總離不開春夏秋冬、播種收成。 究竟為什麼?我們夫妻倆會這麼沉迷在這田間,不可自拔,甚至引以為榮!當然是因為這樣的工作除了有趣,還具有挑戰性、未來性。如果把家庭菜園那部份也算進來,我們已拿鋤頭十幾年,但十幾年的歲月,對別的工作而言,可能從菜鳥晉升到前輩,對農卻不然。一年種一次稻子,一年只有一次經驗,十幾年最多也就那麼十幾次,還是菜鳥!哈!哈!哈! 但是我們的「菜菜寶寶」可是很努力的喔!從最近越來越野草化的山芹菜、皇宮菜、莧菜,到越來越巨人化的秋葵、白蘿蔔,都是鼓勵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喔! 和自然一起成長,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我想,這才是現代人所該追求的生活態度吧! 「幸福農莊」網址 http://blog.sina.com.tw/lsychw/ 先生娘與農婦 有人曾經問我先生:「黎醫師!你是因為打高爾夫球,才曬得這麼黑是嗎?」 答案是:「喔!不是啦!我是因為種菜,才曬這麼黑的!」我想對方一定很難想像,他眼前這個皮膚黝黑的醫生,何止種菜,連稻子都種呢!」 所以,嫁雞隨雞嘛!我也順理成章地成了農婦。 我媽曾經為了人家稱讚:「你們看起來好像姊妹!」而生氣。原因是她覺得曬成這麼黑的我,看起來老氣。 「一點都不像先生娘!」 「你也打扮一下嘛!」 的確,我也很羨慕瑪莎˙史都華,穿著優雅的工作服教人家種花、種樹。但是每天與自然為伍,我要打扮給誰看呢? 有著深邃五官的老公更慘,還操著不標準國語,常被人認為是外勞。 一般人常希望被人家「看好」,所以台灣的名牌賣得出奇地好。但內涵呢?寧願花大錢買昂貴的包包,卻捨不得多花個幾十元買菜!當然外表就光鮮亮麗,體內卻宛如敗絮。 當然,美是很重要的。符合當時的身分、場合,我想適當的穿著應該要不同。每當我們在農莊,即使有人稱他是黎醫師,稱我是陳經理……。但我想我們內心給自己的定位,還是「自然農法的實行者」吧! 「自然農法實行者」這幾個字,其實背後包含了許多隱形的身分─愛大地的人類、關心人類飲食問題的人、想為孩子多做點事的父母、生態農業的拓荒者、愛吃又挑剔食材的廚師、企圖恢復農夫尊嚴的心農夫……。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照著岡田茂吉先生的哲理,努力地師法大地。既然這樣的生活是我們所追求的,那麼,「先生」、「先生娘」的稱呼,就只得放一邊了。總不可能包成粽子下田,回家再猛擦SK-Ⅱ啊! 我常想,「放下」其實也沒那麼難!只是大家已經習慣選擇「看別人眼光」的生活了。不過,順著別人的期待生活,會不會讓自己後悔呢? 我的夢想是在這個農場最美的一角,經營以自然農法食材來做餐點的餐廳。用喜歡的陶瓷裝食物,採集田間野花作桌花,極盡所能地讓人體會自然之美。 周遭有許多人不看好這個夢。但這是我的人生啊!要不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是自己的事,當然不會有第三者必須負責任,也沒有人有義務必須幫你,雖然有困難,也不過是成功故事裡的小插曲,不跨越,怎麼會有好的結局呢? 常有人對我們說:「很佩服你們的勇氣……」其實,老實說,我們哪有什麼勇氣呢!只不過做自己認為對的事而已。要說是勇氣,還不如說是依賴著信仰吧!遇到困難就祈禱,盡人事聽天命!不然,早就有人辭掉醫生工作,帶妻小遁隱山林了。 不過,能守著自己的信念,應該算是一種幸福吧! 每天晚上,看著熟睡的四張小臉,那麼地可愛……。而我知道,我能給他們的,雖沒有萬貫家財,但卻有我最多的愛在裡面。那麼,我是先生娘,或是個農婦,又有什麼關係呢? 科技人樂在田園裡 平靜就是幸福 他,來自新竹科學園區光電業,這樣忙碌的過了15年,一個青年變成一個白髮叢生、額頭光亮、身材臃腫的中年,雖然有著許多人稱羨的外在成就,但他累了,厭倦了,想看看另一條路,想多陪陪家人…於是,他離開電子科技業,帶著小孩,和太太兩人買下一片農地,成為專職農夫,成了愛上台東的新移民。 來到台東以後,如同在科學園區上班的生活,日常生活就是工作、家庭、讀書與交友,似乎是一樣的循環,真要說有什麼不同,就是心變得平靜許多。 為什麼類似的工作循環,只是工作型態改變,心就比較平靜, 我一直不自覺為什麼如此 直到最近,因為辭去原來的多元就業專案經理職務,改而常到未來上班的 「我自然農園」上班以儘快進入狀況, 在農園中,將近一週,一起在農園上班的建築師魁哥與一位正在往自給自足生活邁進的訪客楊大哥,三人有許多時間就生活、農業、建築、哲學、社會現像等話題激盪許多火花,經過不斷的討論,我才逐漸澄清自己為什麼心較平靜。 過去在科學園區的工作,隨著職位提高,與我的內在傾向分岐漸遠,也曾試著拉近卻愈來愈遠,不斷拉扯造成我的心不平靜,僅管當時我有比現在富足許多的經濟生活,也刻意接觸許多心靈層次的活動,但是根本的問題依然存在。當我職位愈來愈高,我必須愈來愈多重視效率與connection 的技巧,僅管許多公司宣揚人的價值, 但事實是「人」在科技快訴演變的產業中,只是有能力的知識機器,人的感受與精神不是關心的重點,這樣的形勢與我對人的領導態度是有差異的,所以來台東,改變了拉扯的情形,我的心自然平靜,我很高興有現在這種平靜的心境。 當時選擇台東除了因為因緣認識的這些人,還有台東較完整的自然環境外,或許下意識中,遠離西部能徹底斷絕退回科技業或熟悉的生活圈這個念頭吧。 來台東是我的緣份,過去的因現在有了果,在這裡交到不少新朋友,有堅持自然農法的農民,有原住民,有一般中產階級,有熱心環保人士,有過簡單生活人士。每一個新朋友都帶給我許多衝擊,也促使我不斷思考未來方向的可能性。也許用我的一些能力幫助社區或其它人,也許是專心作自然農法農民,不管如何,慢慢可以不急了。 台東舉目可見的大山,亙古聳立在地面上,不管山裡多少蟲魚鳥獸的活動,大山依舊佇立,我也希望能像它一樣, 生機盎然卻又平靜無波,瞭解與透澈人世的侷限與短暫。 割草 最苦的農事 星期六早上,大多數上班族仍在家睡覺的時候,我7點不到已在田裡工作。通常一早的第一個工作是揹割草機除草1小時,因為氣溫較低。1小時工作下來,1公升油箱油正好耗盡,走了小碎步約120公尺,割了約300坪的田地,此時我已宛如洗澡般,上衣與褲子上緣都濕透了。 割草看似簡單的工作,卻是我經歷的農事中目前為止最辛苦的工作。為了避免飛石傷害,割草時必須全身包起來。穿著塑膠布的長圍裙防護衣,雙手戴上袖套與手套,戴著護目鏡與黑網面罩,僅管不通風也得接受。揹著將近9公斤重的割草機,雙手用力握著刀桿握把,左右旋轉刀桿,雜草很長又纏繞牽牛花這類蔓藤植物,所以雙手得不斷用力,割草機引擎不斷振動,割到後來雙手到會開始麻痺,沒有知覺,據說嚴重的人吃飯拿碗會雙手發抖。 早上8點,氣溫已30度C,終於走完這1小時,雖然衣服濕透,幸好等會作別的農事會再曬乾。望著這塊田楊桃樹下與空地, 將近約2100坪雜草地,還有近600坪楊桃樹下與腰同高的草未除,還得再割約4小時。這次割完,看草長的快或慢,也許再過10天,又得再一次輪流分區割草,再濕透衣服7次。 割完的草曝曬幾天讓它乾透,再拿大釘耙梳攏在一起,搬到作物下覆蓋,300坪的乾草,需要1小時才搬得完。雜草若太長,容易開花傳播種子,滿地種子隨時伺機發芽,將來很難控制,我計畫的農地,扣除工寮與水田,將來還有近500坪的蔬菜與果樹,雜草太優勢,將來這些作物就吸不到養份與陽光。雜草若太長,割草速度快2倍多的割草車就無法進入,雜草若太長,就擔心蛇在裡面。所以目前希望保持楊桃樹下之雜草在膝蓋以下,而蔬菜區雜草先割下來蒐集乾草,也避免怪手整地挖水田時,把太多生草混入土中,易滋生病菌。 雜草生命力旺盛,南台灣的高溫,每下過雨後的隔天,陽光一照一天可以竄高10多公分,幾天就很高了。望著生生不息的雜草,在農業藝術的思維與體力汗水的勞動中,我還有很多路要走,很多汗要流,很多思維待釐清。 當東方遇上西方 電小二 當東方遇上西方,勇闖天涯的愛情、中西合璧的異國婚姻,會因文化不同產生哪些酸甜苦辣?她們,寫在部落格裡。 嫁去紐約的NY220,希望能和台灣家人分享生活點滴和所見所聞,但光靠照片或是國際電話,很難讓家人體會異鄉生活的完整面貌,這時,部落格就成了最好的工具。 NY220的父母一開始不會上網,都要請弟弟把部落格內容印出來看,到後來媽媽已經練就上網絕技,講電話講到最後竟然還說:「好了好了,bye bye,我要去看你的文章了。」甚至開始推薦親朋好友來看她的部落格。 金芭莉從match.com遇見墨西哥老公野人,原本是不婚族的兩人決展開一段異國婚姻。當西方老婆民生大小事裡「吃」最令她沮喪。 野人不吃亞洲菜,而金芭莉對美國菜式雖不排斥但也非喜歡。一回,野人好心地說要烹飪,卻拿出了一罐BBQ豬肉,放進微波爐裡,加點超市買的馬鈴薯沙拉,就成了一道菜。金芭莉只能趁老公不在家時偷偷煮亞洲料理,滿足口腹之慾。 鏡頭拉到北大西洋的另一邊,黛比與住在瑞士德語區的瑞士籍老公羅曼諾定居在萊茵河小鎮。羅曼諾為了黛比認真學中文,被平上去入的變化搞得頭昏腦脹,為的只是能在電話中用中文向台灣的岳父母問好。 黛比剛到瑞士時語言不通,看老公和朋友聊天,只能在旁邊陪笑。 三個小女子,在異國透過部落格,把婚姻生活點滴分享給台灣的朋友,歡迎定時收看。 推薦部落格 ●金芭莉在舊金山的隨心想網誌 https://city.udn.com/blogLibrakim ●Swiss Debby https://city.udn.com/blogdebby927 ●NY220 的網誌 https://city.udn.com/blogNY220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