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10 17:33:37瀏覽4044|回應8|推薦8 | |
馬英九的一句少子化是國安問題的言論,又引出了一堆思慮不周,人云亦云,的愛講話教授在那裡危言聳聽,尤其是愛拿日本的經濟衰退做例子,把日本這樣一個強大而富有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講得好像快要亡國了一樣。 莫非他們不知印度,孟加拉,還有非洲、美洲的許多國家之所以一直不能擺脫貧困,和高生育率有關嗎? 第一個鬼扯蛋是說少子化以後,國家經濟會惡化,美國近些年經濟也衰退得非常厲害,聯邦政府債台高築,各州政府也是赤字連連,。但美國從來也沒有少子化問題。請問這又如何解釋? 反倒是大量的年輕人口,可能造成就業的嚴重問題。美國現在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已經好一陣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大量從軍的年輕人口回流社會,結果呢,一九三三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無家可歸,城市裡排隊領飯吃的人,綿延數里。如今讀到當時情形的描述,非常的可怕!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大量的新生兒出生,一堆人根本沒有受到良好的教養,到了一九七零年代,這些小孩長大,大量的年輕人口搞嘻皮,濫交,吸毒等等,成了社會的重大負擔,那有什麼生產力可言? 第二個,也是最鬼扯蛋的是說少子化以後,少數的年輕人要養多數的老年人,年輕人負擔會增加。到底是誰在養誰啊!少子化以後,年輕人爽歪了,怎麼會負擔增加呢?以前人小孩子多,出生了要和哥哥姐姐爭竉,或是要幫忙帶弟弟妹妹,做家事,幫忙賺錢等等。被棄養的,送人的,時有所聞。長大了找工作,要和一堆人競爭,出生率愈高的地方,男的偷盜,女的去出賣靈肉的比率愈高。而家裡有點錢的,等到父母死了還要和兄弟姐妹搶遺產。 現在的人生的少,小孩一出生像是寶貝。大陸的一胎化,一出生就成了金孫,全家圍著轉。長大了找工作,沒幾個人和競爭,老人多才好,光老人的生意就做不完了。父母年老後,財產沒人搶,甚至連祖父母的也一起拿了。 第三個鬼扯說是稅收減少,支出增加。到底這社會是年輕人比較有錢,還是年紀大的人比較有錢?換個方法說吧,當然是年紀大一點的人賺得錢會比較多,不是嗎?年資、經驗、社會關係,年輕人根本都比不了。年輕人最大的本錢是年輕,有體力,可以做勞力的工作,但勞力的工作,錢賺得不多。要講賺錢,那還是年紀大的人的天下。 現在人比以前長壽,工作時間拉長,年紀較大的人錢賺得多,又老不死,政府等於多了些長期的搖錢樹。人年紀大了,固然病痛增多,但要到靠政府養的人,本來就不怎麼交稅的,而且人老到了嚴重病痛,無法工作,離死期就不遠了。這些人同年齡的人愈多,一下子死掉的人也愈多,政府的負擔一下子就減輕得很多。 土地,農田,道路有限,有一定的負擔能力,少子化,人口減少,住房的問題也變少,吃飯的問題也變少,現在生產靠機器,一台機器抵得上幾十個,幾百個,甚至幾千人的勞動力,社會當然不能沒有年輕人,但不必要那麼多的年輕人。 科技發達的工業化社會和過去科技落後的農業社會是不一樣的。 已經都二十一世紀了,馬英九,莊淇銘,何思慎這些人的思想,還停在農業時代。在此點名駁斥。 請參考以下文章: ===================== ㄟ型少子化 國安土石流 教授未來學多年,持續呼籲,少子化將對社會造成兩大衝擊,可用兩個數學圖形表達:倒金字塔型及ㄟ型。 由於少子化,社會的人口結構從農業社會的金字塔型轉為倒金字塔。也就是從以往多數人工作養少數老年人,反轉成少數人工作養多數老年人,這將導致國家財政崩解。 台灣人口結構在一九五一年時,平均約二十二點七個工作人口養一位老人。到了二○○八年,平均約六點九人養一位老人;到了二○一四年將是約三點五個人養一位老人。日本因為人口老化,現在國家財政赤字已高達兩年的國家GDP。所以,被許多財經部門評為財政危險國家。我國財政近年來快速惡化,人口老化正是主因之一。 在倒金字塔的人口結構下,稅收減少,支出增加。這也是為什麼我國財政赤字會屢攀新高的原因。政府財政再不檢討,開源節流,將導致社會崩解的土石流。 另一個問題是「ㄟ型社會」。內政部指出我國今年比去年增加四萬多人,為什麼出生少卻增加人口數?因為醫療發達,死亡數低於出生數。為什麼是「ㄟ型」?因為科技增長壽命,所以雖然少子化,總人口數還是微幅上升。但是科技有其極限,所以如果繼續少子化,幾年後,台灣人口將會大幅下降,從現在往後看就是「ㄟ型」。 經建會五年前公布民國一九五年台灣人口將只剩八百萬人。五年前公布的數據是一○七年後總人數才開始減少,現在,要提前減少了。八百萬人口的台灣,與二千三百萬人口的台灣,所能承擔的治安、交通、國防、國土規劃、公共工程及社會安全體系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馬總統將少子化提升至國家安全層次是正確的。政府應全面應戰,在增加人口方面,訂定鼓勵生育及吸引優秀外籍人士方案。在財政上,訂定透明且能有效減少債務的財政方案,讓全民共同努力。政府部門再不正視少子化帶來的嚴重財政黑洞,將來全國人民都會被捲入黑洞的深淵,因為,財政一旦崩解,社會體系會跟著崩解,無人可以置之事外。 【2011/01/10 聯合報】 其實,日本二十年來的經濟不振,其引爆點雖為一九八○年代的經濟泡沫化,但究其根源則為人口老化。目前,日本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已達二千九百萬人,約佔日本總人口百分之廿三,而日本的老年人口估計將在二○二五年超過人口數三分之一,邁入老人國家。再者,日本厚生勞動省新年公布人口統計數字顯示,二○一○年,日本總人口減少十二萬三千人,連續四年出現人口負成長,且減少規模更甚二○○九年的七萬一千八百人,顯示日本人口正加速老化中。 人口老化的日本,內需市場萎縮,令其經濟陷於難解的通貨緊縮。日政府採貨幣寬鬆政策,零利率幾乎成日本利率市場常數,但此舉無助刺激日本國民擴大消費,進而帶動投資,創造就業機會。此外,零利率政策更令退休族將荷包拴得更緊。在日本失落邁向二十年之際,此問題不僅未獲緩解,反而日趨嚴峻。因過去創造日本經濟榮景,支撐日本內需消費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將進入退休高峰期,此將加劇日本的老化問題,使日本經濟持續向下探底。 尤有進者,二○五○年日本的人口將減至九千萬人,其中高達四成屬老年人口,工作年齡人口預估降至五千二百萬,退回二戰結束時的低水準,債臺高築的日本未來將無法有效維持社會安全網的正常運作,引爆財政金融風暴,構成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因此,馬總統認為,「解決少子化問題,必須提升至國家安全層次」,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台灣能否永續經營的死活問題。 台灣的育齡婦女生育率已是世界最低的零點九人,甚至遠低於為人口負成長所苦的日本之一點四人,若未能及早有效緩解少子化,台灣必步上日本後塵,而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將是目前對生兒育女裹足不前的生育族群。因此,年輕朋友應認識到「增產報國」實為「利己」的理性經濟行為,當然政府相關因應政策將生育成本合理的「外部化」,亦應是提高生育率的有效手段。 【2011/01/10 聯合報】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