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20 08:57:53瀏覽2281|回應2|推薦11 | |
剛剛看到一位媒體的大大,不知是那一家電視台的,寫了一篇文章(文章附於下方),在談論倒扁和挺扁者在台南和高雄的衝突事件。他認為那些衝突,只是政治人物為了自己的選舉,因此故意製造民眾的衝突,好打自己的知名度等等。他因此要求拍攝的人員,故意不要去拍那些政治人物和他們的名字等等,好讓他們的計謀無法得逞。 政治人物為了選舉也好,為了宣傳理念也好,總是要辦活動的,活動的動機很多,有的值得欽佩,有的實在不太光明,因此該位電視製作人對政治人物的批評我部份同意。但是如果一個掌握攝影和報導工具的人,為了怕觀眾無法看出事件的意涵,就要來代替觀眾做判斷,故意隱瞞重要的人時事地物真相或事實,那麼我認為未免太過不專業,不盡責,也太過自大了! 媒體的責任是忠實呈現,在有限的時間中,儘量整理出最主要的事實,呈現出最重要的事實畫面,讓觀眾自己來做判斷。新聞評論,是評論員的責任,不是記者的責任,要如何去想一件事,是宣傳家的工作,也不是記者的任務。 我想要強調的是,媒體大人,記者先生女士們,做好你的本分和專業,不要自以為你們的知識比我們一般觀眾多,教育比我們高,不要以為你們比我們會想,更不要以為我們沒有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我們比不上你們的是,我們沒法讓你們一樣,親身到達事件的現場去捕捉第一手的資料。 我不時會比較各電視台對同一事件的新聞報導,經常很失望,失望的不是製作的不精良,而是報導時忽略,甚至是故意忽略重要而基本的事實。譬如這次台南和高雄的挺扁倒扁衝突,在台視新聞方面,對衝突雙方的各自的大約人數有多少人,比例如何,完全沒報;而挺扁者是如何衝過拒馬,到底誰被打,最基本的人時事地物,五個要素,全部混沌不明。中視好一點,但也只是好一點而已。 再強調一次,媒體記者們別以為自己有比較高明,我們當觀眾的都很笨,好像必須要你來指導才行。當新聞報導者在那裏,以自己的主觀好惡來選擇畫面,故意隱瞞某些重要的基本人時事地物事實時,你們就是試圖引導觀眾的思考方向和認知時,這種作法,既不盡責,也不專業,更是狂妄自大! 沒錯,有人真的很笨,有人真的很容易受人影響,即使如此,也不代表新聞報導者就有權力來替他們做思考判斷。評論新聞,那是新聞評論者的工作,宣傳理念,那是宣傳家的事,記者們,請以你最大的智慧和知識,呈現出事件裏最忠實的事實真相,這才是你的本分和責任! =================== 政客的劇本 民眾的血
高雄市挺扁民眾去倒扁人馬場子踢館,發生流血衝突。做為新聞台製作人,很遺憾的,即使我們早已洞悉這是政客寫好的劇本,但是仍然無法拒絕把街頭暴力的畫面送到觀眾家裡。這場街頭暴力事件讓電視台賺到收視率,民意代表賺到知名度,但是受傷的民眾除了渾身傷痛和一肚子氣,什麼都沒賺到。我想提醒民眾:「省省吧!別再替政客流血。」 這場倒扁和挺扁的帶頭人物都是有意參選下屆市議員的地方喉舌。他們都熟知炒熱選情的三步賤招:先動員群眾、再吸引媒體報導、然後製造衝突。在政客構想的劇本裡,「衝突場所」是拉抬選情最佳的練兵場,民眾的集結、叫囂,媒撉漫褔寣BSNG直播,這一切都是按照政客的劇本走,他們唯一無法控制的只有衝突的大小程度。 我要譴責衝突的始作俑者,因為他們的目的都是在「聚眾」。首先要質疑的是倒扁的帶頭者,既然你連續三次申請集會遊行都未通過,難道不能換個地點再申請嗎?非要硬鑽法律漏洞,假「泡茶」之名行「聚眾」之實。至於挺扁的帶頭者更是利用自己主持的地下電台煽動民眾前往抗議,這也是假「抗議」之名行「聚眾」之實。雙方都知道極可能發生肢體衝突,卻還是要動員群眾去對決。 政客很清楚,民眾對決一定會吸引媒體報導,媒體報導一定能拉抬選情。於是在長時間的對峙中,觀眾就不斷看到兩個市議員參選人的宣傳車和競選招牌出現在鏡頭前。即使我們一再告誡攝影記者,但怎麼避都避不開,兩位參選人的知名度,藉著街頭衝突一夕打開。雖然我們一再告誡記者和編輯注意措辭不要激化對立,但是在新聞台激烈的競爭下,我們被迫跟著政客的劇本走。 隨著倒扁民怨遍地開花,我擔心這種民代鼓動紅、綠支持者對決的戲碼會在全台上演。身為媒體工作者我必須承認,報導新聞是我們的天職,不過我們不想拍攝沒讀過劇本的臨時演員在街頭流血。所以敬告讀者要抗拒政客的惡意動員,避免自己的政治熱情被利用,淪落在政客的劇本裡軋一角。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