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一國兩府」談「國家」和「政府」
2011/06/24 08:41:10瀏覽975|回應1|推薦7

國家

「國家」是一種社會組織。既然是社會組織,其型態會隨著社會而演變。現在所認知的「國家」,和上古的部落組織不同,和中國周朝時的戰國,歐洲中古時的城邦相比,也不一樣。

既然是社會組織,也就和當地的社會文化有關。而且,牽扯到意識形態和政治利益,「國家」很難有一個世界公認,放諸四海皆準的嚴格定義,任何定義都會有些不適用的例外。一個可行的方式,是找出共同的要素來描述。

中文的「國家」,在英文有幾個不同的詞,意義也有些差異:

COUNTRY 比較強調「土地」,領土,轄區等:
A COUNTRY is a geographical region considered to be the physical territory of a sovereign state, or of a smaller, or former, political division within a geographical region.

NATION 比較強調「人民」,民族,文化,語言等:
A NATION is a group of people who share culture, ethnicity and language.

STATE 比較強調「政治」,政府,公民,內外主權等:
A sovereign STATE is a state with a defined territory on which it exercis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vereignty, a permanent population, a government, independence from other states and powers, and the capacity to enter into relations with other sovereign states.

有關「國家」的定義,1933年簽訂的蒙特維多公約(Montevideo Convention)經常被引述,這份公約的第一項條文聲明:

在國際法上的國家實體應該必須擁有以下條件:
 1. 固定的人口;
 2. 既定的國界;
 3. 政府;
 4. 與其他國家發展關係的能力。

也就是,一個「國家」要具備四個要素:

國家 = { 人民,土地,政府,主權 }

前三要素比較容易界定,「主權」卻不那麼明確。依照上述定義,「主權」是以國際邦交能力來衡量。但現實上,還是以聯合國的會員資格做為最後的認定標準。巴勒斯坦俱備前三要素,也得到不少國家的承認,但得不到聯合國的會員資格,還是不能算是「國家」。中華民國則是更接近「國家」的例子。

「主權」常被誤解為「治權」。主權的「主」並不是自主,管控,而是主人,擁有的意思。前者有實力即可,也就是「治權」;後者則需外界承認,才是「主權」。

民進黨常說: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實際上,這句話的實情是:台灣是擁有「治權」的「政府」。沒有「主權」不可能是「國家」。

政府

「政府」是一個組織。「憲法」是組織章程,「國號」是政府的名稱,「總統」是個政府職位。

「政府」是「國家」的構成要素之一,和「人民」、「土地」一樣,是「國家」下一級的元素,並不等於「國家」。當一個政府代表國家時,這個政府的名稱才成為代表國家的「國號」,「總統」才成為國家的元首。

有效的政府必須具有統治權,表現於立法,行政,及司法等方面。頒發公民的身分證及護照,是一種政府管轄的治權。雖然和中華民國沒有邦交,也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其國家(中國),但美國政府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護照,也就是承認中華民國是個有效的「政府」。

中國

中國(China)是一個國家。歷代「政府」的「國號」有秦、漢…唐、宋、元、明、清、中華民國(ROC),中華人民共和國(PRC)。

中國是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的創始會員國:

http://www.un.org/en/members/index.shtml
Member State: China
Date of Admission: 24-10-1945

1945-1971中國由中華民國政府代表。
1971至今,中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

大部分的國家只有一個政府。很不幸的,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成立政權後,中國就有兩個政府。1949年內戰結果,兩個政府的勢力有所消長,但都沒放棄做為「中國」的政府,也就是沒有分裂成兩個國家,一直處於「一國兩府」的狀態。

統獨

所謂「統」,是「一國一府」。而「獨」,是「兩國兩府」。目前這兩種情況都不為兩岸所共同接受,只好維持「一國兩府」的現狀。未來局勢有所改變時,現狀也可能會跟著改變。至於如何變,依人類「民以食為天」的歷史來看,民生應該是決定因素。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daxc7&aid=5358338

 回應文章

thy:對房價的感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論述精闢
2011/07/09 10:10

本就是
至今兩府一直延續 
代表權轉移而已

有學問 ㄏ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