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6/17 10:22:53瀏覽1345|回應2|推薦31 | |
兩岸關係牽動著台灣經濟的命脈,是要向上提昇,還是向下沉淪?以農產品滯銷為例。
兩岸關係供養肥肥的美國軍火商,而科技文明的定義也由造福人群的原始本意,轉而扭曲成為殺人的武器,以曾經的烽火遍地為例。 兩岸關係從來就是各自表述的政治實體,就實然(實際是這樣)來說,是眾所周知,就應然(應該要怎樣)來說,則眾說紛紜。 海峽兩岸分治將近有70年,上一代的意識型態及恩恩怨怨,沒有理由讓它如鬼魅般的一再糾纏著我們。 海峽兩岸究竟要何去何從?民進黨執政的蔡英文政府會將我們帶往何處?彷彿是遙遠似天邊的事物而不必有太多的關心,然而卻是眼前、腳下切身於民生經濟的根本。 首先,就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白紙黑字寫著「【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依照憲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三款及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增修本憲法條文如左:……」及就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1條前段明白寫著「【國家統一前】,為確保臺灣地區安全與民眾福祉,規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之往來,並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特制定本條例。」 其次,溫和漸近的、篤定的走向統一的道路不僅為現行憲政體制所明文指引,也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至於有關美國這個國家的(個人)利益,是它個人國際關係的問題,與我們的利益當然無法十足的契合,除非我們真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否則我們沒有必要俯首聽命或唯唯諾諾。 有關台灣地位的未定或聯合國託管的說法,是非常久遠以前的歷史文件(也不必費太多的心思去理會,關於它到底是無主物的先占【故意讓它成為海上孤兒】,還是遺失物的拾得【不小心的文字脫落,即忘記說要歸還給誰】,就將近有70年大家【國際社會】公開默認的既成事實,這個政治實體豈有妾身不明的道理?),姑且暫不予論及是當時列強諸國的個人利益組合(含英國),就當時的時空環境(防堵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集團)與現行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體制已有天壤之別。 按當時美蘇兩個集團均各自偏執於社會制度的兩個極端(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與國家管制的社會【共產】主義),而當今社會於實踐的過程中業已不斷的反省與修正,再反省,再修正,不管是原始極端的共產主義或極端放任的資本主義都只能成為人類歷史中曇花一現的過客,折中並混合於左右兩端的經濟體制僅有程度上的差異,例如社會福利國家的興起又修正,修正再修正即是一例。 台灣地區曾經浸染於西方自由社會的開放民主思維,尤其是言論自由的部分是領先於大陸地區,這點是毋庸置疑,而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夠稍稍引以為傲的生活方式,其他的,相信都是乏善可陳,除非夜郎自大或癡人說夢。 又任何的存有(物)都要落入時間的洪流,政治、經濟、社會等制度也必然要隨著文化(人文化成)的腳步而不斷的求新求變,因此兩岸人民的生活方式與政治等相關的典章制度也必然都會不斷的修正、反省,修正再反省,例如先前就有民進黨的立法委員連署說要修改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俗稱「假新聞關三天」,這是嘗試著想要向左修正,又例如大陸地區積極參與國際經貿事務及逐步的開放,這是嘗試著想要向右修正。 相信按照前述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關係條例」的既定架構,溫和循序漸進走向終極統一的目的地,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最後,台灣獨立建國的政治主張當然也是屬於言論自由保障範圍裏的「各自表述」,應予尊重(但個人不給予祝福),惟於現實的社會環境裏,就憲政架構、兩岸綜合的實力評比等諸多現實的客觀情境,台灣獨立建國這件主張,還是必須要列入所謂的有非常可疑的「可能」,除非有很極端的外力介入或不惜生靈塗炭的奮力一搏,然而這樣子的政治作為,對於平凡的市井小民來說,不會是較好的選擇。 (參看2018年6月15日youtube「夜問打權」及參閱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台灣地位未定論後,提出個人的想法,也惠請批評指正,不勝感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