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30 09:57:59瀏覽3607|回應1|推薦29 | |
遇見香格里拉--樸門農藝生活誌 地球暖化擴散,生態危機蔓延,人類好不容易才找到節能減碳療方,全球通膨、糧荒再為普世投下震撼彈,當發展、擴產正夯,卻有一群人反其道回歸樸實生活,走環保永續的路,尋自在的生活…… 開樸門 永續上路【理念】 懶人農法 三大倫理 樸門農藝最早由澳洲比爾.墨利森(Bill Mollison)和大衛.洪葛蘭(David Holmgren)於1974年提出,顧名思義是一種簡樸的農耕作法,也是一種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有人稱為「懶人農法」,在國外行之有年,在台灣才剛起步。 樸門農藝(permaculture)是永恆的(permanent)、農業(agriculture)和文化(culture)的縮寫,核心精神包含三大生態倫理:「保護地球、照顧人民、共享多餘」。主要在發覺與模仿大自然的運作模式,設計生活,建構人與自然的平衡點,因此它是一種生活哲學,也是一種生活藝術。 農村歲月 永續哲學 而隨著時間推移,樸門農藝的實踐者已發展出了許多原則,作為實施農藝的指導方針,例如零廢棄、收集並儲存能源、有效率的能源規劃、珍惜再生資源、靈活回應變化、將問題視為正面的資源、每個元素可產生數項功能、尊重多樣性、整合而非隔離、運用邊界生態、重視邊緣資源、採取小而慢的解決方法等。 「樸」代表大自然的簡樸精神,「門」指的是「方法」和「派典」,而「農藝」是要凸顯樸門不只用在農業,更用在生活藝術上,是一種「永續農業」,也是一個類似道家整體觀與儒家實用哲學思考下的生產系統、生存模式與生活形態。從樸門農藝的實踐者,可看到養雞鴨不但能吃蟲、會生蛋、可肉食,糞便還可提供肥料。這就像穿越時光隧道,回到我們阿公阿嬤從前的農村歲月。 回歸自然 自娛益人 樸門農藝的層面廣泛,包括有機農業、生態池、自然屋、綠建築、中水回收、節約能源、資源再利用、太陽能、都市規劃、社區營造、地質歷史、環境心理學、生態心理學等等,且內容仍在擴展中,內涵及於生態農業、人類生活與面對生命的基本態度,既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也提供一套永續發展的思維準則,能讓每個人依自身所處的環境,設計出各自適用、且合乎自然法則的生活方式。 不老部落 不了情【實作】 ●bulaubulau 種子 種子的撒播,總在冬天接近尾聲時,由部落全體動員開始春作,播下小米及旱稻種子。小米在部落已是第三代了,同一個地點種了三年三次,希望土地記住小米,小米也記住土地。 旱稻種子從南投取得,與寒溪從前所種的品種不同。傳說的旱稻,現在僅存於族人的記憶裡,日後必然遺忘。那為什麼再次耕種,就是喚醒族人的記憶,從播種、除草、收割等過程,透過手傳至心靈,重現曾經屬於泰雅的尊嚴。自然栽植的目的,是為了讓作物找回原本的尊嚴,而我們做農夫的,只是聆聽他們的聲音,從旁協助他們。 從老祖先傳承下來的經驗及種子,在力倡經濟唯一的政策下,逐漸在流失,若完全失去,再從頭開始真的不容易。 果子 果子種植,對農夫而言,需要耐心,相較蔬菜數個月的生長期,果樹動輒數年。 寒溪部落附近的大進村,種有許多蓮霧、柳丁、橘子、柚子等果樹,今年柚子盛產,成堆柚子被丟棄於水田。幾塊錢就能買到新鮮的蔬果,且四季無缺,即使景氣不好,台灣人也沒擔憂過斷糧的問題。 就因為農業技術進步,蔬菜產期可調節、水果大又甜,使現代人忘了粒粒皆辛苦,有多久我們沒有感謝吃進口的食物了呢?開始手持鋤頭,從事原住民的自然農耕法,最簡易的小白菜需要一個半至兩個月,逢暖冬,分食給紋白蝶後,即所剩無幾。因此,吃進嘴裡的每一口食物,讓人由衷感恩。 若了解作物自然的生長過程,相信人們會更珍惜食物,而農民也不會為了量產,而身陷兩難之境。 孩子 孩子在山上徜徉,好壞可從一個故事說起。三年前當部落決定要設置一個畜牧區時,大家開心的討論著要養些什麼,沒錯,雞、鴨、羊是不二選擇。 第一個月,興高采烈從小雞店帶回來的小雞鴨可愛極了,在大家的玩弄下,牠們奇蹟般的茁壯長大,也不負眾望的生了一顆顆讓我們尖叫的蛋,但故事就從這邊開始高潮迭起──牠們們會生蛋,卻不會孵!眾人左想右想,就像看到山豬沒帶刀般著急痛苦,恨不得一屁股坐下幫牠們孵算了。最後,只好捧著蛋回小雞店問明白,沒想到一進店裏,小雞店的大哥問也不問,就很專業的說:「溫室孵蛋,孵出來一顆25元,孵不出來一顆5元。」 大伙們這才豁然開朗:原來現在的雞都不會孵蛋了,它們的爸爸媽媽是電燈泡! 不會孵蛋的雞媽媽們,不用說,也不會帶牠們的小寶寶,不是帶不見了,就是把小寶寶當椅子坐。結果,從小雞店孵回來的20幾隻小雞鴨,沒幾天就寥寥無幾了。此時部落的叔叔透露:山下某長老家中的老母雞帶小孩很一流,於是三跪四請找來了一窩小雞及幾隻母雞「親子示範」,部落這才不再是小雞看不到母雞的畫面。 不老部落http://blog.yam.com/bulaubulau 一園野蔓 攀爬自然【分享】 ●Yamana 從生意人變佃農的幾年前,我還是一個標準的生意人,每天汲汲營營於獲利,環保、減碳、節能,對我來說,是媒體的煽情之詞,無關痛癢。因緣下的轉變,來自於嚴重的過敏症狀、肥胖,以及長期工作累積的情緒壓力。 一開始,只是自私地想要改善自己的狀況,擔心病痛纏身,因此接觸有機與健康食品,才開始對環保、養生、自然,有了進一步的研究。期間,為了治鼻子,也在武漢學習中醫,為了減重,到印度學習自然療法。中醫與自然療法讓我瞭解到,現今社會種種問題與許多疾病,多因為人與自然脫節太久所致。加上標榜有機的事物,並非我所親見,多少存有懷疑,因此我便自己動手,開始了佃農生活。 野蔓園的四種人 幸運的是,我一開始就接觸到樸門(Permaculture)的知識,讓我從觀察與實作中得到自然生態農耕的經驗,認識了很多同好,更有了花蓮樸門理想專案的開展機緣。不論是野蔓部落的連結──從香港、美國、奧地利,甚至非洲,都有人關心野蔓園發生的種種,映證了天涯若比鄰、吾道不孤的說法。還有綠屋工坊想要傳承的傳統手做文化氛圍、保留在地人文特色的理念,都是加強我繼續分享樸門經驗的動力。 這幾年來到野蔓園的朋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而不論是哪一類,當與他們分享樸門經驗時,多少會提到我的個人經驗。我給他們的建議是:一,必須對希望從事的這件事情有興趣。當對某一件事情反覆思考、時時回憶,甚至花費許多心思在這件事情上,那麼對此事便有了興趣,那和偶爾想起、偶爾接觸的好奇不同。接下來,必須在此事中找到樂趣。因為農事是非常辛苦與孤單的工作(我想不只農事,許多事情必伴隨著辛勤的勞動與付出),這是台灣農業面臨勞動力老化危機的原因。而且不能將之視為一份工作,想要從中獲利。 抗暖化不違人性 想要從事有機自然的農耕有機自然的農業,必須要找到一群同好,以及保持對環境、人與動植物永續平衡發展的堅持,才有可能長久走下去。這完全符合樸門的三個倫理: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分享多餘。三年前,沒有人會想到今天面臨的糧食短缺,更沒有人想到今天會看見一桶原油飆過一百美元的光景。 樸門並非要求過沒有享受、違反人性的生活,那有違人類進步的法則。樸門提供的是平衡、永續的觀念,所以當你做了一些耗能或增加二氧化碳的行為,請同時也要做些平衡,比方說動手種棵樹、多走幾步路、吃當季當地生產的食物……可當這是一種贖罪,或一種地球、人類永續的是實踐。 野蔓部落http://yamana-garden.blogspot.com/ 在鹿野 用生命閱讀大地【心得】 ●菜菜子 住在鹿野農場的那一夜,阿素說夢話,夢中振振有辭,說著聽不懂的外星文,眾人全醒,她獨睡,早餐時刻提起,我們笑她與上帝對話。 而我徹夜翻轉,不是認床,卻不知怎麼睡不熟!清晨,其實醒了,卻在朦朦朧朧中不想起身,不想改變這寧謐靜好的晨間。於是,清晨五時醒不來,誤了與阿瑟去除草的約定,誤了和露珠晨風親吻的想念。 農場,無時不忙著,偶爾涼亭處笑語晏晏,便知偷閑,喝一盅茶,在水之湄,這時節野薑花盛開不吝,香沁千里,滿溢園區。巡禮楊桃園,桃花燦燦,意外發現一顆顆碩大的火龍果,盛滿了甜美的陽光滋味,帶著仍然微溫的熱情,如果你真能吃到,何等幸福!人間極味! 神祕果栽植成功,遠遠望去點點紅豔,一想起就滿口甘甜。 年輕的阿瑟,不知怎麼愛上除草,清晨四時起,打坐,五時到農地,夜暮了才回。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在山裡和只有月亮與星星的夜暮,滿心歡喜對話,阿華望著滿園水果興嘆,正為紀錄發愁,鳳梨香怎香?檸檬鮮怎鮮? 熟知生態又極擅廚藝的阿楓,卻喜歡讀嚴肅的論文,今朝北上精進,而散落各地的家人,才回來這天堂,如今又要各自回人間了。 這時刻,最想呈大字型,靜靜躺在豐沛的土地上,有花香、果香、泥土香、蝴蝶及陽光、心靈,和大地正對話! 我想起,十多年前,鹿野,都蘭山,一場夢兆,促成農場因緣,該怎麼說,檸檬樹與星天牛的故事?該怎麼說,稻田與福壽螺的相識?該怎麼來描述人與土地,這樣一場天地之際的驚奇交會? 在鹿野,這是一場生命的約會,用尊重的心懷面對生命,親吻大地! 這裡對待土地的態度,讓人明白,生命是值得相等對待的, 即使所有一切都消失了,生命還是不會停止閱讀大地! 菜菜子的有機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udUepYeXEx_7Kbb4NU_Fdu4-/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