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裡, 什麼時候年輕人養過老年人? - by 時季常
有一些不食煙火的學者, 發表了少子化是國家危機的說法, 他們說, 年輕人變少, 以後一個年輕人要養四個老人, 年輕人的負擔變重了. 這些人講的根本是反話, 非常沒常識, 沒根據, 信口開河的胡說八道.
可歎的是, 因為這些話是從學者的口中說出來的, 很多人竟然相信了. 而一些政客也跟著推波助瀾, 加強了這些反智的迷信.
少子化的結果, 年輕人只有享福, 那來什麼負擔. 假設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 而這對夫妻都是獨生子女, 那麼這個小孩至少會有父母, 祖父母, 外祖父母總共六個人的竉愛和照顧, 而且他還能夠單獨接受這六個人一生奮鬥所產生的財富和產業. 這個小孩, 從一出生, 就有了內外祖父母的蔭顧, 還有二個條件很好的父母.
這些學者講的話, 大概是根據"養兒防老"這句話所產生的想當然耳. 問題是, 人類歷史, 什麼時候, 什麼情況下, 發生過"養兒防老"這件事? 如果你有稍微的了解一下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 那你就會知道, 養兒防老在歷史上只是發生比例很低的個案, 人類的歷史長河裡, 年輕人從來沒有養過老年人, 至少比例是很低的. 到底有多低, 我拿不出確切數字, 但也不需要確切數字. 讀者看完我的文章, 可以自己評估一下.
你可知道, 人類在近代以前, 平均的壽命只有三十幾歲, 所以古話才說, 人生七十古來稀. 根本就沒有老人可養, 那來的年輕人養老年人呢? 養尊處優, 應該沒有比得上皇帝的吧? 讓我們去掉那些因為戰亂或被謀殺的皇帝, 你查查看歷史上那些自然死亡的皇帝裡, 有幾個活過四十歲的?
先來講幾個大人物, 戰無不勝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 只活了三十二歲, 死於瘧疾; 海上霸主, 延平郡王鄭成功, 三十九歲, 一個感冒就死掉了; 歷史名君, 後周世宗柴榮, 三十八歲, 胸口長了一個瘡就救不活了.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講的是三國時代, 蜀漢丞相諸葛亮得年五十三歲, 己經算是長壽的. 魏明帝曹叡三十三歲, 他爸爸魏文帝曹丕三十九歲, 他祖父曹操六十五歲, 己經算是很長壽的了. 以上這些人都不是什麼縱情聲色的皇帝.
顚覆一下大家的認知, 事實上, 古代有能力縱情聲色的人, 反而是能夠活得比較久的人. 那些沒能力縱情聲色的人, 可能因為沒飯吃餓死, 營養不良早死, 生病沒得醫病死, 服勞役累死, 當兵打仗被殺死. 當兵的如果能活到超過三十歲, 可能己經當上將軍了, 至少也會是個百夫長.
古來爭戰幾人回。不必當過兵也知道, 在軍中或是在社會也是一樣, 年紀愈輕的, 資歷自然愈低,職位也自然愈低, 什麼髒活, 苦活,累活,都是他們在做。 打杖時, 衝鋒陷陣衝在最前面的也會是他們, 所以年輕人的死亡機率最高, 在冷兵器時代,一場經年累月的大戰下來,不要說三十歲,能活超過二十歲可能就很稀罕了。法國皇帝拿破崙帶了六十萬大軍遠征俄國,餓死,病死,戰死,冷死,不計其數, 才過一個冬天,只剩下六萬人回來。
看看人類在近代以前, 要生存下來有多麼的困難. 人活著就要吃飯, 古人沒有現代科技, 生產靠人力和獸力, 基本上糧食生產能力就低, 如果再加上天災人禍, 餓孚遍野, 路有凍死骨的景象, 並不少見. 古今中外, 歐亞大陸,各個文明,平均每三十年就有一次大飢荒, 易子而食的事情,史不絕書. 據說在亞洲,一直到引進番薯以後;在歐洲,一直到引進馬鈴薯以後,才終止了因為飢荒而人吃人的現象。
戰爭大量耗損年輕人口,前面講過了,還有更可怕的人類殺手是傳染病。傳染病來至於病菌或是病毒,在二十世紀之前,人類對於傳染病基本上束手無策,一但發生,經常是整個村莊全滅,僥倖痊癒的人,往往也喪失了自理的能力而很快的死亡。十七世紀歐洲的黑死病,滅掉了當時三分之一的人口;而鼠疫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史不絕書,有根據說大明王朝其實是滅在於鼠疫。十九世紀疫苗的發明,和二十世紀抗生素的發現,應該是現在世界人口大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人類自有歷史以來,什麼時候年輕人曾經養過老年人? 人類平均壽命才三十來歲,絕大多數的"年輕人"根本就沒有老人可養!對,還是有一些長壽的人,在以前那種社會條件下,能活超過五十歲,或是四十歲的人,如果不是王公貴族,應該也會是個員外吧!這些人那裡需要年輕人來養他們呢? 他們反倒有可能養出一些敗家子,經常要跟在他們後面收拾殘局。
現代人的壽命大幅增長,七十歲己經不稀奇了,在條件更好的社會裡,有人預估平均壽命九十歲以上也不會誇張。那麼,是不是這樣年輕人就有老人可以養了?九十歲的老人,他們的子女大概是六、七十歲,而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的子女是三、四十歲,而三、四十歲的人,他們的子女是十來歲。
請問一下,在現代社會,到底會是誰來養誰? 現代人退休年齡愈來愈大,活得愈久,工作的時間愈久,得到高地位的機會愈多,能夠累積的財富愈多。
古時候十五歲以前就結婚生小孩了,現在人二十歲大學都還沒畢業,那些沒有得到父母支持的,很多人一畢業就欠著一堆債,工作資歷淺,根本拿不到高薪,財富能夠累積也很有限,自顧不暇,他們要拿什麼來養他們的父母? 能夠不向父母要錢,獨立生活,己經是皇恩浩大了,謝天謝地了。
當然也有混得不好的老年人,這些混了幾十年,自己的生活費都有問題的人,大概率他們的子女小時候可能也得不到太好的照顧和培養,如果就學和就業都有問題,大概率可能自己的生活也在爭扎,這些年輕人能有什麼能力養老年人呢?
最近幾十年來,流行一個名詞,叫做啃老族,好像這是一個新的現象一樣。請仔細想想,如果是在古時候,大概率要是非富即貴的家庭裡,才會有老人,而這些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並不算老的老人,往往是創造或是掌握著富或貴的人。所以在這些有老人的家庭裡,年輕人如果不想啃老,大概也不行吧!
希望那些說少子化是國安危機,說少子化以後,年輕人要養老年人,經濟負擔加重的學者們,你們真的不要再躲在象牙塔裡,講一些不食人間煙火,誤導大眾的謬論。既然那麼愛發表,那就該多少充實一下基本的人類學和人類發展史方面的知識,問問你自己三個問題,到底在人類歷史裡,古代或現代,什麼時候,1)年輕人有老年人可以養,2)老年人要靠年輕人養,還有3)年輕人養得起老年人。 得到答案了,再來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